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相关信息 > 诗词吟诵项目代表传人陈侣白(下)* 魏德泮

诗词吟诵项目代表传人陈侣白(下)* 魏德泮

更新时间:2011-02-15 来源: 发布:魏德泮 浏览:

陈侣白的吟诵艺术,除了前述成功之处外,在技艺上还有下列可贵的特点:

一、在节奏处理上充分体现了诗词的音乐美。吟诵调与一般的歌曲相比,更注意诗词的文学性和语言性,诗词的意境和韵味,诗词的声调(平仄)和韵脚。唐代以前的“古体诗”,在声调上只讲韵字的平仄,不讲句中的平仄。初唐以后的“近体诗”(律诗、绝句)和词,则全面讲平仄,在诗词的节奏点让平仄声交替出现,这是诗词格律的精华所在。不过古音的平仄与今天普通话的平仄不尽相同。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属平声,上声、去声属仄声;而古音中还有入声,发音“短促急收藏”,属仄声,它在普通话中已不存在,分别归入上述四声,但在古音中却是形成声调美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南方的方言(含福州的方言)还保存了古音(含入声)。古人是用古音来写诗词的,今天我们欣赏古典诗词也应以古音的平仄为准。陈侣白整理、改编的的吟诵调,在节奏处理上掌握“平长仄短”的原则,平声拖腔,仄声及时收住;对古音中的入声字,发音比上声、去声字更短促,出音即断。如遇仄声押韵而旋律又须拖腔,则在韵字之后加上休止符略事顿歇,然后拖腔。总之,他把平仄的对比表现得非常分明,取得疾徐相间、抑扬有致的艺术效果,充分体现了诗词的音乐美,这是区别其他吟诵者的重要特点。

二、吟出了诗词不同的感情和风格。吟诵是一种句式一种曲调,然而句式相同的诗词,其内容、情绪、风格却有不同,这是个矛盾。陈侣白通过精心设计、灵活处理,吟出了喜怒哀乐的不同感情,豪放、婉约的不同风格,这在一般吟诵者是难以做好的。

三、在“词”的吟诵上善于灵活变通。词与句式整齐的诗不同,是长短句,各种“词牌”的句式组合、篇幅大小千差万别,而词基本的吟诵调只有一种,这是个大难题,一般的吟诵者对此束手无策。陈侣白则能“量体裁衣”灵活变通,根据每个词牌的格式,对吟诵调的旋律或压缩归并或扩展发挥,而且做到衔接得当、运转自如,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也就是说,高明的吟诵者既能守又能化,既能传形又能传神,陈侣白的功力、本事正在于此。

诗词吟诵艺术目前处于濒危状态,能者寥寥,陈侣白这样的专家更是十分宝贵,而他已届耄耋之年,许多朋友都担心他百年之后这种精湛的艺术会失传,造成民族文化遗产上难以弥补的损失。在陈侣白的弟子、词曲作家萧冰的资助下,200412月福建省文艺音像出版社出版了陈侣白的吟诵专集《中国古典诗词吟诵集锦》,满足了吟诵爱好者的渴望,也了却了陈侣白的一桩心事。福建省诗词学会、省诗歌朗诵协会等4个单位联合举行该书的首发式,《福建省诗词学会通讯》全文转载该书的文章和曲谱,影响甚大。

这本专集,由著名诗词家、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题写书名,著名诗人蔡其矫以《诗、词、歌、剧的春兰秋菊》为题作序。短短数年,两位名家都已匆匆作古,令陈侣白感慨甚深。专集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为《诗词吟诵十问十答》,是陈侣白诗词吟诵理论的普及性文章,不搞长篇累牍、玄虚语言,而是简捷明快、深入浅出,让读者容易理解。二是提供了罕见的吟诵曲谱。历代吟诵调都是面传口授、心领神会,随意性很大,从来不定谱,令人难以掌握。陈侣白则特地精心整理出曲谱,使学习者有所依循。三是提供了陈侣白示范的吟诵音响,这是全书最精彩之处,包括福州语和普通话两种光盘,以前者为主后者为辅。

总之,《中国古典诗词吟诵集锦》的出版发行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广诗词吟诵艺术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作者為大陸一级歌词作家、歌词理论家、中国音协理事、福建省音协副主席。本文轉载自《福建文艺界》季刊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