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欧教育风气先驱李石曾 * 高 远
李石曾,名瀛、号扩武,河北高阳县人,出生于公元1881年(清光绪7年)。父亲李鸿藻,任过清朝帝师,工部、兵部、户部、礼部、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是显赫一时的晚清重臣。
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圆明园的大火烧醒了中国。少年李石曾看到清政府的无能、和官员的腐败,使国家“一无宁日”,百姓陷于疾苦,感到要振奋图强,势必先向欧西寻求科技和改革制度才行。他动了留学之念,便以世交晚辈之身去贤良寺,晋谒当政的李鸿章征询意见,得到李的赞许和鼓励。
李石曾原本打算去英国,因为当时清朝禁止人民出国,他便被安排在正要出使法国的钦差大臣孙宝瑜的名下,以随员的身分到达了法国。李石曾于是成为了华人留法学生和华侨在法创业的第一人。李石曾到达法国,有感于国家的现状,欲先学习军事。因身高体重不及而改学农科,之后又在著名的巴斯德研究所、巴黎大学攻读生物、化学等科。
按说,李以父荫,已具有功名前程,在留洋学成回国,有朝野旧关系,顺理成章就可做官。但李石曾立志做事不做官,1905年他在巴黎发起“进德会”,提倡不为官、不置私产,开一时风气之先,且终生恪守不移。他不仅放弃为官坦途而不惜,相反结交当时的进步分子,如蔡元培、吴稚晖、张静江等。1907年,李石曾结识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并与蔡、吴、张三同志,组织“世界社”,鼓吹革命思想,引进欧陆思潮。
李石曾学农,对大豆深有研究,用法文编着的《大豆》一书,并邀同窗乡友齐笠山,在巴黎创设了一家“豆腐公司”。 这家“豆腐公司”的创建,不只是一项简简单单公益事业,它更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1915年,他在巴黎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又分别在里昂、北京等地设立分社,欲吸引中国有志无力的志士青年来法留学。“勤以做工、俭以求学”,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即此拉开序幕,揭开了中国近代史和百年留法史的新篇章。
此行动虽是“勤以做工、俭以求学”,但仍有很多贫寒子弟无力出洋。李石曾又发起成立“法华教育会”,在其家乡河北省高阳县设立勤工俭学预备班,名为“留法工艺学校”(校匾如今仍在一学校大门上)。学校1917年开始招收新生,校内设有实习工厂,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工艺技能。
此一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无论在中国的政治、科技、教育还是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皆造就了无数栋梁人才。其中有后来成为中国政界领袖、及要员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科学家有钱三强、严济慈、张竞生,艺术家李健吾、常书鸿、潘玉良、林风眠等人各项优秀人才不一而足。据不完全统计,至1920年<周恩来、邓小平是年留法>,就已经有1700多名有志青年踏上了法兰西的国土学习。
他一生创办60多项中外公益事业,如创建中法大学、中国农工银行、中法工商银行、上海及日内瓦中国国际图书馆、世界书局等,但其终生无一私产。李石曾大半生奔波于欧中之间,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创立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出任故宫博物院首任院长等职,在国民党内被尊为四元老之一。
李石曾后于1956年定居台湾,继续经营“世界社”中国同志会、世界书局等事业,曾是台北粥会第二任会长,1973年过世,终年92岁,葬于台北阳明山。(来源:欧洲时报 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