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粥翁“三避”和平島基隆行進避風港避聚眾兼避壽

粥翁“三避”和平島基隆行進避風港避聚眾兼避壽

更新时间:2020-02-28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粥翁“三避”和平島基隆行進避風港避聚眾兼避壽


[粥會新聞中心2月28日臺北訊]2.28臺灣和平紀念日前一天,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偕家人去到島內最北端的基隆,此行主要目的有三:其一、避聚眾而躱開台北。攜帶海內外11地、31首粥友詞長大作,詩祭和平女神基隆媽,祈求慶安宮天上聖母聞聲救苦,此行實即粥翁連續6年,朝拜第397座天后宮廟,尤以這座廟所供奉的媽祖像,依來源可分為湄洲媽、泉州媽、漳州媽,象徵昔日漳泉械鬥的大和解,是日粥翁吟詩祭拜,期待兩岸及早和解,意義更加非比尋常。

    

其二、尋覓心靈避風港。找到和平島碼頭,得以靜觀繫船柱,陸炳文一時之間,心情又起伏不定,特別心繫宇內疫情變化無常。其實在全球每個港口,都看得到這種繫船柱,也有叫它做繫船石、纜船石、船繫石、纜船鼻、船鼻子等不同名稱,却同樣提供大小船隻停泊碼頭時,用纜繩繫住而安穩靠岸;材質不論是石頭或鑄鐵,從它的斑駁與漆痕累累,看得出在漫長歲月洗禮下,柱石均曾繫過千舟百舸,也不管新舊和質地如何,皆不會因此而貶低了它,歷史價值與其地理位置;如果石雕成如意繫船纜,更寓意心繫同舟人,有利收攬民心、提振士氣之用。


其三、兼程避壽北部濱海。這一兩天無巧不巧,適粥翁農曆78生朝、和陸史瑛國曆生日,雙雙走避壽宴連席,今睹此物油然生情,一者發思古之幽情,源起於船繫石由來已久;再者心繫嚴峻疫情,緣起他早有心繫石之喻。自謂3歲尚處於懵懂幼稚,至今還記得一件避險之事,就是由自家後門,失手爬上一小船,繋船纜竟然鬆脫,旋即連人帶船,飄到閩江河道中,差點一去不復返;嗣後6歲又見船隻,乃隨母親從福建馬尾,一處小碼頭啟航,印象依稀在眼前,船夫收起纜繩動作,揚帆出了閩江口,險渡黑水溝臺灣海峽,暈船中昏昏沉沉兩三天,始克平安抵達基隆上岸,依親早於台灣光復之初,即已被政府徴召入台工作的父親。

    

陸炳文以上這兩段,早歲與船生死交關經歷,在感悟同舟一命的重要性之外,更多是懷舊那難得一見的、繫船纜和固定繩索之必要。大到巨輪駛入港灣停靠,小至河埠上抑且駁岸間,如此各式各樣的纜船石,即可拴牢陸上行舟的大小船,亦能拴住途中行旅的寸草心,尤其值此新冠病毒流行,迄今猶未至轉折點當頭,更需要求助它安定人心,唯獨心有所依靠,維繫住安寧平靜,仰仗不隨波逐流,成就無形之心繫石,如同有形之船繫石,作用並非令人一動也不動,亦不在逼迫陷入一片死寂,也避免呈現出靜止狀態,人若要活就要動要活動,恰似風雨中那種寧靜,身處在鬧中取靜地位,維持住心情平穏才對!。

    

粥翁近年走訪大陸,途經不少江南古鎮,在水鄉澤國坐篷船,親眼目睹為數甚夥的纜船石,江浙一帶人稱之為船鼻子,其實就是繫船纜的石孔眼。凡是市河繫船石上,雕刻十分精美多樣,石駁岸上鑲嵌著它,孔眼圖案各種各類,多數光有蛋頭、或刻成犀角狀,相傳犀角可以分水,將之雕刻成繫船石,往來的船隻就能免受水浪的衝擊,船上坐的人就能平安無虞。圖形次多的則數如意,樣貌各異其趣,外觀不盡相同,有直柄、彎腰、盤纏,也有與“雙勝”連綴在一起,寓意接連勝利雙重如意。

    

粥翁還留意到此物,細膩手巧的雕刻工藝,表現在每個船鼻子上,既能雕琢出花紋,又賦予美好願望,實用性當然更不在話下。這種江南地方特有纜船鼻,如同把蓆鎮嵌入石駁岸中,寬25公分左右,高大約35公分,設計有突出的、平面的、豎式的、橫式的,佈局不一而足。雕刻手法卻迥異於蓆鎮,獨具高聳的手柄,或稱鎮石的握把;立體之繫船纜甚少,以淺浮雕、平雕、陰刻、陽刻居多。石材主要有蘇州金山花崗岩,存世者年代又多屬明清之作。


綜觀極少小城古鎮,縱橫交錯的市河兩邊,每隔幾步就有一方石塊,鑲嵌在石駁岸邊的,雕著一個洞眼,偶見光滑如蛋,絕大部分刻著圖案。那麼目前著名水鄉,船鼻子為數有多少?據蘇州作出不完整統計,一市之內仍有1000多個,其中甪直鎮150多、黎里鎮有250餘個,其他小鄉村從幾個至十數個,存在集市也會有幾十至百餘。


至於如意蓆鎮數量,十之八九在粥翁手上,不過僅只100多個,它與繫船纜之間的關係,有這麼一個說法蠻貼切:「蓆鎮為流動的繫船纜,繫心纜乃固定的鎮子」。陸炳文末了對記者表示:「在此大疫當前、大難臨頭之際,當今提示如意鎮、繫心石大有用處,既可如你所喜鎮定人心,又能如你所願鎮壓疫情,特此展示於粥會官網,有福者看一眼永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