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粥翁從粥賢于右任3首中秋應景詩講監察院長連任秘辛

粥翁從粥賢于右任3首中秋應景詩講監察院長連任秘辛

更新时间:2019-09-13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粥翁從粥賢于右任3首中秋應景詩講監察院長連任秘辛


[粥會新聞中心9月13日臺北訊]今天9月13號中秋佳節,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院長、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在臺北<陸炳文老師從教5O周年3大學術領域網上成果展>現場,先向粥友網友祝賀節日快樂,祝福月圓事圓人團圓,又對記者從3首應景詩,回憶同一輪明月入懷說:1941年10月5日,粥會名賢于右任,在甘肅省敦煌莫高窟,度過的中秋節,還作詩記其事:「敦煌文物散全球,畫塑精奇美並收;同拂殘龕同讚賞,莫高窟下作中秋」。

後來去過的我,今天恰逢中秋節,重讀這一首名詩,與寫詩的于右老,都有激情澎湃之感,因為滿懷期待地到此一遊,並沒有讓人覺得失望,場景實在太震撼了。我是兩年前的2017年6月天,才結伴去敦煌朝聖,不但進入石窟探幽,而且登上鳴沙山,俯眺月牙泉索隱,于右老亦曽光臨,卻有詩興留下了、《騎登鳴沙山》五言絕句:「立馬沙山上,高吟天馬歌。英雄不復出,天馬更任何?」和七言詩:「立馬沙山一泫然,執戈能復似當年;月牙泉上今宵月,獨為愁人分外圓」。

粥翁同感興趣的是,時任國民政府監察院院長,于右任上任10載之后,首次去河西走廊巡視,他為什麼可以如此這般,像不倒翁久任監察院長,前後長達33個年頭?于右老是如何有此本領,創下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御史,不倒翁全新記錄?而能在民國史上,五權憲法體制下,唯獨他一個人,被推崇為「監察之父」?其他人並沒有獲得,所謂的「考試之父」,等等榮譽稱號呢?陸炳文今日中秋,就愛音斯坦FM,《民國人物在台歲月》節目,公開播講第三單元、也就是<國民黨元老于右任>的第4集,“監察院長的連任秘辛”話說從頭,先介绍國父孫中山先生,所創見的三民主義,幫助大家了解一下,是如何描繪出來,五權憲法架構圖?

根據中山先生三民主義、其中民權主義的構想,也就是他主張五權憲法的。早在98載之前的演講中,已經繪出五權憲法大架構,時在1921年3月20日,講演題目首次用了《五權憲法》。他說:「五權憲法(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考試權及監察權)是兄弟所創造,古今中外各國從來沒有的。監察權......的理論,來自中國古代御史制度、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詹姆斯·希斯羅,所主張的四權分立,亦即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及彈劾權獨立」。

此一進化版的五權分立,顯然更加優化了,西方民主政治原本建立於、「分權與制衡」基礎之上,因為大部分國家,都還停留在「三權分立」階段。孫中山早就認為,傳統的西方憲法,在政府機關採取的三權分立,換言之行政權、立法權、司法權制度中,行政機關擁有考試權,將可能任官濫用私人,立法機關擁有監察權,則將可能產生國會專制的流弊。

孫中山提出這個改進方案,西方代議民主中的國會,相對於行政機關,集中權力太大,常常形成國會獨裁、或者議會專制,因此堅持應該,將此兩者予以分離,另設考試院、和監察院。此乃五權分立之由來。中山先生承認,這是「破天荒的政體」。他在1912年,創立民國政府時,才創造性地將「三權分立」,再加上考試權、及監察權,成功變為「五權分立」的新模式。

我們回想107年以前,民國政府成立之初,孫中山的革命夥伴、同為開國元勛之一、于右任原任交通部次長,而當時交通部長從缺,故由于先生執行部務,那一年正值34歲青年。1917年,他響應孫中山護法運動,組織陝西靖國軍,自任駐陝總司令。1922年,在滬創辦上海大學。1924年,出席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年的年底,陪同國父北上赴京。

1928年2月,國府改組後,設立審計院,特任于右任為院長。同年10月,國民革命軍北伐結束,統一全國之後,國府公布《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組織法》,正式明訂中央政府,將由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組成。1931年2月,監察院成立後,審計院納入監察院,並改為審計部;嗣後,頒行《中華民國憲法》,明定審計權為監察權之一。憲法第104條規定,監察院設審計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之;第105條規定,審計長應于行政院提出決算後3個月內,依法完成其審核,並提出審核報告於立法院。

1931年2月2日,于先生是年53歲,就任監察院院長之職;每年的2月2日,早已訂為院慶日,以緬懷于老院長一生,完全奉獻監察與民主,傳承延續了傳統監察精神,並豐富機關的文化內涵。追溯1947年行憲之時,全國選舉產生第一屆監察委員,以懲治貪汙、澄清吏治為最終目的,于右任眾望所歸,仍被公推為監察院長,直到他1964年辭世時,總計33年之久。然而,如果從1928年,設審計院就起算,于右老的院長任期,更是長達36年。55載之前的監察院,為表彰于院長長期以來,對我國近代監察制度建立、完備及執行之重大貢獻,由全體監察委員開會通過,尊稱于右任先生為「監察之父」。

于右任歷經審計院、監察院的院長職務,前後共任院長,兩段合計36年。很多人一定會問到同一問題,他是如何有此通天本事,創下不倒翁的全新記錄?實即監察院長職,連任那麼久秘辛,個人綜合研究探討肇因,可以歸納出來4大因緣:1、際會於原創設計監察制度使然,2、造就於獨立行使監察職權超然,3、產生於監察委員品高自若泰然,4、統合於時勢造英雄的歷史必然。現在,我分別加以說明,箇中的奧妙如下:

1、 際會於原創設計監察制度使然:監察院的前身為審計院,這時審計制度為草創,于右任力主事前審計,關於政府的財政收支,一概由審計院簽署,同時完成稽查條例程序,凡政府機關購置、變賣財物,必須審計人員監督,以杜流弊,完成了審計權的獨立行使,建立了事前審計的權威性,打造了至高無上威望素著,從而形成了無可替代局面,于院長一夫當關,勢不可擋,萬夫莫敵,當時吏治清明,早在預料之中。

2、 造就於獨立行使監察職權超然:不久審計院改制,並擴编為監察院,之後監察職權行使,保持獨立依舊不變,反而更加接近完善,執行尤其徹底完備;原来的審計院改為審計部,隷屬於監察院,審計制如虎添翼。而所有的監察委員,初時皆由院長決定,在全國各地遴選提名,超然職權完全被尊重,報請國府主席核准任命,只是形式,聊備一格;行憲後,迭經改變方式,才變成今之縮小權力範圍,改由副總統召集小組遴選,院長特立獨行地位,早已不可同日而語。

3、 產生於監察委員品高自若泰然:監察院一直以來,所選之監察委員,主體均為各地區,博學多聞有聲望的人士,道德修養有操守的學者,岀任確立並保證有能力的委員,普遍是品格高尚,處置是泰然自若,才得在有獨立行使職權的制度下,糾察官吏、遍查民隱、掌握政情、化解民瘼;由於監察院初成立,只有彈劾權和審計權,分由委員和審計部行使,于右老就任院長後,經過長時間細心籌劃,詳訂各種法律法规,始有調查權、糾舉權、糾正權、同意權,終告完整齊備,交叉行使職權,成效佳成果好。

4、 統合於時勢造英雄的歷史必然:1947年行憲之後,各地方賢達之士,通過省市議会議員的選舉,產生第一屆監察委員,根据憲法賦予職權,認真執行法規職務,的確一新耳目。于右任自宣誓就職院長,直至1964年11月,右任院長戮力從公,行有餘力亦不得閑,對書法非常地醉心,不只是自己書寫的多,也聯同劉延濤委員、及胡恆主任秘書等,從事推廣標準草書,于書最為世人欣賞。臺灣的監察院老建築,本身就一座歷史古蹟,又有于右老的加持,與歷史文物相輝映,幾成臺北地區一條風景線。

大家一定久聞,監察院鎮院之寶,2組共存5幅于書:1組為4聯屏的「陸游黃州詩」,包含「遊山西村」、「入黃州」、「夜觀月」三首,我們陸氏先祖、放翁詩作草書;另1組則是單屏,直幅的「國父嘉言」,都是于在1955、56年間,公餘之暇寫的極品。俗話有言,時勢造英雄,歷史的必然,良有以也!一代草聖,就只一位,于公右任,今天已不會有,明天更不會有。所以我敢斷言,髯翁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成定局!過去,靠于右仼撐起門面,近年來的監察院,則是一仼不如一仼,虛有其表,而形同虛設,徒具形式,更每況愈下!

這裡還令我聯想到,22載之前的1997年,追隨蕭萬長先生,進入行政院服務; 8載之前2011年的此時,我負責策展<辛亥百年.建國百年:國民革命元老于右任紀念展>,於臺北國立國父紀念館舉行,百件于右老書法作品中,就有一件墨寶對聯,是向國立嘉義大學借展的、蕭副總統之捐贈品,句岀林則徐任兩廣總督時,在總督府衙題書的堂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撰句書寫相當匹配,難得一見俱稱佳作,確具發揚中華文化、啟迪同胞心靈之功。

當年盛大舉辦該項紀念展,也為了追尋標準草書、刊行75周年的歷史軌跡,並追加報導,擴大其影響,讓更多的人知道,于右任不僅僅是陜西的寶貝,于右任亦不只是臺灣的資產,此一海峽兩岸所共擁的、于右任法書稀世寶藏,實在是我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產,對於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而促成我們國家完整統一,絕對具有正向的莫大助益,大家都有責任保管好、維護好這些無價之寶,從國族珍貴文物的角度看,希望于書有更多公共性展示,好讓更多的同胞分享到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