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台灣莆仙同鄉會新春聯誼祈 民族非遺保護使命如人所愿

台灣莆仙同鄉會新春聯誼祈 民族非遺保護使命如人所愿

更新时间:2025-02-16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台灣莆仙同鄉會新春聯誼祈 民族非遺保護使命如人所愿


「今天,歲次乙巳正月十八,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24年12月4日會議通過,中華民族春節申遺成功,納入名錄兩個多月之後,我參加了特別有意義的、一場鄉親宗親新春聯誼活動,代表我們在臺灣的中國人,重視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及其傳承歷史使命的重要且重大。」
中華五千年和諧粥文化民間非遺傳承人、臺灣中華媽祖俗信文化研究中心創辦人、大陸各省市旅台宗親鄉親聯誼總會總會長陸炳文博士,2月15日應台灣莆仙同鄉會會長蔡明輝、福建省旅台退伍軍人協會理事長蔡元珍聯名邀請,出席兩會會員大會暨新春聯誼平安餐會,蒞臨指導並率先致詞,繼續人云亦云指出:
早在16載之前的2009年9月30日,媽祖信俗業已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由此誕生;至今此一俗信文化,傳播到世界近50個國家地區。而在媽祖故里福建莆田市,與媽祖信俗相關的非遺有許多,媽祖傳說、媽祖宴菜、媽祖祭典、媽祖回娘家祭祀民俗、媽祖蔗塔、媽祖廟會、媽祖供品製作、媽祖金身巡遊、湄洲女髮髻等,海上和平女神大愛,迄今傳承一千多年,祈安會如人所願、所喜所好而如意!
據瞭解到,截至目前,莆田市除了擁有1項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亦即媽祖信俗之外,尚有10個國家級、63個省級、330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另一方面,擁有11個國家級、92個省級、611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非遺專案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傳統技藝、民俗等類別,展現出濃郁的地方傳統文化之獨特魅力。
說到傳統戲劇門類,原文化部(即今文化和旅游部)2006年5月公佈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莆仙戲位列傳統戲曲類第三位。作為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戲曲劇種之一,莆仙戲有如海棉體,不僅吸收了民間道場中的法事音樂、歌舞表演及道教科儀,也深受佛教變文、經文、音樂及講經的藝術手段影響。宋時,莆田秀嶼港與溫州航運頻繁,杭州、溫州一帶的南戲劇碼流入莆田;明清時,又大量移植改編其他聲腔劇碼;加之,後來者的新編歷史劇劇碼,一再延續傳衍,融合發展了數百個春秋,歷史悠久、劇種獨特、內容豐富、特色獨具,讓固有與時俱進之莆仙戲,被譽為“宋元南戲的活化石”。
陸炳文還回想起2014年4月25日,帶領全球中華粥會總會主要幹部,攜同北京媽祖粥會、天津媽祖粥會、廈門朝宗宮媽祖粥會、莆田湄洲媽祖祖廟粥會、金門烏坵媽祖粥會負責人,經過駐蹕管莊惠河建材市場,同時搭起野台演了3天的酬神莆仙戲後,北京市民俗博物館(東嶽廟)海神殿的媽祖聖像始起駕回鑾,這是海峽兩岸媽祖信士第一次順利牽成活動,圓滿舉辦北京首屆兩岸天上聖母巡安慶典、和平女神媽祖誕辰1054周年紀念,信俗文化交流一大具體成就,完美達成民族非遺保護使命。
2024適逢文化人士雅集100周年慶,全球粥會總會戲曲推廣委員會受命承辦系列活動,正是結合全球各地粥友共演好戲連台,其中多次我們的情景組歌《開台王-遠方》,就有緣與莆田地方劇團攜手同台競合,例如第九屆福建藝術節開幕公演莆仙戲《踏傘行》、第29屆全省戲劇展演,暨九藝節閉幕式彙報演出中,又有新編莆仙戲《別妻圖》,乃至2025福建春晚戲曲串聯節目《外地女婿入閩奇遇記》,跟我們的藍天組曲《一起回家-外婆的澎湖灣》,先後都曾公開精彩亮相電視螢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