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天龍如意”首成禮運大同一炁流行梅門敬天法器奉供祭壇

“天龍如意”首成禮運大同一炁流行梅門敬天法器奉供祭壇

更新时间:2025-05-21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天龍如意”首成禮運大同一炁流行梅門敬天法器奉供祭壇




























2025年5月17日上午吉時,台北中正紀念堂前、國家兩廳院藝文廣場,舉辦了莊嚴肅穆的祭天大典,共同敬天法祖並尊前敬祖,盛典開始,司儀宣佈,先舉行一場24年來頭一遭之,既簡單又殊勝的致贈“天龍如意”儀式,恭請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總會戲曲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朱明月教授、梅門創辦人李鳳山師父上台,雙方順利交接,一起奉供祭壇,再行三鞠躬禮,師父接著講話:
「各位貴賓、各位老師、各位同學,大家好。請齊聲讚頌:『“天龍如意”,一切順利,一炁流行,萬事如意』。謝謝各位!今天這裡的能量,非常強;平常啊,我們陸會長,他一直都很推崇我們,也很護持我們;尤其是今日,我們朱老師,她送來了“天龍如意”,剛好證應《天龍八部》、預示祝天龍馬到成功。
「非常感謝朱老師,預先有一個感覺,我覺得天龍如意,是被我們念來的,為什麼會這麼說?因為我們每天,都在祝福大家,一切順利、萬事如意,結果如意呢,終於等到了,實在太感謝!我還有一個感慨,古人講:『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句出《論語》〈顏淵〉)我們今天所做、所為正是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的事情。記得還有一句老話:『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又有云:『知足者常樂。』可見悟性自足,我們本性知足。換句話說,就在本性上面,下知足的功夫,應驗老子說的:『知足者常樂也!』懂得知足功夫的人,常樂樂才能夠滿足,所以我們要在、知足上面下功夫。
「我剛才跟陸會長、朱老師說本來呢,要讓他們儀式結束後,下去坐在待命區那兒。可是他們都說,可以繞過後台重走,依舊回到原來座位。我說那就麻煩你們了,他們說不麻煩、不麻煩。我說待會兒完了以後,也要繞場一周,從頭開始再回原位,大家都不嫌麻煩,處處皆不嫌麻煩。其實每一次麻煩,均為了利益眾生。今天我想到哪兒,就說到哪兒為止,然而最重要的是,接下來請陸會長,為我們勉勵一番,有請,謝謝!」
繼而陸總會長,用6分鐘時間,留步台上致詞,表明3個重點:第1、「禮運大同,一氣流行,祭天聖典在即」——這不僅是古聖先賢、對理想社會的描繪,更是我們今日所願踐行之路。第2、「世界大同,一如意行,實地踐履之路」——今日隆重的祭天,延續2002年以來的成規,不僅是儀式的重現,更是我們對未來的承諾。第3、獻詩《梅門盛典同吉地.手捧如意共祭天》,句云:「一念心誠感吉地,手中如意通天意。風調雨順共人和,福喜齊臻宜萬事。」
今歲綜觀梅門喜獲贈送『天龍如意』成為氣候,得以在年度「禮運大同.一炁流行」梅門敬天祭典流程之前,程序上特别安排法器供奉祭台儀式,乃24年來首次機緣,實屬難能可貴,此事但從文化、俗信、和歷史層面上看,皆具深遠意義與無比價值。以下是對其歷史價值、以及時代意義的解析:
一、歷史價值--1.史上梅門祭儀體系的首次突破:梅門歷來的敬天儀典中,從未有前例接收外贈法器,被正式特供獻奉於祭壇。「天龍如意」成為首件獲此殊榮的器物,代表著傳統體系的一次重要開放與融合。
2.象徵法器歷史定位:「天龍如意」自今起納入敬天法器,將在日後的祭典儀軌中成為重要見證,這等於將其永記於梅門祭儀史冊中,具有不可取代的歷史定位。
3.延續與創新的交匯點:一方面延續了梅門敬天的核心精神,另一方面亦開啟了祭儀對外交流的新章。這標誌著一個自我堅守傳統,但也願意在因緣際會下,擁抱變革的文化態度。
二、時代意義--1.「禮運大同」思想的實踐體現:「禮運大同」強調世界一家、和諧共榮。天龍如意的贈送與接受,是人與人、門派與門派之間信任與共鳴的象徵,體現了「一炁流行」的精神融通。
2.文化信物的時代標誌:在變局與轉型的時代,這類儀式性贈與不只是形式,而是一種集體意識的凝聚。它提醒人們在靈性、與文化追求上仍需回歸本源、敬天尊道。
3.重申「敬天」信仰的公共性:法器不再只是屬下弟子所持之物,而是一種外部跨越個體、承載祝福與願力的公共信仰象徵,這讓「敬天」從內修走向共修,擴大了其社會文化的涵蓋力。
陸炳文今以結語,殿之本文指出稱:「天龍如意」上供盛事,不僅是一件民俗文化法器的入壇,更是一次俗信文化記憶的留痕、精神力量的傳承、與時俱進的表徵。它既是歷史上的首次,也可能成為未來創新,更多交流與融合的開端。此舉“天龍如意”首成「禮運大同.一炁流行」專場敬天,專屬法器奉供祭壇,同時標誌著梅門有意,改從傳承走向創新,從內修走向共融的、一個重要之轉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