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吟诵项目代表传人陈侣白(中)* 魏德泮
陈侣白诗词吟诵艺术上的成就,首先是集福州优美吟诵调之大成。
我国汉族大的方言区大都有本地区传统的诗词吟诵调,但优美的程度大有不同。福州是有22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素称“海滨邹鲁”,尤其是近代福州名人辈出,“同光体”诗派影响四海,福州传统诗词吟诵根基深厚,其总体在全国堪居前列,但流派不一,互有长短。
诗词吟诵调以句式划分,有七言诗、五言诗、四言诗和词这几种。许多吟诵者大都只按“惯性”继承自己父辈的流派,缺乏曲调优美与否的观念,在不同句式的吟诵调上往往是此美彼不美,甚至全部都不美。陈侣白则兼具文学和音乐才能,以曲调的优美为目标,着眼全盘,经过深入细致的分析比较,大胆打破任何流派的局限,择善而从,博采众长。在“词”的方面,采取著名诗词家何振岱传给陈侣白母亲薛念娟的优美曲调。七言诗方面,采取福州诗家史鎬传给其公子、已故留美博士、陈侣白平生知己史济增的优美曲调(含平声起和仄声起两种曲调)。
五言诗、四言诗方面,陈侣白认为福州各家的传统曲调都比较平板、单调,于是以何振岱词的曲调为基础加以压缩、变化,改编出了优美的、富有意境的五言诗、四言诗的曲调。传统吟诵调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不断有加工、改进,这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陈侣白的做法正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的可贵贡献。可以说,陈侣白是福州吟诵史上惟一的实现了各种句式的吟诵调尽皆优美的人。陈侣白不但在吟诵调的精选和创新上有显著的贡献,而且发挥杰出的表演才能,把这些优美的吟诵调成功地推向社会。
改革开放之前极左思潮泛滥,陈侣白被划为右派,无力推广诗词吟诵艺术。1979年平反后,他艺术青春焕发,放开手脚,经常在诗词集会、作家沙龙、文艺晚会上作诗词吟诵表演。由于历史上吟诵主要是诗词作者自娱,吟诵调被每个作者“自由发挥”之后就“因人而异”,而一般的作者大都没有音乐表演才能,即使有好曲调吟出来也不好听。陈侣白则情况相反,他的吟诵表演让听众感到耳根一亮、非常动听、十分欢迎,
因而被聘为省诗歌朗诵协会顾问和省国学经典吟诵艺术团团长。他应省诗歌朗诵协会、《海峡都市报》、省老年大学、省委党校诗社、省图书馆、省读书援助协会和不少学校的邀请,开设了许多诗词吟诵讲座,作吟诵示范表演,传播吟诵知识、技艺,选择、培养吟诵后继人,学员反映极好。
尤其是2008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科教文卫委员会、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省新闻出版局、团省委联合举办“海西杯”中国古典诗词曲吟诵大赛(对象为学生),组委会特邀陈侣白在大赛启动仪式上作吟诵艺术讲座,大众影院千人座无虚席,学生和家长都被深深吸引。省内外报刊、电视台、电台等媒体数十次刊载、播送陈侣白吟诵艺术成就的报道、通讯和专题节目,盛赞他的吟诵“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张弛自如,格调高雅,极富韵味”,“表演感情充沛,功力深厚,技艺圆熟”,是“福建吟诵第一人”,“绝技惊动江湖”等等。
有的媒体还以《陈侣白国学吟诵会媲美明星演唱会》为题,报道了会场气氛热烈、听众如醉如痴的情况。《福建歌声》双月刊连续3期登载专文《陈侣白诗词吟诵艺术荐介》,全面介绍其吟诵成就和吟诵曲谱。(作者為大陸一级歌词作家、歌词理论家、中国音协理事、福建省音协副主席。本文轉载自《福建文艺界》季刊201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