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信息 > 海峡两岸政治对话的官民差异与创造氛围

海峡两岸政治对话的官民差异与创造氛围

更新时间:2013-10-16 来源: 发布:胡 勇 浏览:
旺报【胡勇】首次两岸民间大规模政治对话近日在上海落幕,对话成果既包括10项共同认知,也涵盖7项仍待解决的难题。两岸官方政治对话尚未破题情况下,由红、蓝、绿智库学者及各界人士参与的两岸和平论坛无疑承担了两岸政治对话先行者的历史性角色。
仔细观察近几年来两岸政治对话的形势,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马英九政府虽然一再承诺不会推动「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者「台湾独立」,也一再呼吁大陆当局正视现实,但是台湾官方进行两岸政治对话的意愿却并不强,有时候甚至在刻意回避这个议题。陆委会主委王郁琦在参加完「萧习会」后就公开表态:台湾当局的立场是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维持现状,现在谈政治谈判「太早了一点」。由于当前马英九执政团队只肯维持现状,千方百计回避两岸政治对话,更不愿意恢复《国统纲领》或对两岸最终统一作出任何承诺,因此难免被大陆鹰派人士扣上「和平分裂」的帽子。
反观大陆,很早就提出了系统的国家统一方案,即「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早在还是民进党执政的2005年,当时的大陆领导人胡锦涛就明确提出:「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
然而,如今马英九已进入第二任期,「九二共识」也早已不是问题,但两岸政治对话却迟迟无法启动,这不能不令大陆感到不满。继习近平当面向萧万长表态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终归要逐步解决后,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最近在出席两岸和平论坛时也对政治对话被拖延感到不耐烦,直言「只经不政」的做法无法持续。当然,诚如《旺报》曾经指出的,大陆也需拿出更加具体的国家统一方案。
如果说在两岸政治对话的官方层面,大陆热而台湾冷的话,那么在民间层面台湾则要活跃得多。比如,以台湾大学张亚中教授为代表的两岸统合学会曾与《联合报》就「一中同表」vs.「一中各表」展开过激烈辩论,后来还出版了相关书籍。再比如,现已移民新加坡的台湾企业界大老曹兴诚曾经在台湾各大报纸刊登巨幅广告,大张旗鼓地向台湾领导人推销他提出的「两岸和平共处法」,一时间也是热闹得不得了,还吸引了两岸统合学会与其展开论战。
相比台湾学者和企业家的热情,大陆民间显然要低调得多。大陆涉台学者虽然也是卧虎藏龙,但近年来似乎不见特别有影响力的著述,当然也不能排除大陆学者的真知灼见都贡献给了「内参」,故大众知晓度十分有限。大陆企业家曾经一掷千金在《纽约时报》刊登广告宣示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但两岸政治议题似乎是他们不愿或者不能碰触的禁区。
要想实现两岸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政治对话终究是不能回避的。而要弥合如今在两岸政治对话上的官民差异,一方面需要台湾当局更加积极地看待两岸政治对话,并与大陆共同努力为政治对话创造氛围与条件。
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陆民间特别是学者进一步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两岸政治对话做出更多的智力贡献,并让他们的观点为更多的民众所知晓。(作者为大陆自由作家、大学教授)(来源:旺报 201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