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粥长将馈赠粥会倡复人哲嗣一份“薄礼”

粥长将馈赠粥会倡复人哲嗣一份“薄礼”

更新时间:2012-09-18 来源: 发布:管理人 浏览:

(粥会新闻中心讯)本会总会长陆炳文接掌台北中华粥会之初,老一辈粥友依照惯例,多叫他“掌锅人”,这是首任秘书长沈映冬叫出来的,当年沈映老称呼倡复人狄膺君武,就如此昵称而不名,自己则以“揑瓢人”自居,但年轻粥友仍习惯于,直呼粥会会长或简称粥长,近来文人雅集更有一种倾向,把此一名号让陆炳文个人独享了。

 

固然陆总会长不敢唯我独尊,不过若说粥集圈内能对历史沿革,乃至粥贤粥友生平事迹及作品,包括粥文化资产,既如数(音蜀)家珍,又如数(音树)保存,确实是只此一人别无分号。因此尊其为粥长亦名正言顺,短时间内还不作第二人想;也因此正在布展的泉州华光学院内,新建“承运阁”一楼展室,都非得仰仗粥长并发号司令。

 

为了张罗“粥会历史沿革陈列室”“粥贤粥友作品展示室”两大空间展品需要,陆炳文再次从私房收藏品中,整理出相关的文献文物,总数接近800件,当作第22批捐赠品,移拨给总部设在并华光的全球粥会;这些响应粥会集文运动产物,不要说泉州粥友闻所未闻,即使台北粥友也见所未见。陆炳文补充说,资深粥友林富士除外。

 

今天(18日),在整理市郊库房旧存檔案时,赫然发现了若干逸品,竟与台北粥会倡复人狄膺有关,却又毋须重复移交给全粥,如果改赠予狄膺哲嗣留作纪念,虽是一份“薄礼”,情意应该挺重。经陆总会长親自打包运回市内的全粥与海谐会、台湾文联、于书院联合办事处,再加以请点列册装袋后,预备26号乘便携往北京,直接交付狄膺次子狄源明,礼轻情重,聊表寸心,希望收下,睹物思人,以示追思,并抒缅怀之忱云。

 

即将馈赠狄源明的关于狄膺物件中,最有价值的珍稀文物,要数乙組原寸版拓片,一共三件:其一、狄膺亲笔「青草湖」(长60×宽23公分),连同自署计五字;其二、粥贤于右任手书「太仓先生之墓」,上款「中华民国五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墓碑长123×宽65公分;其三、粥贤李猷敬书「太仓先生墓表」(约600字),当初拓印应为限量,此件谅系唯一存世者。

 

陆炳文附带会送去的,还有:一、「狄翁遗墨十二幅照片」,原件俱已移请台北国父纪念馆归入党国名贤书艺专檔,其中乙件为狄膺书郑板桥诗,另十一件皆抄写王陆一诗作;二、狄翁遗像乙帧(长12×宽17公分),乃狄膺与三位粥友某日粥后,茶余嗑瓜子于台北新店碧潭“碧庐”;三、狄翁手扎两幅(长28×宽20公分),分致「其政弟」、及「勖绳」;四、「陸京士題太仓鄉讯第二」乙冊(含信封),粥贤陸京士为同乡君武主持丧事该期为乡贤逝世十二周年专刊;五、六○年代台北粥会画叶(页)十五份(编号:123581012-112-213-1161820212223)。

 

从许多粥会出版品中,特别是粥长自2002年起,出刊的近90种粥文丛刊,和近20期中华粥刊(季刊)里,都可以接触到狄膺的行谊,得知平凡老人在台湾倡复粥集文会,不只结起粥文缘,不系于俗,不牵于世,一生无俗骨,却有不平凡的名士风,于右老曾赞曰「君武之可敬如此」,其它贤友提到老人也赞不绝口。其间,陆京士与狄膺不仅有同乡之谊,而且是立法院的老同事,每个月也一起参加粥会约集,对于后事自认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遵照遗嘱设法为老友归葬于新竹 青草湖畔。

 

在粥长2004年发起举办的纪念狄先生逝世四十周年座谈会中另一位至友倪抟九粥友回忆说,虽然重组粥会,借碧潭山水,稍得唱游之乐,然而年华渐老,乏人照料,经年多病。他生前时常到我院里总务处长办公室,谈谈诗词,说说笑话;偶尔我还会到“碧庐”去找他吃粥,粥友大伙儿就着大水桶打粥吃,有时走出廊外排开闲聊,谈笑中当然要留下诗文。「山堂啜粥野风熏,楔集寻幽大雅群。此日明潭曾艳色,碧波如镜照红裙。」这首粥贤陈迈子的即兴之作,最足以遥想当年的雅集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