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信息 > “舟子”VS余光中《粥颂》

“舟子”VS余光中《粥颂》

更新时间:2012-03-13 来源: 发布:台港文学 浏览:

按语:生活在当今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的高科技、网络化的时代,人们常常哀叹诗人生不逢时,说读诗的还不及写诗的多。诗,几乎成了落伍、迂腐与孤独寂寞的代名词。可是,高山流水,终有知音,关键在于相遇和相知。

 

世界华文文学课上,主讲教师以《台港文学选刊》2003年第9期发表的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近年诗作12首作为补充阅读教材,指导中文系01和02级学生对此12首诗分别进行了解读、点评与座谈。一方是老而弥坚的著名诗人,一方则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莘莘学子,两者之间能消弭代沟,进行平等对话进而相识相知吗?

 

请看一下舟子”?觹们对余诗发表的评点意见,虽称不上句句珠玑,切中肯綮,却也不乏真知灼见和灵气与悟性。读者有眼光,诗人乃有幸!———钱虹。

 

以下只是『通俗文学-文学课堂』上,就《粥颂》这一首诗,舟子与作者余光中的隔空对话,摘要录下,俾供雅赏。

 

李小蜜:粥本身是极具中国传统意味的食物,在《粥颂》中,诗人把与女性形象相联系(如安慰按摩等词语暗含女性色彩),而且偷换了主语,把安慰渴口与饥肠的施事———“替换为煮粥熬粥的施事———“母亲妻子。当他沉入古老的记忆时,竟分辨不清对自己笑的,究竟是母亲呢,还是妻子?此外,诗人对可口可乐的厌恶,也可看作诗人对西化的反感。

 

童玲:《粥颂》中,诗人把粥可解渴可充饥的优点与母亲和爱妻对自己的关心照顾相互映照,既是写粥,也是在歌颂亲情。其中有许多平凡家常的意象(如病榻、调羹、豆腐乳、地瓜等)和简单的行为动词(如按摩、煮、熬、宠等),都极易引起读者共鸣。整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和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张弘:《粥颂》增添了诗的人情味,母亲妻子的描写赋予了以更深的象征意义,地瓜则勾起了诗人的无限回忆。全诗是在颂粥,也是在颂人间温情。

 

俞路浩:《粥》可分为两个时间段———孩时与婚后,由此引出两位女性———母亲和妻子。亲情的关怀穿越了时空界限,由童年引出而跨向成年,引领我们做一番高速的时空联想,再结合个人不同经历和感受,从而使读者产生共鸣。(来源:《台港文学选刊》2004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