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温出征 大陈撤出 浙台两海事间隔1725载
依解密的《金刚计划》披露指称,1955年2月3日,今台州市大陈列岛上,全面实行撤退军民登舰演习;次日4号、即59年前的今天,盟邦美国海空军也加入行动,在东南海面上空进行联合军事演习。6日,首批老弱岛民先行乘船撤走。8日,全岛共18,000余人撤出,按部就班分梯次登舰,在国府驻军某部指挥、美方第七舰队护航下,集体撤离大陈,六天内悉数播迁台湾,平安抵达基隆港。相传,仅一重病患者匿踪滞留岛上,至此正式宣告“中华民国”失去所有浙江领土。
我以在大陈防卫失据情势下,这一批大陆移民迁居入台,曾有浙台海域第二次“民族大迁徙行动”之称,与前一回首次發生在230年,三国卫温费时七日远征台湾,浙台前后两大海事,间隔1725载,却恍如隔世;又因大陈岛民国难当前,义无反顾、摧家毁舍,选择追随国府,撤退渡海赴台,故早岁曾被称为“大陈义胞”,由于历史久远及政治现实的原因,时至今日早就被人淡化或渐渐淡忘了。
目前台湾仍为世界上最大的大陈人集散地,最初被安顿在全台11个县市收容,很快广设了“大陈新村”36处来作永久安置,唯以新北市双和区的永和一处最集中,其次依序是基隆、高雄、宜兰等地,新村居民为较大宗;其中宜兰县的“岳明新村”,则是纪念“大陈之母”、“大陈保母”沈之岳而取名;沈氏学生、大陈子弟、退休大学教授吴昱昶,曾作两首诗略表大陈民众的感恩心声:其一、大陈保母谢世远,振德忧民典范垂;福慧高厚天地配,一片仁心照凤尾。其二、忝列门墙四十年,秉承教诲信望爱;春风化雨深且远,永怀师恩浩似海。
下走恩师沈之岳,乃台州当地仙居人,撤退时任浙江省政府委员,兼政务处长(即秘书长),大陈区行政督察专员,国民党大陈区特派员,及大陈防卫部政治部主任等职,责无旁贷承担起照顾义民来台重任,长期深受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倚重,迄今各地“大陈新村”犹树立着“蒋公铜像” ,以示怀念老蒋照拂之恩情;昔日每逢过农历年,沈之岳也会率大陈来台义胞代表,遗老得以进入总统府晋见“伟大领袖”,在《平凡人的不平凡-沈之岳》(沈之岳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印行、2011年2月18日出版)书中,自302至206页并上,刊出12张黑白老照片的影像,正诉说着这段沉重历史的沧桑。
当时来台义胞,不单单台州人,如果详加区分,集结待撤民众,其实包含了四方面,但仍以原大陈岛民(多来自台州黄岩县、临海县、温岭县,含竹屿)为主,还有大陈附近岛屿居民(渔山、披山、南麂等),逃难前来投靠的各省人士、及少数未随军的游击队员(马祖连江人为主,虽然操福州话,却能通晓台州话)等人口总和;如今在全台各地“大陈新村”附近,尚且听得见浓浓的台州乡音。
大陈人的政治属性,早期可谓绝对倾向国民党,然历经近60年之变迁后,已逐渐分歧而多元;在第一代后裔中,就不乏知名人士,蓝绿背景都有,政坛新秀诸如:交通部长、原行政院研考会副主委、原国立中山大学企管研究所教授叶匡时(高雄),总统马英九重要幕僚、原总统府副秘书长、现在TVBS谈话性电视节目主持人罗智强(基隆),民进党活跃政治人物、原台北市议员梁文杰(新北)等,足以为个中代表;另有年轻歌手柯有伦,是已故著名艺人柯受良之子。
大陈列岛的历史很短,大致只可追溯到明末,多数时间又与海盗、浪人脱不了关系,尤自清季以来,东南沿岸的海面不靖,经常有不少海寇出没其间,散兵游勇在群岛的蔽护下,往返停驻大小岛屿,大陈岛附近的海域上,也有这么些武装势力,散布在各个离岛之间,时而出港近海打鱼为生,时而四处劫掠往来商船。这一个土地贫瘠、不宜耕作的海岛,不意在廿世纪中叶、国共战史風波留名;约一甲子前大陈有段内战的夺岛史,过去海岛更是两岸对决的最后战场。
当今正值海靖风平浪静之际,两岸和平共存气氛浓厚,国族和平统一气势趋强,摭拾前段无论大陈防卫、大陈撤退的史话,甚或大陈义胞的产生,无疑都是大时代下的历史见证,只因近代政治因素及军事冲突所造就,只当是一场手足相残悲剧及教训所记取。(沈之岳学生、福州八邑子弟陆炳文、七二生朝感言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