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信息 > [史话]独创庆祝父亲节推行鼓励子女晨起习字

[史话]独创庆祝父亲节推行鼓励子女晨起习字

更新时间:2015-08-08 来源: 发布:站长 浏览:
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许多人都知道,这个“父亲节”和5月份第二个星期日的“母亲节”一样,都是由西方传入的舶来品,却鲜有人知晓,中国也曾有过属于自己的“父亲节”。
1945年8月,抗日战争接近尾声,无数将士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血洒疆场。为了鼓舞民众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也为了颂扬和纪念在战争中为国捐躯的父亲们,上海一些爱国人士及社会名流发起倡议,建议将每年的8月8日定为“父亲节”。
1945年8月6日,上海《申报》刊登了一则消息《八八父亲节缘起》,消息称,美国的茄维丝女士在悼念战争死难者时发起了创立母亲节的倡议,以纪念和赞扬那些战争英雄们的母亲;而今,无数爱国将士战死沙场,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孩子的父亲,为了记住这些英勇的父亲,故在此发起“八八父亲节”活动。消息的末尾记录了10位主要发起人,京剧大师梅兰芳也位列其中。
8月7日,《申报》在一版的一角再次刊发了消息《明日“父亲节”,尽孝道莫忘助学》,文中再次强调发起父亲节活动的初衷,倡议为人子女者在8月8日这一天,胸前佩花,纪念“父亲节”。
8月8日,许多受到感召的子女都参与了“八八父亲节”的活动。父亲健在者,佩戴红花,以示庆贺;父亲已故者,佩戴白花,以示哀思。纪念亡者的同时,也不忘为生者谋福利,发起活动的各界名流将自己所佩花朵献出义卖,卖花所得均用于捐资助学。
在发起“八八父亲节”的一周之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举国欢庆。上海名流如吴稚晖、李石曾、潘公展、杜月笙等人觉得,定“父亲节”很有意义,有特别加以提倡的必要,便联名呈请国民政府准予规定每年8月8日为“父亲节”,通令全国遵行。后来呈请获准,8月8日就正式成为中国的“父亲节”了。
据称,之所以定8月8日为“父亲节”,是因为“八八”与“爸爸”谐音,便于记忆,且“八八”两字连缀起来又好像一个“父”字。1946年,“八八父亲节”被国民政府定为法定节日。当年8月8日,天津《益世报》在第六版的副刊刊登了读者甲乙木的文章《父亲节的话》,最有影响力的《大公报》则在第六版刊发了《关于“父亲节”的闲话》一文,庆祝“父亲节”。
而同一天的《申报》却显示,上海的庆祝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申报》第四版刊登了一篇名为《今日庆祝“父亲节”,义卖纪念花充作助学金》的新闻报道。据报道,8月7日晚,上海八仙桥青年会礼堂内热闹非凡,200多人盛装出席,参加了在那里举办的 “父亲节”庆祝会。会上,一位父亲面容慈祥地站起身,接过儿子呈献的一束鲜花,现场弥漫着感人的浓浓亲情。在发起人的带动下,与会人士齐声高唱《父亲颂》:“劳苦劳苦父亲苦,我爱我父肺与腑。羊跪乳,乌反哺,爱我母,爱我父……”同时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助学,所收款项共计857万元。在同版报纸的左下角,还列有详细的捐款名单。

还是在同一张报纸上,当天还刊登了一则以《庆祝父亲节伟大贡献》为大标题的1/3版广告。这是一家墨膏厂的广告,副标题为《敬请全国父亲一致鼓励子女晨起习字》,发动“父亲节书法竞赛活动”。


1947年,即“八八父亲节”被定为法定假日的第二年,上海的庆祝活动更为丰富。据《益世报》报道,“八月八日父亲节,沪市将有一番盛况”,并介绍“父亲节”在上海“扩大推行”。《申报》依然关注“父亲节”,并开辟了“父亲节”纪念专刊。纪念专刊有一则声明,原文为:“今日父亲节,本刊特选编有关文艺作品数篇,慰藉天下父母心。《一寸山河一寸血》暂停一期,特此声明。”《一寸山河一寸血》为该报当时的连载文章。
这一年的“父亲节”前夕,上海《儿童故事月刊》发起了征文活动,在《申报》刊登的一个报花上用醒目的大字写着《父亲节征文今日在<儿童故事月刊>揭晓》,旁边标注了《儿童故事月刊》的价格和订购方式。这一活动依旧与商业活动有关,可见,当时便有不少商家看中节日的商业效应,越来越多地盯上了这个新兴节日——— “父亲节”。
作者采访了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专门从事近现代历史研究的江沛教授。江教授介绍,1945年对中华民族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抗战取得了最终胜利,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次在反对外来侵略中获得彻底胜利的战争,这胜利无疑是振奋人心的。但是,中华民族也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无数父亲失去了儿子,无数儿子失去了父亲。因此,在抗战胜利之时,人们需要一个节日来寄托哀思、期盼幸福生活。“战争总算结束了,在寄托哀思的同时,人们最大的愿望就是重建家园。这一节日的设立就反映了民众的这一需求。”于是,“八八父亲节”便应运而生。(来源:文化中国-中国网 / 太原晚报  2010-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