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信息 > 台湾将军教授故事流韵多 / 作品多有大将之风

台湾将军教授故事流韵多 / 作品多有大将之风

更新时间:2010-12-04 来源: 发布:蓝碧霞 陈冬 浏览:

 

 

交流团在鼓浪屿码头拍了“全家福“       台湾老将军给厦门日报社的亲笔签名题词

“以前在对岸看,这里一片荒芜,没想到现在这么漂亮啊!”20位台湾退役的老将军昨天前往厦门距离小金门最近的椰风寨参观,发出由衷感慨。

书法家吴维兆少将凝望着小金门说,看见了岛上建筑,但是看不到大炮了。曾经前后在金门驻扎过16年、在大担岛当过军事指挥官的吴维兆,在厦门眺望金门,感触特别深。当看到“一国两制统一中国”的标语牌时,他说,“大担岛的‘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就是我组织施工的”。“我曾在大担岛用高倍望远镜看这里,看得到白石炮台的战士在擦大炮,看得到厦大学生在岸边走,也看得到几座小山包。

“转眼二三十年过去,厦门变化很快。”70岁的杜学斌老将军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驻守金门,梦想着有一天能到对岸的厦门看看。去年,他第一次来到厦门,曾经遥望的环岛路,已经是最美丽的国际马拉松赛道。

   “厦门、金门这两扇过去曾是两岸对峙门户的‘门’,已成为两岸交流共同的‘大门’。”老将军们相信有一天,两岸会重新合在一起。

     祖籍辽宁的马登鹤老将军,台湾陆军军官学校第29期毕业后,曾两度赴美国受训,还是牛津国际大学荣誉博士。炮兵科出身的他,官至“联勤总部”中将副总司令,当时的总司令就是丁之发上将。

   62年前,年仅13岁的马登鹤随着爷爷的部队撤离,前往台湾时乘船的地点就是厦门。当年留在他记忆中的厦门,只有兵荒马乱。

   此番马登鹤老先生一起前来参加两岸将军连缘书画展,他们带来了马英九先生的亲笔题词“两岸连缘”。

     今年82岁的池兰森少将。从1967年至1988年的21年间,他一直是蒋介石父子身边的安全人员。

   “我不是贴身警卫,我是负责管那些带枪的。”池兰森到蒋介石身边时,将届不惑之年,经过考验得以为蒋介石近身服务。或许是军人的忠诚与谨慎,对过往的经历他并不愿意多谈,当记者问起蒋介石阳明山车祸这一段经历时,他才松口:这个可以说说。

   1969年7月间,蒋介石夫妇是在阳明山避暑。池兰森回忆说,蒋介石是去主持开一个军事会议,那一天,是在散步下山的回程途中,遭遇了车祸。“总统”车队往山上走,有一部军用吉普车往山下开,前导车注意到后紧急刹车,可是位于中间的“总统”座车来不及反应,与前导车追尾,车上的蒋介石、宋美龄都受了伤。这场车祸,让蒋介石的身体受到很大的伤害。

    以教授身份参访的方吉如老先生,曾经是“国民党中央组织工作会”总干事。知道他经历的教授告诉我们,这位戴着毛线帽的老人家,曾经多次给李登辉写发言稿。

   李登辉当“总统”期间,方吉如在组织工作会主持社团工作多年,有些“总统”发言要用的临时性急件都由他起草。“一些教育性,与社工关系比较密切的,我比较熟悉,所以,如果是一两天之内就要赶出来东西,就找我来写。”方吉如说。

   当然,找他写发言稿的,不是“总统”本人,而是活动的承办单位。“直到我退休之后,他们有需要还是找我写发言稿,不过,到搞‘台独’的阿扁上台后,我就不帮他们做了。”方吉如老先生说,我是传统的中国人, 有自己的立场和坚持。
   方吉如的抒情怀《中华魂•和谐心》,当场吟诗书作:(其一)无风无雨乐悠悠,中华连缘带笔游。艺文继开千古史,醉心书画学笨牛。漳厦美景如诗话,湖光山色眼底收。将军教授风情健,大展鸿图百世谋。(其二)载书载画赴漳州,两岸文化互交流。鹤发盈颠添新史,琳琅满目不胜收。遨游漳厦如神话,山色湖光尽日游。文武传奇当代雄,海峡和平缔诗俦。台湾将军教授们的故事流韵多,他们的书画作品也多有大将之风。

   昨日下午,来自台湾的老将军、老教授参观厦门日报社印务中心和印刷博物馆,体验这几天已经让他们感觉熟悉的厦门日报的出炉过程。

   这些当年的军中儒将,对报纸有很深的感情。现为台湾中华大汉书艺协会理事长的杨蓁教授还记得当年在《青年战士报》时,他还是小兵,在报社的工作是刻钢板。那时候,每当报纸出来,就是他们最兴奋的时候。

   听说厦门日报与金门日报已开展新闻的合作与交流,曾经在金门担任战地政务委员会秘书长、主管金门日报工作的陈兴国中将说,这样非常好,新闻是文化的先锋,应该多交流,增进两岸民众的互相了解。(来源:厦门日报 2010-12-4 记者 蓝碧霞 陈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