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2024雙慶典活動推出書畫展示結合京劇展演新和合堂會
更新时间:2023-04-13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配合2024雙慶典活動推出書畫展示結合京劇展演新和合堂會
臺灣中華亞西亞藝文協會、兩岸文創藝術書畫院榮譽總長陸炳文博士,今(12)日與中華亞西亞藝文協會理事長、兩岸文創藝術書畫院執行院長、一代宗師吳昌碩-臺灣嫡傳弟子王德亮,繼3月21日在上海旅次中環國際酒店,敦聘並受聘上開榮譽職後22日,今原則上再達成下列之基本共識:
「明(2024)年全球粥會在臺灣,舉辦慶祝文化人士雅集粥會100周年華誕(1924~2024)、紀念粥會名賢吳昌碩大師誕辰180周年(1844~1927)時,嘗試將書畫展示結合京劇展演,把平面和合上立體一起做活動,創意十足也許更加有意思!粥賢梅蘭芳大師(1894~1961)等既專精京劇,又擅長人文書法揮毫作畫,兩者都是中華文化殿堂精神,同時紀念梅大師130歲冥誕。」
我國自古以來,戲曲與書畫間,多有相通之處。梅蘭芳曾説「我們從事戲曲工作的人,鑽研繪畫,可以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變換氣質,從畫中去吸取養料,運用到戲曲舞台藝術中去」。民國的戲曲大師,如「四大名旦」、「四大鬚生」等,不僅在京劇表演出色,而且也喜好書畫藝術。
因此,京劇名家不惜請名師指導,加上自己勤奮好學,書畫造詣不下於專業書畫家,而受不少藝術愛好者所追捧。當時的名氣,並不遜於現今之、最火爆的流量明星!在那個時代,擁有一件梨園大咖的書畫作品,誠一件風雅非凡的事情。
就以梅蘭芳為例,一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京劇梅派的創始人,「四大名旦」之一,在京劇方面的終身成就不去說,但其繪畫方面的造詣,往往被表演藝術光芒所掩蓋。
梅大師終其一生,收藏了十分豐富的書畫作品,與此同時,也研習作畫並向一些繪畫名家求教。在劇作家羅癭公的引薦下,先後結識了陳師曾、齊白石、淩文淵、陳半丁等著名畫家,還曾向齊白石、吳昌碩、張大千、姚茫父等名家學習繪畫,並與他們成為知音結為好友。梅蘭芳將繪畫與戲曲藝術的融會貫通,使得梅派京劇藝術發展達到了巔峰。早年梅大師習畫,花卉師從王夢白,人物畫師從陳師曾、姚茫父。以後又受齊白石的影響,加上其自身藝術修養也非常深厚,繪畫成績突出,尤擅仕女、佛像、達摩,其作品清麗秀雅、神形兼備。書法功底也不錯。梅蘭芳代表作,墨荷,1945年繪,水墨紙本,19 x 50cm,成扇。
一個當代知名戲劇大師,想不到畫藝也十分了得。梅氏的祖父和父親都喜歡繪畫,雖然水準平平,但是空閒的時候,均能畫上幾筆。梅蘭芳從小耳濡目染,亦對繪畫產生了興趣,臨摹畫譜便成為入門學畫的初階。
任誰皆想不到,吳昌碩一幅畫,竟激發了相差50歲、梅蘭芳學畫的興趣。1914年,20出頭的梅蘭芳,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宴請梅氏的宴會上,滬上文化名人吳昌碩、沈曾植等人到場作陪,席間,有人向吳大師發難,向其討回一筆墨債。吳昌碩並不理會那人,卻轉而說要畫一幅紅梅,送給梅蘭芳。
吳大師並且承諾,在梅氏離開上海前送上,以回應那人對自己拖遝的譏諷。幾天後果然將一幅紅梅圖,送給了後學梅雅賞,畫上還題有一代書聖、粥賢于右任的詩句:「輝映天人玉照堂,嫩寒春曉試新妝。皤皤國老多情甚,嚼墨猶矜肺腑香。」梅蘭芳對這幅紅梅圖非常喜愛,也由此對繪畫產生了更濃的興趣。
至於梅蘭芳大師入室弟子、嫡傳張君秋大師(1920~1997),原名滕家鳴,字玉隱。由梅派發展出張派創始人「四小名旦」之一。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等大師一樣,張君秋在演出之餘,也喜歡沉浸在書畫藝術中,從中汲取養分、尋找靈感,以提高自己的表演品位。
張大師後來,得到張大千、齊白石、劉海粟、孫菊生等,諸多名家的指點,經融會貫通後技藝大增,又敢於大膽落墨,形成了自己意趣盎然、生動活潑的畫風,如同京劇流派。畫作擅長花鳥,在繼承國畫優良傳統的同時,又獨闢蹊徑地專攻小雞,畫出的小雞往往栩栩如生,而且人見人愛。這幅難得一見,張君秋與婁師白合繪,紅蓼鴨趣圖,設色紙本,69 x 46cm,立軸。
臺灣中華亞西亞藝文協會、兩岸文創藝術書畫院榮譽總長陸炳文博士,今(12)日與中華亞西亞藝文協會理事長、兩岸文創藝術書畫院執行院長、一代宗師吳昌碩-臺灣嫡傳弟子王德亮,繼3月21日在上海旅次中環國際酒店,敦聘並受聘上開榮譽職後22日,今原則上再達成下列之基本共識:
「明(2024)年全球粥會在臺灣,舉辦慶祝文化人士雅集粥會100周年華誕(1924~2024)、紀念粥會名賢吳昌碩大師誕辰180周年(1844~1927)時,嘗試將書畫展示結合京劇展演,把平面和合上立體一起做活動,創意十足也許更加有意思!粥賢梅蘭芳大師(1894~1961)等既專精京劇,又擅長人文書法揮毫作畫,兩者都是中華文化殿堂精神,同時紀念梅大師130歲冥誕。」
我國自古以來,戲曲與書畫間,多有相通之處。梅蘭芳曾説「我們從事戲曲工作的人,鑽研繪畫,可以提高自己的藝術修養,變換氣質,從畫中去吸取養料,運用到戲曲舞台藝術中去」。民國的戲曲大師,如「四大名旦」、「四大鬚生」等,不僅在京劇表演出色,而且也喜好書畫藝術。
因此,京劇名家不惜請名師指導,加上自己勤奮好學,書畫造詣不下於專業書畫家,而受不少藝術愛好者所追捧。當時的名氣,並不遜於現今之、最火爆的流量明星!在那個時代,擁有一件梨園大咖的書畫作品,誠一件風雅非凡的事情。
就以梅蘭芳為例,一字畹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京劇梅派的創始人,「四大名旦」之一,在京劇方面的終身成就不去說,但其繪畫方面的造詣,往往被表演藝術光芒所掩蓋。
梅大師終其一生,收藏了十分豐富的書畫作品,與此同時,也研習作畫並向一些繪畫名家求教。在劇作家羅癭公的引薦下,先後結識了陳師曾、齊白石、淩文淵、陳半丁等著名畫家,還曾向齊白石、吳昌碩、張大千、姚茫父等名家學習繪畫,並與他們成為知音結為好友。梅蘭芳將繪畫與戲曲藝術的融會貫通,使得梅派京劇藝術發展達到了巔峰。早年梅大師習畫,花卉師從王夢白,人物畫師從陳師曾、姚茫父。以後又受齊白石的影響,加上其自身藝術修養也非常深厚,繪畫成績突出,尤擅仕女、佛像、達摩,其作品清麗秀雅、神形兼備。書法功底也不錯。梅蘭芳代表作,墨荷,1945年繪,水墨紙本,19 x 50cm,成扇。
一個當代知名戲劇大師,想不到畫藝也十分了得。梅氏的祖父和父親都喜歡繪畫,雖然水準平平,但是空閒的時候,均能畫上幾筆。梅蘭芳從小耳濡目染,亦對繪畫產生了興趣,臨摹畫譜便成為入門學畫的初階。
任誰皆想不到,吳昌碩一幅畫,竟激發了相差50歲、梅蘭芳學畫的興趣。1914年,20出頭的梅蘭芳,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宴請梅氏的宴會上,滬上文化名人吳昌碩、沈曾植等人到場作陪,席間,有人向吳大師發難,向其討回一筆墨債。吳昌碩並不理會那人,卻轉而說要畫一幅紅梅,送給梅蘭芳。
吳大師並且承諾,在梅氏離開上海前送上,以回應那人對自己拖遝的譏諷。幾天後果然將一幅紅梅圖,送給了後學梅雅賞,畫上還題有一代書聖、粥賢于右任的詩句:「輝映天人玉照堂,嫩寒春曉試新妝。皤皤國老多情甚,嚼墨猶矜肺腑香。」梅蘭芳對這幅紅梅圖非常喜愛,也由此對繪畫產生了更濃的興趣。
至於梅蘭芳大師入室弟子、嫡傳張君秋大師(1920~1997),原名滕家鳴,字玉隱。由梅派發展出張派創始人「四小名旦」之一。與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等大師一樣,張君秋在演出之餘,也喜歡沉浸在書畫藝術中,從中汲取養分、尋找靈感,以提高自己的表演品位。
張大師後來,得到張大千、齊白石、劉海粟、孫菊生等,諸多名家的指點,經融會貫通後技藝大增,又敢於大膽落墨,形成了自己意趣盎然、生動活潑的畫風,如同京劇流派。畫作擅長花鳥,在繼承國畫優良傳統的同時,又獨闢蹊徑地專攻小雞,畫出的小雞往往栩栩如生,而且人見人愛。這幅難得一見,張君秋與婁師白合繪,紅蓼鴨趣圖,設色紙本,69 x 46cm,立軸。
全球粥會總會長陸炳文,和合堂工作夥伴朱明月,總會監事長兼戲曲推廣委員會會主委、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藝術研究所助理教授,係梅蘭芳大師的再傳弟子、曾在張君秋大師門下受業;2020年1月12日在臺北戲棚,專場演出《狀元媒.宮中》、《西廂記.琴心》、《四郎探母.坐宮》3齣大戲,用以紀念張君秋先生誕辰100周年。今這回陸王業已初步取得共識,屆時也可以請到她來主導此事,並在全球粥會總會傾力支持下,共信共走天馬行空羊羔美甲路,配合完成雙慶典活動書畫展示、結合京劇展演推出新和合堂會。
雙慶之時,書畫展示與戲劇展演相結合,必將異彩紛呈,璀璨奪目,很快受到書畫、戲劇藝術界友好的關注與歡迎,宣揚中華傳統文化,書畫和國劇,功不可沒,也得到各地粥會的認同與支持,江蘇鹽城粥友東方鶴,更加有感而發,堪稱本文小結:「昔者吳人張旭,善草書帖,數常於鄴縣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蕩感激,即公孫可知矣。書法和歌舞戲曲,是有天然聯繫的。書法的用筆和戲曲的用氣,都有相通之處,期待精彩呈現。第一段文字,選自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的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