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社倡导勤工俭学为共产党培养大批人才
(粥会新闻中心讯)日前,我会准备与台湾文化艺术界联合会、海峡两岸和谐文化交流协进会、宋教仁常德研究会、上海市中山学社等两岸民间团体发起和建议,明(2013)年3月20日在上海,联合举办宋教仁遇害100周年纪念活动、暨宋教仁国际学术研讨会;宋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昔日国民党的重要领导人,上海则是宋教仁从事革命行动之地、遇害之地、及安葬之地,在上海举办此项活动具有多重纪念意义。
1913年春季,很多革命党人不歯幕后指使刺杀宋教仁的人,把上海火车站血腥事件元凶的矛头,指向袁世凯而展开全面讨伐运动,吴稚晖尤其义气填膺,愤然离开北京回到上海,与蔡元培创办《公论报》,抨击袁世凯的专制统治,竭力鼓吹倒袁行动风潮。袁一度镇压住孙中山领导的讨袁运动,孙被迫流亡日本,吴稚晖出走英国,但仍十分关心国内事和倒袁事;一当1915年1 月,法国报纸披露秘辛后,得知袁世凯与日本谈判签订“二十一条” 密约内容,吴稚晖与蔡元培等函件常相来往,揭露袁丧权辱国罪行的大逆不道。
斯时发生一段有趣的插曲,袁世凯误以为地位巩固了,革命党人也已是穷途末路,只要拉拢一些有影响力人物,就足以令声讨运动自行瓦解,而公然称帝得逞,便打算授勋位予吴稚晖,岂料吴根本不领情,立即写信加以回绝,甚至直言:「切盼公等宝贵精神,专注于国难,勿更以揶揄为消闲,侮辱书生。公民吴敬恒敬上」。此信极其诙谐而讽刺,传颂一时且一封毙命。吴稚晖就是这么个人,终其一生追随孙中山,投入反帝革命事业。
1922年,孙中山组织第二次护法运动中,突又发生陈炯明叛变,孙迫于情势躲到永丰舰,紧急駚返上海。吴稚晖获得这一消息,便从法国兼程回国,奔走于京沪等地间,规劝陈逆悔过讨贼,虽因陈炯明不听劝告而未成,但吴一片赤胆爱国的忠诚、和深入虎穴的勇气,是让后人不得不钦佩的。
1926年,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事开始,吴稚晖在誓师大会上,将孙中山遗像和党旗国旗,庄严授予时任北代军总司令的蒋介石,并慷陈词讲话,激劢全体将士,当场闻者莫不为之动容。由于吴坚决主张中国不能实行阶级斗争,坚持认定马克思主义不能实验于我国,所以从北代成功后积极反共,不过还是认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即共产主义,三民主义乃实现无政府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
吴稚晖会有这样前卫的政治立场,跟早年到欧陆接触西方先进思想有关。1907年,吴与台北粥会第二任会长李石曾等成立“世界社”;1915年,有志一同者又发起勤工俭学运动;1919 年初,再进一步组织留法勤工俭学会;1920-22年间,另行筹建中法里昂大学,吴稚晖并出任校长;1925年,更创办先修班似的海外补习学校,为国民党政要子弟出国留学预作准备,孙中山之子孙科、蒋介石之子蒋经国等,都因此成了吴的入室弟子。
更妙的是,勤工俭学运动已公认为培育当代中国政治家的摇篮,当年被粥会前身“世界社”支助下留欧,受惠于国民党元老的青年学子中,后来发现共产党员竟然比国民党人还多,知名的小留学生周恩来、邓希贤(小平)等均成为政治精英,且成就了中共建政以来党和国家的领导人。所以,有大陆学者称此为「楚材晋用」;台湾方面对此评述尤为直接:「好端端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本来是由同盟会员、国民党人士发动组织的,遗憾的却是为共产党方面培养了一大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