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信息 > 余光中:乡愁不再 诗也写不来

余光中:乡愁不再 诗也写不来

更新时间:2011-01-20 来源: 发布:中央社 浏览:

   

 

(中央社台北10日电)82岁的余光中已记不清自1992年以来回过多少次大陆,「18年来少说也有560回了」。他承认,这些年回大陆太频繁,乡愁诗写不出来了,回乡诗倒是作了不少。

余光中日前在北京日报的专访中,戏称自己的文学世界是「四度空间」: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各占一方。但在他眼里,最能保持中文纯净和想象力的,仍然是诗歌。

「诗歌是俗世化的情节加上深刻的象征意义。」他自称是文学上的中庸者,认为「浅显不等于肤浅,高洁也不等于孤芳自赏」,「诗歌也一样,曲高未必和寡,深入不妨浅出」。

在大部分大陆人眼中,余光中一直是「乡愁诗人」的代表,但余光中却并不完全认同:「假如我有1000首诗,乡愁诗只占不到1/10。」

他还幽默地说,「这些年回大陆太频繁,乡愁诗写不出来了,回乡诗倒是作了不少。」

对于最近颇受关注的大陆中学语文教材的改革,余光中也有自己的看法:「教材每隔几十年变更一下,无可厚非。鲁迅的东西被去掉太多,大家议论纷纷,其实当一个作家太过耀眼,就会遮住旁人的光芒。在香港,他们还用金庸替换鲁迅呢。只要不是出于政治压力的改变,是文化的自我调节,我觉得都挺好。」

至于「乡愁」的定义,余光中说,其实怀乡不一定是「愁」,还有乡情、乡思等。而「乡」这个字,他感叹,「我的『乡』是面向整个民族的,现在港澳都回归了,我希望将来等时机成熟,两岸也能合为一家,苏东坡说『千里共婵娟』,我改一下,『但愿人长久,13亿人共婵娟』。」(来源:中央通讯社 2010/09/10

 

编按:余光中教授所谓:「乡愁不再,诗也写不来」,只指乡愁诗再也写不出来而言,或许那是一种家国情怀,现巳经常返乡了,回乡诗倒很有灵感,近年更是作了不少;全球粥会所在地──泉州华光学院,顷巳由会长陆炳文、校董吴其萃联名,不但敦请教授在今年春夏之交,再返回家乡泉州走一趟,为将近千年历史的洛阳古桥吟咏一番,而且业经聘请【厝边人】为华光的首位【荣誉教授】,将同时替『世界文化名人邨』奠基,并可望于年底择吉入厝专属行馆。

 

附录:余光中旧作『乡愁』:「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