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信息 > 于右任“标准草书”概述 * 于大方

于右任“标准草书”概述 * 于大方

更新时间:2012-12-15 来源: 发布:于大方 浏览:
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著名的辛亥革命爱国老人、近代书法大师于右任先生,以“草书文字,是中华民族自强工具,甲骨而还增篆隶,各有悬针垂露。汉简流沙,唐经石窟,演进尤无数。章今狂在,沉埋久矣谁顾?试问世界人民,寸阴能惜,急急缘何故?同此时间同此手,效率谁臻高度?符号神奇,髯翁发现,秘诀思传付。敬招同志,来为学术开路”之决心,认为文字草书虽为应运而生,但总体却为“纯艺术”远离大众,应回归其本身固有的应用价值。千百年来,草字一字多形,写法不一,难识难写,费时费力,不利普及与交流。只有统一认可的标准才能推广普及,同时解决识字,写字上的成本问题。“标准草书”的形成,是汉字草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
  在近年复建西安于右任故居纪念馆建设过程中,出于布展的需要,更多怀着崇敬的心情,对于右任先生大量史料及有关专著的熟知,在心中默默地对于右任先生书法研习轨迹有了较为清晰地认知,于右任先生从牧羊儿时期大量接触到碑陵实体,随后入私塾就读,研习传统书法理论与实践,青年时期眼界开阔和胸怀志向,在特定历史时期下,进而遍访名碑,收集名碑,中年放弃足以名留书史的于体北魏而习草,研草进而整理《标准草书》。他自己说,“我喜欢写草字,总觉得写字时有一种说不出的乐趣。我感到每个字都有它的神妙处,只有在写草字时才有,若是写其它字体,便失去了这种豪迈,奔放的逸趣。”文字改革和当时社会发展相契合,这可能就是于右任先生为何推陈整理出新《标准草书》的原因。
历代文字改革不乏其人,使命感让于右任先生有感于中国文字有实用价值,有美术价值而又有团结民族之伟大功效,为世界文字中最优者之一。但中国文字笔画繁复,书字困难,浪费时间与社会发展之矛盾。唯此弊在千余年前古人亦有注意及之,因而创造草体。书字用草,印刷用楷已成定状。自1931年就任监察院长后,就已开始倾力于草书之研究,邀请志同道合的同好,1932年在上海成立“标准草书研究社”民间征集,登报广泛征集历代草书家之作品。“余为提倡标准草书,多收古人名迹,以为参研。1913年在沪登报征求草书,有持太和馆本急就章与其他帖求售者,余一览惊喜,遂留之。”数百年来,海内仅见玉烟堂本与松江本,而皆不及此之美备也。在编辑标准草书初期,于先生预备订正一部完善的急就章,所以曾把急就章彻底的考证一遍。
但是不久就发现急就章仍有许多缺点:一是许多字的草法太落后了,有些字简直不是草书;二是许多句子太艰涩,许多字也都成了“死”字,不适用了;三是草书也并不一致,并不是真的,一字万同。于是改变初衷,重新计划完善“二王”法帖。在此期间,草书社同仁的工作,在于先生指导下,专门从事二王草书的收集、考订、释文。看似简单,实则繁难,一帖一字,有历时甚久不能解决。本阶段工作完成后,又被否定了。原因是“二王”草书虽美,但在草书的组织上,有些字后来还有更好的写法。
于先生提倡的草书,重心是实用,其次才是美艺。若限于“二王”,则结果是注重美艺而忽略了实用,因此,草书社的第三阶段工作,才是后来的《标准草书》。《标准草书草圣千文》是于先生依据章、今、狂草书,归纳截取合乎标准的字,以历代千字文为底本,遵循“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原则,以草书符号为经,以“四原则”为纬,汇集成标准草书千字文。最后用于右任先生对标准草书的认识来结束本文概述。
标准草书的创立,仅仅是一个蓝图。伟大的建筑工程,还要靠国人共同努力,积极开发,使之更趋于完善。于右任先生题标准草书之百字令:草书文字,是中华民族自强工具。甲骨而还增篆隶,各有悬针垂露。汉简流沙,唐经石窟,演进尤无数。章今狂在,沉埋久矣谁顾?试问世界人民,寸阴能惜,急急缘何故?同此时间同此手,效率谁臻高度?符号神奇,髯翁发现,秘诀思传付。敬招同志,来为学术开路。(作者为西安于右任故居纪念馆馆长、民光粥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