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炳文:錦蓉這張畫是我見過最具契合心融和美的一張
更新时间:2018-05-03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陸炳文:錦蓉這張畫是我見過最具契合心融和美的一張
同樣動人心弦的是,葉錦蓉母親吳蕙如,開展前接受記者訪問時說:「陸總會長博士日前,將他在開幕式要講的話,先行傳來給我們看,非常寶貴的勉勵加持,因大愛無私,而鼓勵有加,字句太感動了,我想朗誦一下,馬上請武勳及錦蓉來,當我念到一半時,全家人都哭成一團,是喜極而泣的;我第一時又反映,請武勳把文字記錄下來,於展覽期間公開,輸出貼在展場,讓參觀來賓閱讀分享,待會開幕再聽他講,我還是會感動到極泣」。
陸炳文開場白指出:「這是民藝品一隻粥碗,這一個則是老件茶杯,都跟普通的瓷器略有不同,之前皆因不同原因,均有明顯傷痕、裂縫的杯和碗,但經粥會同心圓文創團隊,所屬蘿蔔燈文創群組,在臺北阿金文創沙龍,已通過巧奪天工、妙手回春般修補後,用行話來講,就是采古早人“鋦瓷”、及其“金繕”工法,如此既費時又費事,不惜工本加工的目的,我們並不求天衣無縫,只希望保有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的重再現,一方面突出“茶粥一味”、“和合一家”,另一方面彰顯“殘而不廢”、“裂而不分”。粥翁接著補充如下:
「我原本要在6月8號晚上,才準備把這組粥碗和茶杯,當作道具展示于福建廈門,第十屆海峽論壇五大主題活動之首,推薦與會者去品嘗“阿嬤的味道”,實即我們臺灣閩台同宗同名村文化交流中心,三度與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合辦的,“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同時由我以民俗美食家身分,跟海峽衛視“兩岸食同味•一鍋粥共碗”欄目女主持人,合為“同名村•食同味”大型電視節目,專題作現場實況轉播工作擔綱;我之所以讓“鋦瓷”杯碗,提前曝光於花蓮這個場子,實在是有感于葉氏一門三傑,一家人表現如同“鋦瓷”般傑出」。
5月2日,全球粥會世界總會總會長、臺灣閩台同宗同名村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臺灣中華共促海峽兩岸社會融合團體聯合辦公室負責人、中華民族融合發展基金會董事局主席、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院長陸炳文,在〈春暉慈孝書畫聯展〉開幕式的講話,以下開始更形漸入佳境:
「進入感念母恩的5月份,今日2號乃孝親之始,我們聚在這裡、即花蓮縣文化局美術館,參加葉氏一門,也就是臺北市中華粥會監事長葉武勳,中華粥會志工長吳蕙如賢伉儷,及其愛女、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系高材生葉錦蓉的三傑,〈春暉慈孝書畫聯展〉開幕典禮,大家一定深受鼓舞、啟發、與感動。我大受鼓舞的是,有這麼多好朋友,大老遠跑過來,捧場兼學習;而為之啟發的又是,天下原本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最受到感動的則是,殘疾人家庭團結和諧,一心向上追求卓越,成就終於有目共睹。
「我們都很清楚,葉氏慈孝事蹟之歷程,就充滿了傳奇與艱辛,簡直叫人欽羨與敬佩。由於錦蓉出生剛滿月時,遭到一場莫名且莫明疾病,不幸造成肢體上不便,從此父母親有鑒於,古有“殘而不廢”明訓,仍不憚劬勞與命運抗衡,悉心愛護照顧,傾力養育扶持,務必培成專業,期待自造幸福,積時三十餘年,恩勤顧複不懈,媲美古之畫荻丸熊,使錦蓉轉益多師,旋即成為一名畫家,此誠皇天之不負苦心人,其整個過程辛酸憂喜,一家共之伴之,真乃春暉慈愛,良堪作為範世,並足以鼓勵不幸人家、有殘障之家長當若是,共同起而鼓勵振作之!
「錦蓉是我們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副秘書長,她在藝術創作上的成就,作為院長的我,引以為傲,自不待言。我始終認為,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也沒有一個人,毫無任何殘念,只有靠藝術創作、及生活美學的展現,才有可能實現生活之目的,在創造人類全體的生活,生命之意義,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命。美術對人們來說,就像鋦瓷一樣,可以把殘壺、破杯加以修繕,而恢復舊觀,而完好如初;父母又是孩子的鋦子如膠,子女實乃雙親的後福似壺,將世間殘缺溫柔對待,把人際關愛視為常態,而美化人文生活,而延續藝術生命。
「我尤其感同身受,一名身心障礙者,要加倍努力,始有成功的機會,一位殘而不廢者,所付出的代價,也逺高於常人,他(她)們得以克服殘障,除了自己的特別努力,又付出極大代價之外,家人的一路扶持,社會的一致關注,同樣都不可或缺。今天的這個展會開幕,再次讓我們看到了,什麼叫做關愛無私?什麼又叫大愛無敵。現在我的好心情,或許跟大家一樣,因為有彼此的關愛,再加上世人的大愛,才同感雙慶友愛降臨府上,更共擁一門三傑聯展喜悅」。
葉氏一門三傑的家長葉武勳,致答謝詞時也特別強調:「小女錦蓉,台藝大書畫系、中國美協、臺灣水墨、中華臺北粥會等多個協會會員,個展七次,曾兩獲海峽兩岸殘疾人文化周美術類一等獎、日本東洋美術大賞、國際藝術大賞、梅花基金會頒發現天才獎等廿余個獎項,著有《葉錦蓉作品集》二冊;三人樂共研書畫,至今已三十餘載,固不敢追蹤往古,日事翰墨從未倦,一家人相扶共濟,克服身障心無傷,曾自況殘壺破杯,仍力求修復有待,無礙於藝術追求,多年來稍有成績,似乎已不負所望」。
知名畫家葉錦蓉粥友,還真是一位年輕的有心人,近作斗方《禪茶粥一味•兩岸食同味》,靈感就來自於日前媒體披露,粥會同心圓文創作品、臺灣“鋦瓷”老件茶杯,搭配大陸文革前殘留品、福建雙喜金星大茶壺,象徵意義遠大於實質價值,更寓意兩岸關係修復的必要,而創作此一素描繪圖成品,開幕後當即在雙親見證下,贈送給粥會大家長陸炳文,委請6月上旬海峽論壇期內帶到廈門,陳展在“同名村•食同味”電視節目上,用以代表臺灣廣大年輕這一代,心神契合實在並不亞於老一輩,一樣是神往社會融合發展,一樣是心向民族偉大復興。
出席開幕的貴賓,除了陸炳文之外,尚有地方人士百餘人,包含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副局長曾之妤、中華國際嘎檔巴佛教協會理事長慧吉祥大活佛、台灣非營利組織聯合總會長張連興、花蓮縣中華粥會長彭明德、花蓮縣長青書畫會長鄒瑞騰、花蓮詩書畫協會長李建瑩、七腳川西畫研究會長吳楊燕、花蓮市志工協會榮譽會長林佑穗、立法委員徐榛蔚辦公室主任明良臻、花蓮縣議員施金樹辦公室主任黃金山、花蓮市公所秘書蕭民隆、志學國小校長陳建明等。
[粥會新聞中心5月3日臺北訊]針對粥友葉氏一門三傑〈春暉慈孝書畫聯展〉,在臺灣花蓮開展,海峽兩岸已有華人頭條網、中華文化,全球粥會微信公眾號,粥會總會微信公眾號,花蓮當地也有洄瀾有線電視台作電視新聞專題報導,聯合報、更生日報、自由日報、東方快報、今日新聞、NOWnews台灣味、花蓮電子報、及聯統日報等,亦均有大篇幅之平面報導,反應十分熱烈,回響良好;尤其是粥翁陸炳文總會長,面對媒體採訪的那一席話:「葉錦蓉這一張近作,以《禪茶粥一味•兩岸食同味》為題的,“鋦瓷”補釘大素寫,是我見過最具契合心、與融和美的一張畫」,最為動人心扉,感人至深。
同樣動人心弦的是,葉錦蓉母親吳蕙如,開展前接受記者訪問時說:「陸總會長博士日前,將他在開幕式要講的話,先行傳來給我們看,非常寶貴的勉勵加持,因大愛無私,而鼓勵有加,字句太感動了,我想朗誦一下,馬上請武勳及錦蓉來,當我念到一半時,全家人都哭成一團,是喜極而泣的;我第一時又反映,請武勳把文字記錄下來,於展覽期間公開,輸出貼在展場,讓參觀來賓閱讀分享,待會開幕再聽他講,我還是會感動到極泣」。
陸炳文開場白指出:「這是民藝品一隻粥碗,這一個則是老件茶杯,都跟普通的瓷器略有不同,之前皆因不同原因,均有明顯傷痕、裂縫的杯和碗,但經粥會同心圓文創團隊,所屬蘿蔔燈文創群組,在臺北阿金文創沙龍,已通過巧奪天工、妙手回春般修補後,用行話來講,就是采古早人“鋦瓷”、及其“金繕”工法,如此既費時又費事,不惜工本加工的目的,我們並不求天衣無縫,只希望保有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的重再現,一方面突出“茶粥一味”、“和合一家”,另一方面彰顯“殘而不廢”、“裂而不分”。粥翁接著補充如下:
「我原本要在6月8號晚上,才準備把這組粥碗和茶杯,當作道具展示于福建廈門,第十屆海峽論壇五大主題活動之首,推薦與會者去品嘗“阿嬤的味道”,實即我們臺灣閩台同宗同名村文化交流中心,三度與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合辦的,“同名村•心連心”聯誼活動,同時由我以民俗美食家身分,跟海峽衛視“兩岸食同味•一鍋粥共碗”欄目女主持人,合為“同名村•食同味”大型電視節目,專題作現場實況轉播工作擔綱;我之所以讓“鋦瓷”杯碗,提前曝光於花蓮這個場子,實在是有感于葉氏一門三傑,一家人表現如同“鋦瓷”般傑出」。
5月2日,全球粥會世界總會總會長、臺灣閩台同宗同名村文化交流中心主任、臺灣中華共促海峽兩岸社會融合團體聯合辦公室負責人、中華民族融合發展基金會董事局主席、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院長陸炳文,在〈春暉慈孝書畫聯展〉開幕式的講話,以下開始更形漸入佳境:
「進入感念母恩的5月份,今日2號乃孝親之始,我們聚在這裡、即花蓮縣文化局美術館,參加葉氏一門,也就是臺北市中華粥會監事長葉武勳,中華粥會志工長吳蕙如賢伉儷,及其愛女、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系高材生葉錦蓉的三傑,〈春暉慈孝書畫聯展〉開幕典禮,大家一定深受鼓舞、啟發、與感動。我大受鼓舞的是,有這麼多好朋友,大老遠跑過來,捧場兼學習;而為之啟發的又是,天下原本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最受到感動的則是,殘疾人家庭團結和諧,一心向上追求卓越,成就終於有目共睹。
「我們都很清楚,葉氏慈孝事蹟之歷程,就充滿了傳奇與艱辛,簡直叫人欽羨與敬佩。由於錦蓉出生剛滿月時,遭到一場莫名且莫明疾病,不幸造成肢體上不便,從此父母親有鑒於,古有“殘而不廢”明訓,仍不憚劬勞與命運抗衡,悉心愛護照顧,傾力養育扶持,務必培成專業,期待自造幸福,積時三十餘年,恩勤顧複不懈,媲美古之畫荻丸熊,使錦蓉轉益多師,旋即成為一名畫家,此誠皇天之不負苦心人,其整個過程辛酸憂喜,一家共之伴之,真乃春暉慈愛,良堪作為範世,並足以鼓勵不幸人家、有殘障之家長當若是,共同起而鼓勵振作之!
「錦蓉是我們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副秘書長,她在藝術創作上的成就,作為院長的我,引以為傲,自不待言。我始終認為,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無缺的,也沒有一個人,毫無任何殘念,只有靠藝術創作、及生活美學的展現,才有可能實現生活之目的,在創造人類全體的生活,生命之意義,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命。美術對人們來說,就像鋦瓷一樣,可以把殘壺、破杯加以修繕,而恢復舊觀,而完好如初;父母又是孩子的鋦子如膠,子女實乃雙親的後福似壺,將世間殘缺溫柔對待,把人際關愛視為常態,而美化人文生活,而延續藝術生命。
「我尤其感同身受,一名身心障礙者,要加倍努力,始有成功的機會,一位殘而不廢者,所付出的代價,也逺高於常人,他(她)們得以克服殘障,除了自己的特別努力,又付出極大代價之外,家人的一路扶持,社會的一致關注,同樣都不可或缺。今天的這個展會開幕,再次讓我們看到了,什麼叫做關愛無私?什麼又叫大愛無敵。現在我的好心情,或許跟大家一樣,因為有彼此的關愛,再加上世人的大愛,才同感雙慶友愛降臨府上,更共擁一門三傑聯展喜悅」。
葉氏一門三傑的家長葉武勳,致答謝詞時也特別強調:「小女錦蓉,台藝大書畫系、中國美協、臺灣水墨、中華臺北粥會等多個協會會員,個展七次,曾兩獲海峽兩岸殘疾人文化周美術類一等獎、日本東洋美術大賞、國際藝術大賞、梅花基金會頒發現天才獎等廿余個獎項,著有《葉錦蓉作品集》二冊;三人樂共研書畫,至今已三十餘載,固不敢追蹤往古,日事翰墨從未倦,一家人相扶共濟,克服身障心無傷,曾自況殘壺破杯,仍力求修復有待,無礙於藝術追求,多年來稍有成績,似乎已不負所望」。
知名畫家葉錦蓉粥友,還真是一位年輕的有心人,近作斗方《禪茶粥一味•兩岸食同味》,靈感就來自於日前媒體披露,粥會同心圓文創作品、臺灣“鋦瓷”老件茶杯,搭配大陸文革前殘留品、福建雙喜金星大茶壺,象徵意義遠大於實質價值,更寓意兩岸關係修復的必要,而創作此一素描繪圖成品,開幕後當即在雙親見證下,贈送給粥會大家長陸炳文,委請6月上旬海峽論壇期內帶到廈門,陳展在“同名村•食同味”電視節目上,用以代表臺灣廣大年輕這一代,心神契合實在並不亞於老一輩,一樣是神往社會融合發展,一樣是心向民族偉大復興。
出席開幕的貴賓,除了陸炳文之外,尚有地方人士百餘人,包含花蓮縣政府文化局副局長曾之妤、中華國際嘎檔巴佛教協會理事長慧吉祥大活佛、台灣非營利組織聯合總會長張連興、花蓮縣中華粥會長彭明德、花蓮縣長青書畫會長鄒瑞騰、花蓮詩書畫協會長李建瑩、七腳川西畫研究會長吳楊燕、花蓮市志工協會榮譽會長林佑穗、立法委員徐榛蔚辦公室主任明良臻、花蓮縣議員施金樹辦公室主任黃金山、花蓮市公所秘書蕭民隆、志學國小校長陳建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