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漫谈(二):掌握笔法的要领 * 孟子洋
在书法理论上,章法是独成体系的。但是它又与运笔的力量、气势和节奏、与墨色的浓淡、润燥和韵致,与结字的造型、变化和意境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就是说,章法不是孤立的,它与笔法、墨法、字法是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启功先生说得好“运笔要看墨迹,结字要看碑志。不见运笔之结字,无从知其来去呼应之至。结字不严之运笔,则见笔而不见字。无恰当位置之笔,自觉其龙飞凤舞,人见其杂乱无章”。
笔法、墨法、章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很难用最精练的语言予以准确表述。愚以为,字法是基础,笔法是核心,墨法是灵魂,而章法是战略起统帅作用。在进行书法创作时,运笔、用墨和结字都要服从章法,并在章法的管束之下臻于极致,方能产生佳作。
一、笔法
笔法是书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书法中的“力”不同于力学中质量加速度的力。有人认为,笔力是一种感觉,并不是物理上的力,为了概念上的严密,我们可以称笔力为(力感)。力感是由形态体现的,而点画的形态取决于用笔造型的水平。力感是美感的一种,属于心理学范畴。
笔力涉及到用笔技巧、笔势、风格以及功力等多种因素。所谓笔力,就是笔墨技巧及其各种风格具有共同美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是书者在穷年累月中逐步掌握和驾驭毛笔的控制能力。笪重光“书筏”云,“横画之发笔仰,竖画之发笔俯:撇之发笔重,捺之发笔轻:折之发笔顿,裹之发笔挫,钩之发笔利:一呼之发笔露,一应之发笔藏:数画之转接欲折,一画之自转贵圆——”。
因此,书法之妙,全在用笔。这一点,在毛笔基本定型的秦代,在书法上有造诣的李斯、蒙恬就已经认识到了。李斯用短锋扁笔书写“小篆”,立后学之宗祖。蒙恬不仅改良成功了流传至今的毛笔,还撰写了中国书法史上第一部论述毛笔的著作《笔经》。也就是说,早在两千多年前,先贤们就已经开始研究用笔方法———笔法了。
由于“笔法”在书“法”中占有“第一”的位置,两千多年来,历代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不断地进行深入细致地探索,提出了大量有独到见解的用笔方法。这些书家,越研究越觉得“笔法”实在是“奥妙无穷”,有时难以直接用非常明白通俗的语言文字准确地表述清楚,于是,便创造了一种“比喻法”———即用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事物形象来类比如何用笔,以便使自己和后学者领会并掌握笔法的要领。(作者为北京七书粥会会长、于右任书法收藏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本文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