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祈福行」續聞「萬眾同拜媽祖廟」後繼活動又再起跑

「祈福行」續聞「萬眾同拜媽祖廟」後繼活動又再起跑

更新时间:2015-12-15 来源: 发布:站长 浏览:

你好台灣網12月14日消息(特約記者 李衛國)繼「2015海峽兩岸媽祖信眾祈福行」功德圓滿之後,12月13日,續聞「兩岸同行中山路萬眾同拜媽祖廟一心同圓中國夢」活動又再鳴玉曳履,主其事者帶領眾善信,從南台灣起跑上路,結束全天朝拜台東及屏東9座天后宮時,台灣地區中華媽祖俗信文化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説:「為了夢圓中國一統大業,行中山路兼拜媽祖廟,吾等都一直要跑到那一天,大功告成日已為時不遠,屆時勿忘雙雙祭告天上聖母、和粥會前身世界社扶道人孫中山。」

  13日上午,陸炳文在台灣地區中華媽祖俗信文化研究中心顧問曾子明安排下,先後拜謁了台東市大、小兩座媽祖廟。其一、台東天后宮,位於市內中心裏中華路,創建於清光緒十七年(1871),為台東市民信仰中心,供奉粉面大媽,鄰有「龍鳳寶玉塔」,匾額題字出自粥會名賢于右任。其二、台東(馬蘭)朝天宮,乃由客(家)人廟捐出後,1958年始變成媽祖公廟,廟址座落市郊北平街,主祀黑面三媽,亦為社區老人活動場所。下午的巡禮行程,又在台灣地區中華媽祖俗信文化研究中心另一位顧問林瑞典協助下,依序走完北屏東的屏市、港、九如、麟洛、內埔、潮州、萬丹,7地共計7處宮廟。1.屏東市慈鳳宮,位近屏東火車站,市中心區永福路上,最初奉媽祖香火,東來「阿緱」即今屏市,暫將神像供在官衙之中奉拜,本宮則始建於明永歷十五年、亦即民前251年,清乾隆季兩次修葺于現址,原稱舊媽祖宮,俗稱阿緱媽祖,與近鄰聖帝廟為姐妹宮廟,共擁于右任題詞「南廟寰宇」墨寶2.裏港雙慈宮,本宮位居屏東縣港鄉太平村太平路50號,建基於清雍正八年(1731),當時叫做天后宮,1928年再修得今廟貌,才更改廟名雙慈,寓慈濟、慈惠之意,善男信女通稱裏港媽。3.九如三鳳宮,落戶縣內九如鄉光復街,民庚戍置,甲戍1994年重修。4.麟洛福聖宮,地址麟洛鄉麟祉村中華路68號,當地居民稱之媽祖宮,1965年建成,2005年重建。5.內埔六堆天后宮,位於內埔鄉內田村廣濟路164號,名剎昌黎祠右旁,兩者均列為國家三級古跡,《鳳山縣採訪冊》和《建造天后宮碑記》中,都指出本宮為清嘉慶八年(1803)所建,為清早期全台16間天后宮之一。6.潮州朝林宮,宮址潮州鎮泗林裏通潮一巷4號,建造年代在清咸豐、同治年間,目前列入縣定古跡,與中壇元帥即三太子並祀,嵌有「天上聖母」石制香爐為証,如不細心觀察,很容易誤認鄉間古厝。7.萬丹萬惠宮,位置萬丹國小對面,門牌萬丹鄉萬新路1660號,肇建於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迨至1922年,南台灣建廟歷史最悠久、香火最鼎盛的5間媽祖廟:萬丹萬惠宮、屏東慈鳳宮、港雙慈宮等,一起迎接五州(台北、新竹、台中、台南、高雄)香陣頭、繡旗、及藝閣詩意,來恭請台南府城大天后宮媽祖,因而轟動全台灣地區。

  溯自「2015海峽兩岸媽祖信眾祈福行」啟動以來,今年內陸炳文帶領「祈福行」一行,前後到過的天后宮,至今累計數已達129間,未來還會持續增加。( 來源:你好台灣網  2015年1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