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炳文:從儒學復興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
陸炳文:從儒學復興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
零、開場白:我首先要對今天,在孔子第三聖地,儒家文化殿堂,江南最大的孔子後裔聚居地,盤安的櫸溪孔氏家廟這裡,成立婺州南孔儒學研究會,代表臺灣中華孔子學堂聯合總會表示祝賀,關於諸君出席藍蓮舫首場講座也表示歡迎!有關我講述〈從儒學復興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內容,尚祈在座諸君不吝批評指正!
一、 前言:開講配詩‧詩教興國
1、藉此紀念孔子誕辰2570周年、婺州南宗祀孔典禮圓滿舉行,中國孔廟保護協會第21次年會成功召開,婺州南孔儒學研究會成立大會順利舉辦之際,受邀作相關的專題報告,我要換個方式,來談儒學興邦,先由詩教興國,講座詩配,開講配詩,然後逐一切入主題,希望大家習慣,而且歡喜聽完。
2、《步韻陸炳文先生謁婺州南宗孔氏家廟》(文/董峰):「聖誕越千年,櫸溪滋養田。吾來感恩處,家廟謁先賢」。
3、我在臺灣讀的是,省立師範大學,學的是教育,回到母校教的,也是教育課程;在校讀大學二年級時,受到中國文化基本教材老師的鼓勵,參加了台灣地區孔孟學說論文競賽,僥倖地獲得大專院校組第一名,頒獎典禮上又接受孔子第77代嫡孫孔德成教授的嘉勉,他是中華民國唯一的世襲官員,全名稱為大成至聖先師孔子奉祀官,還兼任考試院院長,而我叫他孔伯伯的主要工作之一,便是每年在孔子誕辰紀念日,負責主持臺北孔廟的祭祀大典;後來我承乏具有95年歷史的文化人士雅集、粥會會務工作期間,有更多機會親炙粥會名賢孔德成先生的教誨,他最常提醒我的一句話,乃中華文化或謂中華民族,有一個道統的說法,那就是從黃帝以降,接著到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以至孔子⋯⋯。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順勢而為,困境難免,但國族永昌盛;倒行逆施,衰亡難逃,終必失敗無疑。這令我回頭看,過去大陸的批孔,打倒所謂孔家店,再目睹現在臺灣借殼上市“中華民國”的當局,假轉型正義之名,行“去中國化”之實,似乎都不會得逞。
二、 過程中偶然會有什麼困境?
1、《過孔立訪故居》(文/董峰):「施粥踐廉誇立訪,仁忠結合聖賢行。終成大義垂青史,自刃捐軀名節贏」。
2、立訪施粥踐亷,見到“孔子文化”絕非偶然。
我曾經多次招朋引侶訪勝,穿梭在櫸溪村的老街或小巷,不時能邂逅“孔子文化”永存,隨處傳佈儉與廉絕非偶然。在某個路邊上,立了一塊介紹“立訪踐廉”的景點指示牌,宣導施粥濟民,為官立身清正,百姓叩謝活命之恩;在另個角落裡,樹了一個關於“節用愛人”的木質宣傳板;在那個轉彎地方,又有“孔挺辦學”的故事在激勵後人勤奮苦讀……。2013年,在孔氏家廟的基礎上,櫸溪村又建成了文化禮堂,這裡以家廟文化為中心,以“夢回古村.禮樂櫸溪”為主題,分設文化禮堂、國學講堂、廉政文化教育中心、論語廣場、文化廣場等文體設施,充分整合各類資源,著力打造儒家文化品牌,特別有益於傳衍“儉以養廉”美德。
3、《婺州南宗儒學講座配詩之一》(文/董峰):「事出偶然機遇來,南宗耕讀蓄雄才。立身治世弘儒學,萬里江山掃積埃」。
三、 成功的或然率到底有多大?
1、《訪桂水長流宅(文/董峰):「桂月欣逢桂水流,綿綿無盡潤神州。分支常感祖恩盛,心跡錄於牆上頭。
2、桂水長流門楣,見識“仁愛精神”或然率高。
我在今年之內,就有兩回謁聖,5月中旬及今9月下旬,鞠躬行禮如儀之後,進入櫸溪孔氏家廟後堂,神龕上所供至聖先師孔子像,面容與通常所採用的吳道子畫作像不同,是依據唐玄宗李隆基、欽奉為文宣王時所繪像,萬世師表像上有一方匾,其上寫著“如在”,二字出自《論語》:“祭如在,祭神如神在。”意為“孔子精神”永在。祭台前兩根柱上,留有一副對聯:“脈有真傳,尼山發祥燕山毓秀,支無異派,泗水源深桂水長流”;而家廟右側古民居門楣,又見“桂水長流”字樣,一再展現出儒學、儒教、儒術、儒家思想、儒家文化、孔子學說、孔孟之道,中庸大道,尊孔崇儒,尊師重道,仁民愛物精神的博大精深,尤其有利於傳承“源遠流長”祖德。
3、《婺州南宗儒學講座配詩之二》(文/董峰):「法家治亂出英雄,世欲太平儒術崇。莫問或然因果在,中庸大道向前沖」。
四、 最終成為事實的必然結果!
1、《菩薩蠻•見櫸溪亂石牆有感》(文/董峰):「壘牆亂石何其固,平衡力學根基鑄。磨擦火花生,造型擠壓成」。 必然趨勢在,融合添精彩。物可盡其才,連心期未來。
2、亂石牆體融合,見證“民族復興”歷史必然。
此次結伴同行的友人、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副會長、江蘇鹽城粥會會長董峰詞長,日前乘我端詳一大片亂石牆時,捕捉剎那留下難得一見的剪影,照片中但見三明治古牆,整個立面呈三段式,上下兩段為亂石砌築,中段則係磚頭枓牆。這種亂石牆,純粹利用沿山自然風化的碎石,堆砌築成牆體,看似亂中有序,交錯排列組合,填充和粘合物,亦多就地取材黃泥草筋,砌築泥工有其特殊技藝,遂使牆體數百年不倒坍。此牆體大多在沿山一帶,民國時期之前建築常見,可以想見年代之久遠,藉助亂石有序,表述史實時勢,同胞心靈契合、兩岸社會融合、華夏和諧復興,均感極為貼切,實在有助於傳播“石來運轉”宗功。
3、《婺州南宗儒學講座配詩之三》(文/董峰):「華夏復興成必然,精神引領到前沿。五千年史傳承處,不忘初心追聖賢」。
五、 結語:詩配講座‧儒學興邦
1、孔子儒學,在整個中華民族形成、和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引領、和導正作用。孔子創立的儒家學說,無疑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要準確深刻地、認識我們的民族,瞭解我們的國家,還是傳承中華民族的人文精神,都需要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所難免需要研究孔子的儒家學說。兩千多年來,儒學對於中華民族的政治、文化、和思想,都產生了重要影響,也促進形成了整個民族的心理結構、思維模式、情感表徵,在民族的形成和發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和而不同”、“有教無類”、“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安貧樂道、仁者愛人、講信修睦等思想,為我們豐富思想、認知和開展生活實踐,提供了最好的啟迪,也對精神修養、和道德建設,形成崇文尚德的民族精神,皆具有積極意義。孔子提倡惠民利民、博施濟眾,並提倡見利思義和節儉。對於為政者來說,廉潔自律是前提,惠民利民是目標。只有首先做到廉潔自律,才能實現惠民利民的目標。在個人道德方面,孔子提出了仁義禮智信等,一系列道德範疇,來規範人們的思想行為;同時,又提出了聖人君子、充當社會中堅人士,共同促進心靈契合、社會融合,進而促成中華文化的光大昌盛、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己亥仲秋謁婺州南宗孔氏家廟》(文/陸炳文):「為師五十年,德育潤心田。弟子來家廟,由衷敬聖賢」。我們歸結來講,回溯兩千多年之前,諸子百家,早已萬流歸一;如今迎向兩個百年,道通兩岸,終將融合一體,儒學興邦成真。個人今日到此,說從師五十年,發表遊學成果,毋寧是來聖地、儒學小鎮櫸溪,敬拜至聖先師孔子,順便分享學習心得,還請諸君批評指教,謝謝大家!祝福大家!
[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會長、臺灣中華孔子學堂聯合總會名譽總會長陸炳文博士,2019年9月28日,在藍蓮舫儒學講座第一場的演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