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信息 > 台北复起粥会楼梯响了 * 蔡文婷

台北复起粥会楼梯响了 * 蔡文婷

更新时间:2011-07-04 来源: 发布:蔡文婷 浏览:

粥会自丁福保上海雅聚开始,早就迈入堂堂八十年。往来的粥友累计达上千人,而目前的「基本常客」则有两百多人。除了台北,在金门,美国洛杉矶和旧金山,还有南美洲的乌拉圭都有粥会成立,而台北粥会也在八十七年正式改名为中华粥会。也由于人数的增加,约集场地从早期在粥友自宅,由主人掌锅执杓,转移到民间餐馆,目前每月十五日例会,固定在忠孝东路的悦宾楼雅聚,大型粥会则会另柬邀约,在不同的时地喝粥。

加入粥会超过二十年的陆炳文回忆,加入当时,他算是年轻晚辈,当时史学大家黎东方、熊式一,摄影家郎静山、书法家刘太希都是粥会忠实的粥友,「对我来说,不用说话,光是听这些前辈说话,在一边磨墨侍砚,向粥友学习,也就受益无穷了,」如今已是公关危机管理专家、姓氏宗祠学家与如意藏家的陆炳文感动地说道:「那是一种无价的全人教养哪!」

在粥会还有一项有意思的传统,就是「斗画不斗嘴」。过去每逢粥友金婚、银婚,或是大寿喜庆场合,其它粥友们,就会合起来「斗画」。由一个人决定主题,然后分别依着每个人的专长,合绘大幅作品,彼此切磋长进,例如叶公超画竹,君璧画石,陈子和画松的合作画,现在就挂在书斋「如意之家」。「过去的文人胸襟壮阔,即使是大家,也能放下身段,合绘巨画,今天这样的合作画已经很少见了,」陆炳文感叹。不过在大陆泉州即将成立郎静山纪念馆之际,在粥会灵魂人物沈映冬的召集下,粥友中分属八闽美术会与中华艺风书画会的艺术家粥友,最近才完成了花鸟与山水两大幅的合作画,再现了斗画不斗嘴的文艺美事。

为了追怀「粥贤」吴稚晖的高风亮节,粥会特地选在今年十二月一日前后,在金门筹划举办一项纪念美展。因为届时恰为吴稚晖海葬金门水头五十年,粥友们除了组团到金门展出书画作品,同时也要专谒「吴公亭」献花致敬。

今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到九十二年一月七日,粥会将在中正纪念堂怀恩艺廊举办《中华粥会八十年美展》。囊括上海、重庆、台北各个时期的书画名家,还有当代粥友,包括行草名家蔡鼎新,花鸟画大家邵幼轩,人物画家王寿萱,擅长画鱼的李沛,篆刻名家应二波,摄影家周至刚等等名家作品。为了调集过去粥贤的书画名作,粥会现任会长陆炳文数次前往国史馆查阅粥会的图文档案。

熟悉这一批文献的国史馆审编处专门委员兼科长廖志明表示,在国史馆内有一千万卷的档案,然而就馆藏数据来看,像粥会这样完整齐全的社团史料,不仅相当稀少,也相当珍贵。而粥会中的粥贤不仅德高望重,学问道德足以为后人表率,对国家社会也多所贡献。「其中因有重大事功而经政府『宣付国史』的就有将近五十人,」廖志明表示。

「酒席何如粥席清,前贤雅集足垂型;中西新旧倾筐语,书画诗联信笔成。」这是梁寒操的诗咏。瞻仰粥会历来的风流人物,目前掌锅兼揑瓢人的陆炳文,觉得粥会之所以能够持续扩散,完全在于一个「淡」字。尽管这些名流不少都是位高权重,然而他们却甘于淡泊,也才会喜欢上粥会的清淡,而乐于聚合。(来源:《光华杂志》200210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