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戰地記者歲月 * 李吉安
更新时间:2021-08-04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金門戰地記者歲月 * 李吉安
民國77年8月1日奉派擔任軍聞社、青年日報與華視駐金特派員,任期一年,終於有緣見識到金門廬山真面目,深刻感受到金門軍民的心境。
由於報到時刻,剛好趕上「八二三」砲戰30周年,中共正以「和戰」兩手策略,威逼要脅的動作不斷。
每日傍晚至翌日清晨,中共在金門島群的周邊外圍停泊密密麻麻的漁民作業船隻,晚上海上一片燈火通明的「萬船齊發」景象,令人有不寒而慄的感覺。
尤其,報到交接的第一個晚上午夜,突然傳來陣陣「抓水鬼」的吆喝聲,我在睡夢中馬上警醒,隨即衝出門外看到究竟,只見一條黑影瞬間消失在樹叢裡。
聽報社員工說,這是對岸共軍蛙人結訓的驗收課目。也許對金門軍民是司空見慣的家常便飯,但對我這位首度長住的異鄉客,第一個戰地晚上就有這樣的驚奇見識,真是印象難忘。
倒是夢熊學長因金門友人熱情歡送,暢快豪飲多杯高粱美酒,仍然鼾聲大起,安然入眠的功夫,真是令我佩服外,也讓我做好體會戰地軍事記者生活的心理準備。
在金門擔任特派員期間,正是金馬地區戒嚴,施行戰地政務的時刻,每天晚上7時陣地關閉,實施宵禁,全島幾乎是一片漆黑,層層攔截檢查哨布滿各交通要道,沒有台北華燈初上的多彩多姿,確實很不方便。
8月四日交接完畢,當晚結束擎天廳晚會的採訪後,由於方位不熟,機車騎錯方向,竟往太武山公墓、象山金剛寺、經環島北路轉中蘭、高坑,快到沙美,愈走愈慌,當機立斷,再從原路摸黑回頭走,終於在一身冷汗中輾轉回到成功住處。
從77年8月1日至78年8月4日的金門特派員期間,司令官是程邦治中將,政戰主任先後由張人俊少將、李瑞華少將接任,縣長則是唐雄飛少將。金東師長張國寧、金西師長錢奕虎、南雄師長江中柱、烈嶼師長宋恩臨、後指部指揮官張福照,蔡水銅、黃清祥、郭重、李宗藩與楊浩,分為各師及後指部政戰主任;太武指揮官是由打過「登步戰役」的艾月明擔任。
金門日報社長古華京、總編輯劉新源,對我格外照顧;新聞系同班同學林協祥、彭佾、李盛中也正好在金門歷練營輔導長的基層職務,戰地相遇,格外親切。
金門地處戰地前哨,許多建設多以軍事考量,因而形成世界獨一無二的戰地文化特色,但因開發甚早,人文習俗別有一番風情,可以報導的好題材,隨處唾手可得。在金門這一年中,文字發稿達700多則,包括特稿77篇;華視新聞535則,即使後來離開金門,在台灣還可以看到華視播出自己的採訪報導
,如此成績不敢說是「空前絕後」,但至少達到採訪主任賴仲毅要我「日日有新聞,周周有特稿」的要求。
那一年在金門的戰地記者日子,有幾件事情至今仍清楚難忘,值得回味:
一、創下歷任特派員出車禍最多的紀錄。參加金門日報記者許能麗婚宴,回途在中央公路車燈熄滅,連人帶車掉進溝裡;飆速到古寧頭採訪新聞,飛馳在鋪滿高粱穀粒路面上,立刻人仰馬翻;端節到夏興油庫,採訪部隊官兵加強戒備,下山機車剎車突然故障,差點與迎頭而來的油罐車相撞;結束花崗石醫院新聞採訪,回成功住處轉彎上坡處與車速甚快的報社行政車擦撞,馬上又被送回花崗石醫院急診,古華京社長、總編輯劉新源還帶兩罐克寧奶粉來慰問…,前後加起來10次,還好小命保住,現在回想起來,不禁心有餘悸。
二、大學長派兵工整修住處,煥然一新有家感覺的溫馨。當時金門日報雖有員工宿舍可棲息,但簡陋狹小實在是克難,古社長特別體恤將兩間打成一間,並請小徑旅政戰處長周彥中
,派兵工前來施工、油漆粉刷牆壁,使空間變大、不再寒酸,像個辦公室外,並提供棉被、蚊帳與臉盆等平日生活用具,生活品質大為改善,讓我每日都能元氣滿滿,樂在新聞採訪、勁在新聞報導,兩位大學長的關懷照顧,沒齒難忘。
三、便利軍媒與華視,卻得罪其他媒體。金防部為擴大紀念「八二三」30周年,舉辦盛大慶祝活動。為接待高級長官、參戰官兵,金防部的9人座旅行車、大巴士已全部出動,國防部新聞處安排的媒體採訪團只能坐軍用大卡車。
為了不讓總社、青報、漢聲電台與華視記者奔波不便,靈機一動,請女青隊分隊長曾復蒂學妹支援一部宣教旅行車,不但免於酷熱天氣的煎熬,而且也讓軍媒與華視採訪人員很風光。不過,此舉也引發其他媒體的抗議,造成政二組長王瑞川對曾復蒂學妹的不快,真是始料未及,迄今仍讓我對曾分隊長感到歉疚。
四、擅發獨家新聞,差點被法辦。民國78年6月4日,大陸爆發「天安門事件」,原在台北參加軍事會議的司令官,立刻返回防區坐鎮,加強戒備,以防共軍突襲。此時職業本能反應,就是搶在中央社之前,立刻向軍聞社與華視電話報稿:「防區官兵已加強戒備」,而未向政戰部報備。
果然當天下午以快報、晚上華視新聞更以頭條處理,由主播李艷秋播報。但沒多久政二組潘全勝學長來電說,組長很生氣,加強戒備之事怎麼沒報備,叫我皮繃緊一點,準備接受法辦。潘學長的話,著實讓我緊張一晚,睡不好覺。
詎料,第二天一早,金防部政戰部主任李瑞華少將的侍從官余立雲,打電話給我:「同學,你昨晚那則防區加強戒備的新聞,司令官看了很高興,告訴主任這則新聞有安定國人的心理作用,也顯示防區官兵隨時有備戰的準備。」這個時候,我才鬆了一口氣,安心地跟著唐縣長到大二膽、東沙醫院去端節勞軍。
五、華視招牌真響亮。那時候金門只能看到華視的節目,除非海軍運補船艦駛進料羅港,才有機會看到台視與中視畫面。此時在大膽島上勞軍的唐縣長,接獲司令官參謀電話後,立刻回程。水頭下船後,我因騎機車,車速不如縣長座車,抵達現場至少遲到十分鐘以上。但活動並未開始,儘管台視記者顏伯仁前輩建議趕快開始,但司令官卻堅持我到了以後才開始,難怪中央社特派員倪國炎會調侃地說:「還是華視、軍聞社夠力。」軍聞社兼華視特派員這塊招牌的吃香,由此可見一斑。
六、意外搭司令官的中將車。有天將機車停在中央公路旁,聚精會神拍攝「鷹眼」趕鳥器的畫面,等回神後,赫然發覺司令官車已在旁停車並打開車門。程司令官操著濃濃鄉音問我在做什麼?我一五一十跟他報告我的報導內容重點,就是戰地政務在保護農作的具體作為與成果之一。
程司令官覺得這則新聞很好,並問我住哪裡?「報告司令官,住成功金門日報!」「好,那上我的車,送你回報社。」我就這樣搭司令官的車回報社,只見古社長已在報社門前恭迎,以為司令官要來視導,可以看得出報社有些準備。
只見司令官笑嘻嘻地說:「我把你的小老弟送回來,車上有幾個大西瓜,就當作慰勉報社同仁辛勞;沒事,我去看部隊去。」雖然最後我還是得回去瓊林「壓路滾」附近牽車,但是程司令官的親切關懷,不僅讓我受寵若驚,永生難忘,同時也更加激勵對新聞工作的狂熱。
七、系列報導見證金門建設的成果。民國78年初,國防部總政戰部為讓金門旅台鄉親了解家鄉的建設成果,要求金馬地區的特派員採訪政府在金馬兩地的建設現況與未來願景。
我花了三天時間,採訪金門各單位首長與業務主管,共寫了15篇的系列報導,然而遺憾的是,青年日報只刊登十篇,令我有點不解。後來詢問報社編輯學長胡元孝才知道,馬祖題材不如金門豐富,特派員宋志富(後來榮任馬報社長)只寫5篇,金門若是全部刊登,恐怕上級會責怪軍聞社社長與馬祖特派員,只好忍痛割捨。
金門建設系列報導刊登後,立即獲得許多鄉親的熱烈回響,唐縣長更是親自接見嘉勉,讓我備感榮耀外,縣長也因我熱中新聞,對金門有許多正面報導分見國內各大媒體與華視的表現,還特別頒贈金門榮譽公民證,至今我仍小心翼翼保存這張具有特別意義的身分證。
八、採訪金門快輪,未能通過國防特考的遺憾。民國78年2月間,金門快輪正式啟航,紓解台金海上交通。但由於適值報考最後一次的國防特考日期,於是向賴主任報告此一狀況,結果賴桑轉達孔社長指示:「新聞要採訪,特考也要考;若缺考,單位主官與報考者記申誡一次。」
軍人以服從為天職。在這種情況下,自然不能抗命,三民主義與憲法科目我只能提早交卷,趕在最後一堂英文考試10分鐘內回試場,利用這段時間趕往料羅碼頭採訪這則新聞。結局不難想像,新聞當然沒問題,但特考卻因倉卒作答且沒寫完,成為唯一成績未能達到標準的一科,自然名落孫山,永遠成為心中的一大遺憾。
九、第一次破戒吃狗肉和檳榔。副司令官韋正哲將軍是位「刀子嘴、豆腐心」、「大碗喝酒、大塊吃肉」的血性漢子,尤其對狗肉情有獨鍾。有一天,他在運輸營邀請防區幾位幹部一起品嘗狗肉大餐,從來不吃狗肉、也沒咬檳榔習慣的我,竟然也列為受邀對象。
席間,韋將軍豪情地對我說:「吉安,我知道你不抽菸、不喝酒、不咬檳榔,也不吃狗肉,實在不像是革命軍人,現在我以中華民國金防部中將副司令官身分,命令你這位上尉特派員給我抽一根菸、喝一杯酒、咬一顆檳榔及吃幾道狗肉料理,否則按《戰時軍律》處置。」
雖然我知道這是韋將軍的玩笑話,但盛情難卻,恭敬不如從命,平生第一次吃狗肉、咬檳榔,就在金門戰地。
十、充當金防部新聞接待。78年3月間,總政戰部責成華視《新聞雜誌》、新中國出版社、青年日報、漢聲電台與軍聞社,透過文字與影像報導,讓國人深刻了解戍防金門外島官兵的戰備辛勞,特別規劃「向無名英雄致敬」系列報導。
採訪團成員計有華視鄧定華、葉耀天;《吾愛吾家》鄭明琍(師大教授)、《勝利之光》沈謙(空大教授)、王澤宮;清報周曉輝、蕭勁旅;漢聲電台杜如茵,以及軍聞社高政嚴、杜國華,全程由政2組潘全勝學長負責安排接待。
原定3天採訪,也圓滿完成大二膽、猛虎嶼、復興嶼、獅嶼、北碇嶼海龍蛙兵的採訪任務,但因受霧季影響,飛機不飛,採訪團成員只能續住鑑潭山莊,等待天氣好轉,搭機返台。詎料,天公不作美,這一等待就是超過一個禮拜,潘學長雖已安排參訪莒光樓、民俗文化村、古崗湖、古寧頭戰史館、金酒廠、金陶廠等金門景點,但還是無法送客,為行程接待傷透腦筋,還好我對金門民情風俗算是熟悉,當仁不讓充當地陪,帶領大家走訪水頭得月樓、蔡家古厝、金水國水、黃氏南洋建築、金城老街、奎閣、貞節牌坊、品嘗特色風味廣東粥、賢庵藥井、牧馬侯祠、陽宅老街、遠眺「831」、東西一點紅據點、探訪古寧頭百歲人瑞李楊任、將軍第、北山斷崖與幾處風獅爺,感覺很充實外,也對金門有更深刻的認識。
尤其,海龍蛙兵的熱情更是無法擋!馬立中營長率副營長陳建興、營輔導長翟保彩與各連幹部,設宴款待採訪團。席間,大杯暢飲高粱酒,王澤宮學長酒量與酒膽驚人,將戰力堅強的海龍蛙兵部隊擺平,馬營長幾乎「獻刀」表達崇敬之意,為這趟金門外島採訪報導,意外寫下精彩的動人插曲。
十一、喜遇清中同學與學長。有天我看到金門日報副刊一篇署名洪彩鑾所寫的散文,這名字與我高中隔壁班考上國防醫學院護理系的同學洪彩鑾名字,於是問報社編輯,才知投稿人也是花崗石醫院的護理長。於是藉採訪之機,終於確定她就是高中那位文采斐然的女同學。在金門戰地除了喜遇洪彩鑾外,又見也是清水高中大學長、時任金防部政四組長尹長清上校。尹學長還特地請我與彩鑾同學到復國墩吃海鮮,永遠難忘。
金門是個令人嚮往、喜愛和懷念的地方,感謝金門日報李錫隆、葉麗珠、許能麗與已故好友倪國炎、顏伯忠、洪龍佔等同業的賜教,使我在金門一年的戰地記者日子沒有留白,且留下滿滿的美好記憶。
另外,與朝夕相處的西康3號弟兄林進懋、張財旺、王杉源、莊聰謀與支援報社的王裕雄、張文忠、劉志儒、陳志賢、黃宏達、陳柄樟(昭吉)、李坤峰、邱賢治、洪啟禎等多位戰士,革命情感隨著歲月愈發甘醇芳濃。
[編按]作者李吉安,青年日報前副社長,精神加盟預官後援會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