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老人吴稚晖二三事(5之2)* 徐霞梅
2004年,在台湾台北市《中华粥会》理事长陆炳文主导下,台湾财团法人公共电视台从台北专访了资深粥友陈凌海,再跨海到金门,进入大陆常州、武进、无锡、上海、南京、全过程拍摄《山高水长--吴稚晖》纪录片,周振华得以陪同,并认真的撰写《随行拍片记》,为纪录片的拍摄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1924年吴稚晖在上海与好友丁福保、朱燮钧、孙揆钧等无钖人,成立以"闲话家常,笑谈古今"为旨的《上海粥会》,此一文化人士雅集并延续至今。
2007年8月,常州文友在"七碗茶"茶室举办了吴稚晖学术专题研讨会。2008年3月,位于雪堰镇南街中段四房里弄内的"吴稚晖故居",被常州市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吴稚晖故居"已成为江苏常州的文化亮点,民国元老吴稚晖的生平业绩也成为史学界专题研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雪堰乡亲们视吴稚晖为本镇的光荣和骄傲,平时乡亲们自觉地守护着吴稚晖故居,每逢农历二月廿八,自发地聚在一起吃面,纪念吴稚晖的生辰。到了十月三十日忌辰那天,乡亲、粥友们再次相聚喝粥,他们以最淳朴最真诚的平民方式,缅怀和纪念乡贤、粥会精神导师吴稚晖。
无锡和常州两地人,都视吴稚晖为本地民国史中的名人,其实,无锡也好,常州也罢,这位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六十一届会议授予"世界学术文化伟人"称号的
无锡与武进交界处的雪堰镇上,有一条名叫四房里的小弄堂,1865年3月5日(清同治四年农历2月28日),弄堂里的吴家传出了新生儿响亮的啼哭声,初为人父的吴有成兴奋得说不出话来,祖父吴治永也沉浸在添孙之喜的欢乐中,这天正好是农历二月的最后一天,古代称农历月底,月亮出现在西方为"眺",于是这孩子就有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吴眺"。这个被称作吴眺的婴儿,就是日后在民国史上赫赫有名的吴稚晖。吴眺又名吴敬恒,字稚晖,笔名燃、燃料、夷。
吴稚晖5岁时, 25岁的母亲却不幸病故了。外祖母
无锡这座有着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位于太湖之滨,别名梁溪,如今这里的文人雅集就叫做《梁溪粥会》。自古人文荟萃,国学隆盛,多少君王先贤、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人生足迹。(来源:2011年8月21日常州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