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廈門港城:甘國寶提督遺跡 * 吳智慶

廈門港城:甘國寶提督遺跡 * 吳智慶

更新时间:2023-07-26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廈門港城:甘國寶提督遺跡 * 吳智慶

福建廈門,即明代末永曆流亡政府的思明島,清代同安縣嘉禾嶼,別稱鷺島。自新石器時代晚期開始有先民登島,宋代廈門作為泉州大港的外圍輔助港,明朝初年在島上高地,修建防禦工事中左守禦千戶所城。城靠港下方西南處城門區繁榮,漸被稱「廈門城」。
   廈門港朝宗宮坐落於鷺江之濱,創建宋元明年代,主奉天上聖母。南明永曆十五年(1661年)。農曆三月廿三日媽祖聖誕之日,鄭成功來朝宗宮裡肇祀,恭請了三尊媽祖金身隨艦護軍,發兵出海收復台灣。大軍渡台途中,兩次阻風回駐澎湖。三月三十日風浪尚未平息,但鄭成功唯恐貽誤大潮汛期的有利時機,毅然下令冒風進軍。四月一日,鄭成功親率大軍航抵鹿耳門港外,當時港口極淺,水底多暗礁,大船不能入。鄭成功立即整衣冠,率部將在船頭設香案,向天禱告。禱告完畢,承媽祖之神庇,海水忽漲數尺,大小戰船得以順利駛入。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台灣領治後,廈門設台廈兵備道。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閩海關設立,廈門港為其正口,成為“凡海船越省及往外洋貿易者,出入官司徵稅之地。雍正五年(1727年),清王朝規定所有福建出洋之船,均須由廈門港出入,廈門港為福建省出洋總口,而渡台合法的漢移民,需要到廈門簽証後才算完成手續。鴉片戰爭後被列為中英《南京條約》中五處通商口岸之一。
   清康雍乾百年間,朝廷指定唯一通往台灣的渡口即設定於朝宗宮前駁岸,因此朝宗宮的“媽祖”成為赴台的官員、商賈、民眾的信祐精神慰藉。朝宗宮現供奉三尊媽祖主神尊:天妃祖媽為朝宗宮現存年代最久遠的媽祖神尊,高13公分,為歷代相傳。乾隆34年(1769年),甘國寶升任福建陸路提督兼閩閱操大臣。任內熱心公益事業,先後倡修廈門天后宮應是朝宗宮,呈前有牌坊山門三落殿堂。
(本文作者吳智慶老師,台灣甘國寶研究會首席副會長,山水人文學會負責人,衛視中文台台灣探險隊節目策劃指導,台灣文史生態資深報導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