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信息 > 江南江南之一四九《粥会》* 居牖客

江南江南之一四九《粥会》* 居牖客

更新时间:2013-01-08 来源: 发布:居牖客 浏览:

报载,1924年9月某个光皎洁的夜晚,著名学者丁福保(字仲祜)和他的几个无锡同乡、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诗人廉南湖、学者及白话文先行者裘廷梁等围桌品粥,致歉并表明自己喜欢食粥以后,引陆放翁诗云“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我得宛邱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说明食粥确是长生之法。

廉南湖进一步说,食粥不但养生,而且修身,批判了“将军满街走,司令(军阀)多于狗”的当时社会。
  
议论一番后,丁福保倡议,以后每周一次粥会,食粥聊天,得到这些名人一致赞同。丁福保为此特地写了个“粥会公约”:  

星一会中,弗尚虚礼,不迎客来,不送客往,宾客无间,坐立无序,直率为约,简素是具,代饭以粥,代茶以水,闲谈古今,静观书画,不论官事,不言是非,行立坐卧,忘形适意,淡薄明志,林泉清致。道义之交,如斯而已。罗列腥膻,周旋布置,内非真诚,外徒矫伪,一关利害,反目相视。此世俗交,吾斯摒弃。  

丁福保创办的粥会和这份公约,很快风靡上海士林,传为美谈。后来,南京、重庆、台北都有粥会;美国的洛杉矶、南美的乌拉圭也有了以文会友、以俭明心的华人粥会。该粥会延续近百年,如今在台湾尚存,名为中华粥会,会庆日4月19号 ,即上海首集之日,故习称“四一九”粥会。(1993年9月24日记)(来源:居牖客 2008-04-25)

【编按】“粥会”雅集绝非读书人专利,啜粥尤其不是文化人专擅;佛教人士提倡吃粥很正常,佛教界倡导“粥会”也稀松平常。

百度百科中,丁福保条载:福保晚年不复为人治病,居士在家另筑一小楼,三间二层,名曰“诂林精舍”。精舍楼下为中厅,东为客室,西为食堂。楼上则图书满架,古今典籍咸备,生活起居皆在此精舍之中。每周之首,恒邀集亲友,谈笑为乐,晚间则以糜粥素菜待客,十余年不曾间断。吴稚晖亦时为座上客,抗战时期稚老入川,提倡粥会,盖即源此而来。

另有东初法师也如此,鼓励弟子办个粥会;东老圆寂之后,圣严法师接棒,多年以来,继其志,述其事,崇功报德,生前做得亦非常好。此外在2005年3月15日,方宁书教授口述历史指出:东老曾经亲自告诉我,要我办一个粥会,大家聚在一起,可以谈佛教与人生,也可以谈天下大事,都是读书人,聚在一起,清粥小菜,人数不拘,多了就到饭馆,少时就在家中,地点也没有限制。

方宁书还说:嗜粥如命的悟明老法师,圣严法师老是称他“二师父”;---同事、学生,来往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你可以办一个粥会,就是吃粥,大家聚在一起,谈谈佛教的信仰,谈谈佛法的要义。东老曾对我强调,大家来参加粥会,是没有什么权利、义务的,纯属聊天而已,彼此交换生活经验、读书心得,或者宗教的体认。这个粥会名为“东初学社”,以皈依老法师的弟子为主,聚会时大家缅怀东老的教导,与老人相处时的一些可堪回味的往事;这件事情,我欢喜做,但没有做得很好,有待努力,也愧对东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