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文化研讨会专访]访邓永俭陈义初陆炳文
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一脉相承
——访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邓永俭
“第十一届河洛文化研讨会在‘客家摇篮’赣州举办,对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
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有着重要意义;能为赣州发挥客家文化优势,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营
造出良好的氛围。”10月10日,河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邓永俭
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邓永俭说,历史上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中原汉人大举南迁,抵达赣、闽、粤等地,与当地土
著居民杂处,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客家民系,并创造出一种与河洛文化相融共通又别具一格
的文化,称为“客家文化”。客家人根在河洛,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一脉相承。
“赣州是客家文化、客家民系的发源地。来到赣州,我感受到浓浓的客家文化积淀。”邓永
俭告诉记者,赣南客家人的风俗习惯、语言思维、价值取向都沿袭中原河洛古风,让他有种
亲近感;而客家文化在保留河洛文化的精义基础上,还不断融合各地优秀文化,多元性、开
放性发展,有力地推动着中华文化和新一代客家人走向世界大舞台。
他说:“客家文化和河洛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很好的文化沟通能增进中华儿
女的血脉亲情和归属感。要借助研讨会等形式,深入挖掘、整理、弘扬客家文化和河洛文化
的精髓,推动同处中国中部经济区的江西、河南两地共叙友谊,联动发展。”(记者张惠婷)
以客家精神助推赣州振兴发展
——访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义初
“这是我第二次来赣州,赣州的客家文化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客家话,二是客家人
吃苦耐劳、勇于创造的精神。”10月10日,河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常务
副会长陈义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陈义初说,从中原走出的客家人,保留了河洛文化的遗痕,滋养了自己吃苦耐劳、勇于创造
的精神,从而克服了重重困难,一路披荆斩棘,从赣、闽、粤三省走向了东南亚,进而走向
了全世界。
“客家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代表。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我们更
需要从河洛文化、客家文化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力量,形成良好的社会风
气和道德风尚,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陈义初表示说:“我们要大力弘扬客家文化,
一方面靠专家学者去深入研究其精髓,另一方面,可通过戏剧、漫画等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
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普及和传播。”
“如今,《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已经出台,赣南苏区振
兴发展指日可待。”谈及赣州的未来,陈义初充满期待。他说:“现在已经有大量客家人在
全世界落地生根,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也热盼着回归故土,为家乡
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而赣州市民当中就有95%的客家人,当地客家人吃苦耐劳、勇于创造的
精神与在外创业成功的客家人带来的资本和现代理念相结合,再加上中央的政策扶持,赣州
的明天会更美好。”(记者张惠婷)
“我对赣州的风土人情心仪已久”
——访台湾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陆炳文
“虽然是第一次来赣州,但是我对赣州的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都是心仪已久。”10月10日,
前来我市参加第十一届河洛文化研讨会的台湾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会长、台湾文化
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主席陆炳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陆炳文看来,赣州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是充满红色传奇的土地,而
且这里也是蒋经国先生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孕育了独特的客家文化。
赣州是客家人的发祥地、中转站、主要聚居地,全市人口中95%以上是客家人。“台湾和赣
南在很多地方是可以优势互补的。从江西省来说,客家人占了百分之十几,这与台湾的客家
人占的比例很接近。我也很期待明天去参观的客家文化景点,想切身感受一下客家文化的底
蕴。”陆炳文说。
对于什么是客家文化,陆炳文的理解就是忠义精神、团结精神和刻苦耐劳的精神,他认为无
论到哪里,客家人的精神都没有变。陆炳文说:“自古以来,客家人文鼎盛。客家精神和客
家文化从中原迁移过来,发源地是在中原河洛地区,但是光大和推广则是在赣州。发源的时
候很幼小,但到了赣州则汇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文化,一种精神,并向广东、福建等地扩展
下去。我们都知道有个世客会,把世界各地的客商、客属团结起来。我相信这种方式对于促
进两岸的关系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记者廖福玲)(來源:赣州网 2012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