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信息 > 文人品粥 口香七日

文人品粥 口香七日

更新时间:2011-01-07 来源: 发布:金实秋 浏览:

                        

 

这一本专门谈粥史、粥食、粥趣、粥会的书-《文人品粥》收录了梁实秋、冰心、孙犁等老一辈作家的力作;吴冠中、郭风、宫玺等画家诗人的杰构;聂凤乔、王子辉等资深美食家的博引旁征;沈嘉禄、黄橙等新锐知食者的标点评说;王蒙、刘心武等一批文坛名家的美文;宗璞、张洁、张抗抗、梁晴、李碧华、蔡珠儿等一批女作家的灵性随笔;以及台北市中华粥会会长陆炳文所举荐的华章,有如:『丁福保的粥食』、『粥会庆甲子』、『中华粥文化漫说』等。还有近期网络高手的即兴小品……他们的散文独具一格,别有一番洞天。

 

此书作者金实秋,笔名羽父,1945年生,江苏高邮人,曾任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现为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副秘书长、秦少游学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太平天国研究会副秘书长、江苏省太平天国史学研究会秘书长、江苏省作协会员。着有《文坛管见》、《自怡留痕集》、《佛教名胜楹联》、《郑板桥与佛教禅宗》等。

 

书中鸿文多有创见,王蒙推荐粥食说,大米粥本身就传递着一种伤感的温馨,一种童年的回忆,一种对于人类的幼小和软弱的理解和同怀,一种和平及与世无争的善良退让。张振楣则谓,富裕以后的吃粥佳肴之后吃粥,是人生一种新的境界,一种平和、谦让的境界。张春瑜强调,一碗粥装得下半部历史。程乃珊也欣赏,粥的个性很低调,不张扬不争艳,坦白朴实如哲人的品格。杨处士又主张,吃粥时可检验人的身心状态,凡是吃粥不觉其美的人,表示已难享受人生的平凡与平淡;也就是说,他离幸福愈来愈远了。孙犁就很陶醉文人品粥,我好喝棒子面粥,……冬天坐在暖炕上,两手棒碗,缩脖而啜之,确实像郑桥说的,是人生一大享受。

 

几乎每一个中国入都吃过粥。尽管尚在哺乳期的婴儿未曾吃过粥,但他/她的妈妈肯定是吃过粥的;也许,妈妈的乳汁中就含有粥的成分。夸张一点讲,中国人是吃粥长大的。粥,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不管是乞丐穷人,还是达官富贾,谁都与粥有过亲密接触。无论是饭馆酒楼,还是寒舍豪宅,粥是人们的席上之珍、腹中之需。充饥果腹、待客宴宾也好,尝鲜品味、养颜补身也罢,粥伴随着入的一生,尘世四季。中国入,与粥有缘、与粥相亲、与粥多情。

 

据有关文献记载,粥曾有过相当高的地位。晋代,皇帝召集儒生谈经,宫廷招待物之一,是粥。汉时,汉宣帝喻儒生诵《楚辞》,每一诵即与粥。直至唐朝,也还有这样的流韵,白居易于翰林院时,唐穆宗就曾赏赐过他防风粥一瓯,使这位大诗人食之口香七日而不忍刷牙潄口。(出版:上海远东  20080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