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兩岸文友同悼余光中:惟有先生數一流 應歸滄海弄扁舟

兩岸文友同悼余光中:惟有先生數一流 應歸滄海弄扁舟

更新时间:2017-12-14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兩岸文友同悼余光中:惟有先生數一流 應歸滄海弄扁舟



[粥會新聞中心12月14日臺北訊]12月14號,中華共促海峽兩岸社會融合團體臺北聯合辦公室(華合辦)統一發布的相關消息,〈陸炳文願意扮演好文藝尖兵後繼者的角色執筆以衛社稷〉、〈粥翁今午急電高雄余宅向余光中家屬致上沉痛悼念之忱〉、〈沉痛悼念余光中 一覺好睡整張大陸 聽兩側長江黃河曲〉,第一時間見諸新聞媒體后,海峽兩岸各地粥友、詩友、文友紛紛表態弔唁,光是追悼詩作就紛至遝來。有如周擁軍回應:今聞余老仙逝,不勝唏噓。吾曾訪余老於家中,遙想當年,音容宛在,因賦一絕以悼之:曾經孤館話狐丘,卻道江南夜雨稠。今赴倚天玉樓召,魂歸從此了鄉愁。


再如董峰,悼余光中名譽主席:先生此去不需船,留在人間兩岸連。閱盡鄉愁歌一曲,從茲酣睡夢團圓。三如邱明星,紀念余光中:詩篇處處詠鄉愁,惟有先生數一流。筆下山河分表裡,塵中妻子各春秋。晝飄兩岸離人淚,夜望雙親明月樓。此際若非乘嶺鶴,應歸滄海弄扁舟。四見霍慶來七絕.悼余光中先生:噩耗傳來泣淚奔,詩書捧讀感余溫。文壇巨匠成仙去,再聽鄉愁已斷魂。更多的像吳其萃、謝文清、沈致中、陳七春、林瑞典,趟志偉等粥友,分別表示這是遂卒哀思,文人逝世,哲人其萎;虹繪館主有謂:余光中和他的鄉愁,成為了永遠的不朽,李明華則慨歎:留不住鄉愁,留不住你!走好,余光中…。浦學坤低首下語:沉痛悼念余光中先生,人老去,詩不老。人逝去,詩永存!吳其萃還在泉州華光校園,設置靈堂掛起余老遺像,提供全校師生及粥友致祭。


臺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全球華人圈知名詩人、文學大師余光中,今年10月才剛過生日,日前小中風住院療養,12月14號,就病逝南臺灣高醫,享年虛歲90已稱高夀。臺灣文聯主席、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今天中午從北投復興崗,返抵臺北市中心辦公室,驚聞余名譽主席去世噩耗,除了代表文聯及粥會急電高雄余宅,向家屬致上沉痛悼念之忱,也引余大師生前名作之一、《當我死時》詩句中的一段,豪言壯語告慰作者自己:


「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 之間,枕我的頭顱,白髮蓋著黑土 在中國,最美最母親的國度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張大陸 聽兩側,安魂曲起自長江,黃河 兩管永生的音樂,滔滔,朝東 這是最縱容最關廣的床 讓一顆心滿足地睡去,滿足地想 從前,一個中國的青年曾經 在冰凍的密西根向西瞭望 想望透黑夜看中國的黎明 用十七年未饜中國的眼睛 饕餮地圖,從西湖到太湖 到多鷓鴣的重慶,代替回鄉」。


余、陸兩人長期以來,其間是亦師亦友關係。不少粥友在微信上,紛紛向私交甚篤的陸炳文,來查證死訊真否?陸博士不說待查,斬釘截鐵地直斷,余師精神不會死!余光中詩不會死!一生久任國立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系主任,在教壇上享譽盛名,早年更為臺灣新詩流派中藍星詩社的成員,素以新詩、散文、評論等作品舉世聞名,多篇作品被選入兩岸三地的大學、中學教科書,曾在幾年前獲頒行政院文化獎,當時坦言政治會變動,但文學家的作品不朽,如今自己以身作則,留給我們許多不朽的經典,余大師又以代表作《鄉愁》最廣為人知,且為當代傳誦最廣的一首經典詩作。

2008年為余光中八十大壽,粥友曾安排了一整天的祝嘏活動,粥翁從高雄把大師和師母接來臺北,高鐵站的餘粉列隊獻花歡迎,再用專車接往總統府,晉見副總統蕭萬長先生,中午參加臺北粥會天廚雅集,然後由臺北市副市長陪同,出席永春小學詩歌朗誦會,陸博士選在這裡辦慶生會,是有兩個很特別的用意:其一、福建泉州的永春是壽星的出生地;其二、距離此地不遠的一條洛陽街,是餘光中小時候被父親帶去泉州,走過洛陽橋為中國四大古橋之一。

這些年來兩岸文藝交流熱絡,陸炳文有6次機會邀請余師同行,北京、南京、及西安各1回,泉州2次,武漢在今年初原本也約好,卻因眼疾連續開刀而作罷。陸博士回憶說:北京行,余老伉儷雖住在北大,吃卻喜歡京城粥鋪;到了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很禮遇大師,凸顯民國大人物重游總統府;首度逛西安,2014年8月4日,一口氣登頂大雁塔,時年86而創下最高齡紀錄,還在塔頂誇下海口:「杜甫登塔,肯定沒我快」。俗話說,月是故鄉明,余光中再次回到了故鄉泉州,行程滿檔又破表,大公報記者發現,余光中此番的故里行,除了出席幾場“應景式”的活動外,有關方面刻意添加的一些行程,已令陸炳文頗有微詞,2011年4月23日標題竟是「大師是拿來消費的嗎?」這樣的詰問。

余大師最近亦為最後一次回泉州,是在2015年11月上旬,第14屆亞洲藝術節系列活動,同時參加以他名義蓋的文學館隆重揭幕開館,報載「福建省委宣傳部部長李書磊、臺灣文聯主席陸炳文、馬來西亞拿督余國隆等、和余光中一起為此見證」。陸博士尚且就近,禮請余師順路走訪德化,受邀于萬旗粥會別開生面的,八八米壽小朋友詩歌雅集,粥間大師親筆題字“媽祖福安”平安米罐,已成粥會結緣品之最愛,談及兩岸領導人習近平和馬英九的歷史性會面,余光中更讚不絕口:「馬習會能夠交談,完全不需要翻譯,這就是文緣關係」。

也正是這種文緣關係,促使陸博士一再出招,將余老請到泉州洛陽橋北,那裡的華光攝影藝術學院校園內,有全球粥會總會館承運閣,余師在裡面啜粥吟詩不亦樂乎!我們另行闢建一片世界文化名人村,第一戶就是保留給“余光中文學館”;早在2011年4月底,陸炳文陪餘老第三次回鄉,從橋南往北步行1060步,觸發沉澱了76年時光的思鄉靈感;他返台稍事發想,再用14天的時間,巧遇5月4日文藝節當天,創作完成40行的世紀之作《洛陽橋》,乃委託陸博士帶著親筆詩稿,於同月27日重回橋頭,代替作者當眾公開發表,以示慎重其事,並了卻心頭夙願。

陸博士今日聞訊,固雖有不舍之情,撫今追昔,不勝唏噓,然而一想到余光中,在世時重托所提示:「願將《洛陽橋》此詩,獻給長虹臥波的大陸離臺灣最近古橋,獻給愛拼敢贏的700多萬泉州人民,獻給波瀾壯闊當中偉大復興的中華民族」。陸炳文如今完全不顧自己也已75叟老矣,仍然願意扮演好文藝尖兵後繼者的角色,執筆以衛社稷,捍衛九二共識,悍拒台獨分裂勢力,追求國家和平統一,矢志前進,至死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