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近日中文網(臺灣新生報大陸官網)發佈陸炳文三如意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解讀近日中文網(臺灣新生報大陸官網)發佈陸炳文三如意文
首先我個人認同和讚美揚陸炳文博士,為兩岸和平統一事業,殫精竭慮,做出應有的貢獻!
該文以史實為鑒,更是尊重歷史,並提出“不能無視,如意死生觀,做中國人成中國魂”的觀念之由來,寓意深遠。
不論稱其觀念,還是觀點,都是客觀、理性、明確、皆有因緣。
該觀念論據充分,條理清晰,簡潔明瞭,圖文並茂,結論令人信服、無可辯駁,令我仰慕與敬佩,敬佩陸炳文博士出自肺腑之言,且引以為戒。
為何能引起一定的影響與共鳴?
正因陸炳文博士承認和尊重歷史發展過程及史實,及客觀存在,且親身經歷。
歷史不是任人粉飾的小姑娘,而是客觀存在,歷史就放在那裡,以史為鑒,還是視而不見?故有哲人所言:“天下事,困於想,破於行!”
不論是“兩蔣”(蔣介石和蔣經國)還是後來的鄧小平“以國家興亡為已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之想、之行,即蔣介石臨終所書此聯句,均事出有因,擲地有聲,宣導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中國魂,其精神價值觀,意義深遠,難能可貴;不能否認,半個世紀以來,兩岸歷史、文化認同、發展與變化,有目共睹。
歷史檔案及真相公佈於眾後,沒有化妝,而非“戰狼”和“仇恨”情緒,那是自嗨,豈能以無知為自信、愚昧為時尚?!
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因兩岸歷史文化淵源留長。
擺事實講道理,做文明人,應有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重溫歷史,就是自省、自知自明,方是最好地學習、進步與提升。
故從陸炳文博士的字裡行間,可見一顆赤誠之心,全文很有見解與說服力;尤其對孫中山創立興中會、同盟會、後來創立國民黨的歷史由來,辛亥革命無數先賢,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無數次失敗與成功,他所領導的辛亥志士和廣大愛國華僑和底層民眾,共同努力奮鬥,推翻清朝腐敗政府,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其歷史不容抹殺、忽略或篡改,以及提高對“兩蔣”與鄧小平的認知、理解或感悟;或者您還缺乏對歷史的瞭解,但是,不能否認歷史演變的客觀存在,當您從陸炳文博士的文章所例舉的史實,並閱讀、研究與考量後,依然妄故歷史史實,對兩蔣存在某些不爽?只能說過去缺乏瞭解,或是無知,但看到該文章——
“心靈自由家園”、“安居樂業家園”、“精神文明家園”三個相互依存與遞進之見解。
其精闢論述,高度概括和總結。若仍然堅持己見、還糾結、或怨恨?恕我直言,不是黑白不分色盲問題,不僅是愚昧無知,還是味著良知與史實而不故,不願與時俱進,而自以為是,頑固不化!?依然沉醉與司馬南等之流的蠱惑,甚至逆歷史文明、進步之潮流!?
陸炳文博士禮貌用詞“不爽”,而非用詞“糾結或怨恨”,彰顯了陸炳文博士深厚的文化底蘊,方用此“不爽”之措辭。
當下我們可否重溫陸炳文博士三項經典總結之內涵,如下只是我簡要摘錄供參考:
第一)蔣介石受命于孫中山總理,作為黃埔軍校創建的校長,才建校建軍後不久,便率領師生教導團,完成東征、北伐戰役,基本上業已統一了全中國,這是成全了中國人的“心靈自由家園”。
第二)老蔣作為民國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領導了偉大的民族抗日戰爭,歷時14年,取得最後勝利,捍衛了國家領土完整和民族獨立——這是捍衛了中國人的“安居樂業家園”。
第三)蔣作為中國國民黨總裁,在臺灣履行視事、宣導“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歷時20餘年,全面再興傳統文化,將臺灣構建成固有文化復興的高地——這是復興了中國人的“精神文明家園”。
深明大意的時人,當你聽完這三項史事俱在半世紀,任誰都無法否定,還有什麼不爽?
1983年鄧小平在接見馬來西亞僑領楊亨顯拿督時,題詞“以國家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之墨跡,相贈與楊亨顯先生;因為此聯是1973年前後,蔣介石自知日暮將至,即手書此聯交付蔣經國,勉以國家興亡為終生職志!且鄧小平與蔣經國都曾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同學,鄧公能將蔣介石的書聯,親自書贈友人,無意透露出兩蔣時代,盛傳有兩岸溝通交流密使之密幸!故用此方式傳達,更有深意。
但願兩岸不再發生戰爭,首先要明確兩岸都是同族同根同源的中國人,為和平統一,有何不能坐下來相談?還是缺乏中華民族同根同源的認同與自信!?
我們人多地廣,號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應該有博大的胸襟和自信,更應該為兩岸中國人民的福祉,實事求是,深層考量。在戎馬一生直至生命最後時刻,有人獲得禪悟和昇華,例如“兩蔣”和鄧小平等一代革命先賢。(這裡劈開蔣四.一二鎮壓第一次國共合作之共黨人士、劈開鄧對學生運動所採取的粗暴鎮壓方式,該話題均不在此展開討論,見諒了!)
正如鄧小平獲知蔣經國不幸逝世,曾為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籌謀之事故而暫停,未能繼續,深感遺憾而言之大意:我們錯過了機遇,看來還要慢慢來,哪怕再等一百年,又如何?
在深圳考察時,鄧小平又重申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之重要性,我們要把工作重奌放在繼續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上;要向西方學習,凡是與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發展進步了,這就是史實……。
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把我們的工作重點放在——以經濟發展為重心,就是引進西方技術、人才和投資,創造更多的工作機遇、有工作才會有收入,有收入,生活才能有保障;社會才會發展,經濟繁榮,不再為教育、就業、住房、生病、養老而困惑,不能讓幾十年改革開放的紅利付之東流,也要全民共用,這才是我們這代人,應有的責任和擔當;是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落到實處,把人民的收入增加了,安居樂業,這樣的改革,才接地氣,才有說服力,空談誤國,實業興邦!
我們希望和平與文明,是崇尚普世價值觀。為何不願看到武力解決“臺灣統一?”道理很簡單:武力解決,仿佛當年有識之士、以及中共提出反對內戰之號召;戰爭是要死人,而且是成千上萬人的流血犧牲,且都是人民的子弟兵,戰爭付出的代價,是生靈塗炭,家園毀於一旦。
我們前輩為今天的新中國,已經付出無數的汗水、鮮血、生命為代價,如今統一臺灣的目的,為什麼依然要武力、用無數的生命為代價去解決?難道沒有和平、談判、解決問題的更為文明進步、更和諧的方式方法嗎?
而且,兩岸都是同根同源的中國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何謂要“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首先我們要把自己的事做好,屆時自然“水到渠成”,這與統一臺灣,反對台獨並不矛盾……。
更重要的是,我們宣導“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靠戰爭的手段來實現,且有那麼“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嗎?
換句話說,既使通過“武統臺灣”,即把臺灣拿下來了,“祖國統一了”,國內的人民福祉,就能獲得了?暫未能施行全民免費醫療、免費教育與養老問題、就業問題,就能一夜之間都解決了?據中紀委公示,又有多少貪官污吏利益集團,貪腐毫無底線,換言之“反腐一直在路上,貪腐額度沒有最高,只有更高”,貪官污吏利益集團之腐敗,且反腐敗越反越腐、以及食品安全等諸多有失公譽,如就業、戀愛、結婚、生育、養老、生活壓力,人口下降等問題,是臺灣“台獨”蠱惑、境外勢力造成的!?……。
中國的問題,究竟什麼是頭等大事?真如某哲人所言:“當下不可描述、未來不可預測,一切都有可能”;若連這樣的感悟、聯想或困惑都不允許,那麼我們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又在哪裡?
所以我贊同陸炳文博士的“不能無視如意生死觀,做中國人成中國魂!為兩岸文明進步和諧統一,鼓與呼!
故讓我們回到文章的出發點,且不能無視如意生死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兩岸歷史淵源流長”,以此銘記,方能得以感悟和昇華!
當時看到內部主體鋼結構,全用不銹鋼材料,寬大厚重,縱橫交錯,堅固耐用,抗應力、剪切力等抗震能力特強,很有安全感。
每位參觀者都配戴一專用耳機,和遙控器,可以隨時點擊接收,並同步介紹,您參觀任意方向,及101大樓外的景點介紹於說明。
今天通過您的文字介紹,彌補了當年的缺憾及不足。再次讓我開眼界,漲知識了!
101大樓建設,意義非同凡響,作為當年參與建設的陸炳文博士,親身經歷,並揭秘了該大樓蘊含著中華如意的文化之精髓,並瞭解該建築世界排位第11位。總之,為您的榮幸、敬業與傳播而點贊了!
您的學術和政府任職及履歷,可以說,您確實是名副其實的文化高人;且是推動、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功臣;您的人文底蘊深厚,尤其緣自對“如意”的感悟,又可稱禪悟高深透徹,尤其敬佩您對“如意觀”與實踐出真知、處理危機之學說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推動社會發展所有的付出、為提升臺灣的繁榮昌盛,兩岸和平統一,所有的辛勞與付出,令人感動,且名揚海內外,讓小弟仰慕有佳,一句話,有緣認識您而感到榮幸。向您致敬向您學習了!
———文 / 紅藝書
[三之一]《如意文化博大精深,兩岸歷史淵源流長》
《不管有多麼不爽蔣,不能無視,如意生死觀,做中國人成中國魂》感同身受,即書隨想:首先我個人認同和讚美揚陸炳文博士,為兩岸和平統一事業,殫精竭慮,做出應有的貢獻!
該文以史實為鑒,更是尊重歷史,並提出“不能無視,如意死生觀,做中國人成中國魂”的觀念之由來,寓意深遠。
不論稱其觀念,還是觀點,都是客觀、理性、明確、皆有因緣。
該觀念論據充分,條理清晰,簡潔明瞭,圖文並茂,結論令人信服、無可辯駁,令我仰慕與敬佩,敬佩陸炳文博士出自肺腑之言,且引以為戒。
為何能引起一定的影響與共鳴?
正因陸炳文博士承認和尊重歷史發展過程及史實,及客觀存在,且親身經歷。
歷史不是任人粉飾的小姑娘,而是客觀存在,歷史就放在那裡,以史為鑒,還是視而不見?故有哲人所言:“天下事,困於想,破於行!”
不論是“兩蔣”(蔣介石和蔣經國)還是後來的鄧小平“以國家興亡為已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之想、之行,即蔣介石臨終所書此聯句,均事出有因,擲地有聲,宣導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中國魂,其精神價值觀,意義深遠,難能可貴;不能否認,半個世紀以來,兩岸歷史、文化認同、發展與變化,有目共睹。
歷史檔案及真相公佈於眾後,沒有化妝,而非“戰狼”和“仇恨”情緒,那是自嗨,豈能以無知為自信、愚昧為時尚?!
中華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因兩岸歷史文化淵源留長。
擺事實講道理,做文明人,應有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重溫歷史,就是自省、自知自明,方是最好地學習、進步與提升。
故從陸炳文博士的字裡行間,可見一顆赤誠之心,全文很有見解與說服力;尤其對孫中山創立興中會、同盟會、後來創立國民黨的歷史由來,辛亥革命無數先賢,拋頭顱灑熱血,前赴後繼,無數次失敗與成功,他所領導的辛亥志士和廣大愛國華僑和底層民眾,共同努力奮鬥,推翻清朝腐敗政府,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其歷史不容抹殺、忽略或篡改,以及提高對“兩蔣”與鄧小平的認知、理解或感悟;或者您還缺乏對歷史的瞭解,但是,不能否認歷史演變的客觀存在,當您從陸炳文博士的文章所例舉的史實,並閱讀、研究與考量後,依然妄故歷史史實,對兩蔣存在某些不爽?只能說過去缺乏瞭解,或是無知,但看到該文章——
“心靈自由家園”、“安居樂業家園”、“精神文明家園”三個相互依存與遞進之見解。
其精闢論述,高度概括和總結。若仍然堅持己見、還糾結、或怨恨?恕我直言,不是黑白不分色盲問題,不僅是愚昧無知,還是味著良知與史實而不故,不願與時俱進,而自以為是,頑固不化!?依然沉醉與司馬南等之流的蠱惑,甚至逆歷史文明、進步之潮流!?
陸炳文博士禮貌用詞“不爽”,而非用詞“糾結或怨恨”,彰顯了陸炳文博士深厚的文化底蘊,方用此“不爽”之措辭。
當下我們可否重溫陸炳文博士三項經典總結之內涵,如下只是我簡要摘錄供參考:
第一)蔣介石受命于孫中山總理,作為黃埔軍校創建的校長,才建校建軍後不久,便率領師生教導團,完成東征、北伐戰役,基本上業已統一了全中國,這是成全了中國人的“心靈自由家園”。
第二)老蔣作為民國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領導了偉大的民族抗日戰爭,歷時14年,取得最後勝利,捍衛了國家領土完整和民族獨立——這是捍衛了中國人的“安居樂業家園”。
第三)蔣作為中國國民黨總裁,在臺灣履行視事、宣導“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歷時20餘年,全面再興傳統文化,將臺灣構建成固有文化復興的高地——這是復興了中國人的“精神文明家園”。
深明大意的時人,當你聽完這三項史事俱在半世紀,任誰都無法否定,還有什麼不爽?
1983年鄧小平在接見馬來西亞僑領楊亨顯拿督時,題詞“以國家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之墨跡,相贈與楊亨顯先生;因為此聯是1973年前後,蔣介石自知日暮將至,即手書此聯交付蔣經國,勉以國家興亡為終生職志!且鄧小平與蔣經國都曾在莫斯科東方大學同學,鄧公能將蔣介石的書聯,親自書贈友人,無意透露出兩蔣時代,盛傳有兩岸溝通交流密使之密幸!故用此方式傳達,更有深意。
但願兩岸不再發生戰爭,首先要明確兩岸都是同族同根同源的中國人,為和平統一,有何不能坐下來相談?還是缺乏中華民族同根同源的認同與自信!?
我們人多地廣,號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應該有博大的胸襟和自信,更應該為兩岸中國人民的福祉,實事求是,深層考量。在戎馬一生直至生命最後時刻,有人獲得禪悟和昇華,例如“兩蔣”和鄧小平等一代革命先賢。(這裡劈開蔣四.一二鎮壓第一次國共合作之共黨人士、劈開鄧對學生運動所採取的粗暴鎮壓方式,該話題均不在此展開討論,見諒了!)
正如鄧小平獲知蔣經國不幸逝世,曾為促進兩岸和平統一籌謀之事故而暫停,未能繼續,深感遺憾而言之大意:我們錯過了機遇,看來還要慢慢來,哪怕再等一百年,又如何?
在深圳考察時,鄧小平又重申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之重要性,我們要把工作重奌放在繼續改革開放,發展經濟上;要向西方學習,凡是與美國搞好關係的國家都發展進步了,這就是史實……。
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把我們的工作重點放在——以經濟發展為重心,就是引進西方技術、人才和投資,創造更多的工作機遇、有工作才會有收入,有收入,生活才能有保障;社會才會發展,經濟繁榮,不再為教育、就業、住房、生病、養老而困惑,不能讓幾十年改革開放的紅利付之東流,也要全民共用,這才是我們這代人,應有的責任和擔當;是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落到實處,把人民的收入增加了,安居樂業,這樣的改革,才接地氣,才有說服力,空談誤國,實業興邦!
我們希望和平與文明,是崇尚普世價值觀。為何不願看到武力解決“臺灣統一?”道理很簡單:武力解決,仿佛當年有識之士、以及中共提出反對內戰之號召;戰爭是要死人,而且是成千上萬人的流血犧牲,且都是人民的子弟兵,戰爭付出的代價,是生靈塗炭,家園毀於一旦。
我們前輩為今天的新中國,已經付出無數的汗水、鮮血、生命為代價,如今統一臺灣的目的,為什麼依然要武力、用無數的生命為代價去解決?難道沒有和平、談判、解決問題的更為文明進步、更和諧的方式方法嗎?
而且,兩岸都是同根同源的中國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何謂要“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首先我們要把自己的事做好,屆時自然“水到渠成”,這與統一臺灣,反對台獨並不矛盾……。
更重要的是,我們宣導“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不是靠戰爭的手段來實現,且有那麼“迫在眉睫”的當務之急嗎?
換句話說,既使通過“武統臺灣”,即把臺灣拿下來了,“祖國統一了”,國內的人民福祉,就能獲得了?暫未能施行全民免費醫療、免費教育與養老問題、就業問題,就能一夜之間都解決了?據中紀委公示,又有多少貪官污吏利益集團,貪腐毫無底線,換言之“反腐一直在路上,貪腐額度沒有最高,只有更高”,貪官污吏利益集團之腐敗,且反腐敗越反越腐、以及食品安全等諸多有失公譽,如就業、戀愛、結婚、生育、養老、生活壓力,人口下降等問題,是臺灣“台獨”蠱惑、境外勢力造成的!?……。
中國的問題,究竟什麼是頭等大事?真如某哲人所言:“當下不可描述、未來不可預測,一切都有可能”;若連這樣的感悟、聯想或困惑都不允許,那麼我們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又在哪裡?
所以我贊同陸炳文博士的“不能無視如意生死觀,做中國人成中國魂!為兩岸文明進步和諧統一,鼓與呼!
故讓我們回到文章的出發點,且不能無視如意生死觀“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兩岸歷史淵源流長”,以此銘記,方能得以感悟和昇華!
[三之二]《蘊含如意文化精髓,101大樓讓人開眼界》
2010年曾經赴台旅遊,登上101大樓參觀,記憶猶新。當時看到內部主體鋼結構,全用不銹鋼材料,寬大厚重,縱橫交錯,堅固耐用,抗應力、剪切力等抗震能力特強,很有安全感。
每位參觀者都配戴一專用耳機,和遙控器,可以隨時點擊接收,並同步介紹,您參觀任意方向,及101大樓外的景點介紹於說明。
今天通過您的文字介紹,彌補了當年的缺憾及不足。再次讓我開眼界,漲知識了!
101大樓建設,意義非同凡響,作為當年參與建設的陸炳文博士,親身經歷,並揭秘了該大樓蘊含著中華如意的文化之精髓,並瞭解該建築世界排位第11位。總之,為您的榮幸、敬業與傳播而點贊了!
[三之三]《如意觀與實踐真知,處理危機解決問題》
再次通過該文章的閱讀,進一步加深對陸炳文博士認知與瞭解。您的學術和政府任職及履歷,可以說,您確實是名副其實的文化高人;且是推動、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功臣;您的人文底蘊深厚,尤其緣自對“如意”的感悟,又可稱禪悟高深透徹,尤其敬佩您對“如意觀”與實踐出真知、處理危機之學說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推動社會發展所有的付出、為提升臺灣的繁榮昌盛,兩岸和平統一,所有的辛勞與付出,令人感動,且名揚海內外,讓小弟仰慕有佳,一句話,有緣認識您而感到榮幸。向您致敬向您學習了!
———文 / 紅藝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