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九二共識”三十周年 深切懷念汪道涵先生*浦學坤
更新时间:2022-12-16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紀念“九二共識”三十周年 深切懷念汪道涵先生*浦學坤
圖為汪道涵(右)與浦學坤(左)交談。
大寫“一個中國”的人,讓世人永遠銘記。
12月10日,在臺北紀念“九二共識”三十周年、兩岸書畫名家邀請展的開幕式上,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簡稱“海諧會”)會長、臺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理事主席、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先生,以《自信不足怕九二,互信不足怕共識》為題的致辭,勾起了我對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首任會長汪道涵先生的深切懷念。
圖為陸炳文致辭。
為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海協會”)於1991年12月16日在北京成立,德高望重的汪道涵被推舉為會長。
圖為汪道涵先生。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海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授權在香港舉行了商談,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被概括為“九二共識”。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授權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為加深“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的歷史性進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史稱“汪辜會談”。
海峽兩岸皆同胞,中華兒女一脈生。汪道涵會長一直關心和支援臺灣同胞在大陸創業。
1994年5月28日,他和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等一行七人,到無錫考察臺胞創業情況,在市委副書記繆根寶陪同下,時任南長區委書記的我,有幸與區長丁大衛、常務副區長戴泉生熱情接待。
曾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市長,有著學者睿智風度的汪老精神矍鑠,紅光滿面。在熱情交談中我對汪老說:“您身體真健!”他笑容可掬地說:“你始終追不上我”。接著又說:“但,後生總是可畏!”他的話讓我受寵若驚,但又倍感溫馨。他不斷勉勵我們,要團結協作,把與台商合資的企業搞得更好。在視察我區與台商合資的柏屋食品有限公司時,汪老興致勃勃地揮毫題寫了廠名及“兩岸同心攜手,共創柏屋錦繡”的條幅。
星移斗轉,物是人非。汪道涵先生于2005年12月24日與世永別,享年90歲。斯人雖去,但他為達成海峽兩岸“九二共識”、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履痕永存。
圖為汪道涵與辜振甫。
【作者簡介】浦學坤:筆名浦析,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無錫梁溪粥會會長、全球粥會榮譽總會長,曾任無錫市文聯主席、太湖文化研究會會長。1967年發表作品,曾出版詩集《太湖魂》《海眼》《綠葉情結》、散文《心靈的虹橋》等多部,主編出版文學、文史類著作30多部。本文2022.12.16.寫於半半書屋。
圖為汪道涵(右)與浦學坤(左)交談。
大寫“一個中國”的人,讓世人永遠銘記。
12月10日,在臺北紀念“九二共識”三十周年、兩岸書畫名家邀請展的開幕式上,海峽兩岸和諧文化交流協進會(簡稱“海諧會”)會長、臺灣文化藝術界聯合會理事主席、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先生,以《自信不足怕九二,互信不足怕共識》為題的致辭,勾起了我對海峽兩岸關係協會首任會長汪道涵先生的深切懷念。
圖為陸炳文致辭。
為了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簡稱“海協會”)於1991年12月16日在北京成立,德高望重的汪道涵被推舉為會長。
圖為汪道涵先生。
1992年10月28日至30日,海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授權在香港舉行了商談,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後被概括為“九二共識”。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授權與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為加深“九二共識”、推動兩岸關係的歷史性進展,作出了卓越貢獻,史稱“汪辜會談”。
海峽兩岸皆同胞,中華兒女一脈生。汪道涵會長一直關心和支援臺灣同胞在大陸創業。
1994年5月28日,他和海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等一行七人,到無錫考察臺胞創業情況,在市委副書記繆根寶陪同下,時任南長區委書記的我,有幸與區長丁大衛、常務副區長戴泉生熱情接待。
曾擔任上海市委書記、市長,有著學者睿智風度的汪老精神矍鑠,紅光滿面。在熱情交談中我對汪老說:“您身體真健!”他笑容可掬地說:“你始終追不上我”。接著又說:“但,後生總是可畏!”他的話讓我受寵若驚,但又倍感溫馨。他不斷勉勵我們,要團結協作,把與台商合資的企業搞得更好。在視察我區與台商合資的柏屋食品有限公司時,汪老興致勃勃地揮毫題寫了廠名及“兩岸同心攜手,共創柏屋錦繡”的條幅。
星移斗轉,物是人非。汪道涵先生于2005年12月24日與世永別,享年90歲。斯人雖去,但他為達成海峽兩岸“九二共識”、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履痕永存。
圖為汪道涵與辜振甫。
【作者簡介】浦學坤:筆名浦析,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無錫梁溪粥會會長、全球粥會榮譽總會長,曾任無錫市文聯主席、太湖文化研究會會長。1967年發表作品,曾出版詩集《太湖魂》《海眼》《綠葉情結》、散文《心靈的虹橋》等多部,主編出版文學、文史類著作30多部。本文2022.12.16.寫於半半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