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中華民族和平統一促進會”會標誕生*方雲

“中華民族和平統一促進會”會標誕生*方雲

更新时间:2022-08-21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如照片所示,為由粥翁陸炳文博士擔任會長的“中華民族和平統一促進會”的會標,由上海資深粥友上海大學美術學院李薇老師設計製作。構圖源自商代“和”姓玉制族徽。

和姓徽銘釋義:

和,顧名思義為和諧,和順,和平......“和”姓族徽的構圖就是沉甸甸的果子垂掛在樹上,成熟的稻粱彎腰低垂在稻粱杆上,一派豐收祥和的景象。

史載:黃帝作釜甑,始蒸穀為飯,烹穀為粥。後稷教民稼穡。唐堯時,重黎後人羲和掌管天地四時,運用二十四節氣發佈農時,以實現天人合一,風調雨順,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華夏先哲前赴後繼,不屈不撓的不懈奮鬥,成就了中華民族煌煌五千年綿延不斷的文明歷史。

在古代農業社會裡,四季氣候是很重要的,因此“和”是一種很重要的官職,地位很高。

和姓徽記以司職為姓。

和姓演變:

一、以官職為姓。源自祝融氏重黎的後代。唐堯時,重黎後人羲和為掌管天地四時的官。其後人以祖上職官為榮,即以首任此官的祖先羲和的名字命姓,遂成和氏。《通志·氏族略》載:“羲和,堯時掌時天地之字,和仲、和叔因以為氏。”

二、源于卞氏,源自春秋時期的楚國。時有人名卞和,一有名的玉工,曾以在荊山得璞玉聞名,後來卞的支庶子孫有以祖先的名字取姓,成為和姓的一支。

三、由他姓改為和姓。起源于後魏。《通志·氏族略》載:“後魏有素和氏,改為和氏。”素和氏,本為代北複姓,鮮卑族檀石槐的支裔,以其本為白部,故號素和氏。據《魏書·官氏記》載,在南北朝時期,北魏鮮卑族的貴族素和氏隨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陽。也改姓“和”,和姓後來在代郡發展成望族,世稱代郡望。

和姓名人:   

和仲、和叔:上古人物。傳說堯有四大諸侯,分別主管東南西北四方,史書稱為四嶽。東嶽名叫羲仲;南嶽名叫羲叔;西嶽名叫和仲;北嶽名叫和叔。四岳各自分管四方,又是堯的最重要的臣僚。凡是有重大決策,堯都要與四嶽一起商量。

和峴:字晦仁,北宋浚義(今河南省開封市)人。後唐長興四年(西元933年),出生於官宦世家。他自幼博覽群書,喜音樂,好依聲填詞,是宋初著名詞人,16歲登朝為著作郎。曾任太常博士、東京轉運史、主客郎中、大常丞。他的詞作被收錄在《全宋詞》中的有《開寶元年南郊鼓吹歌曲》三首。其主題是歌頌開國皇帝宋太祖“道高堯舜垂衣治,日月並文明”的功德和“九士樂生平”的盛世。

和凝:字成績,鄆州須昌(今山東省東平)人。少好學,年19,登進士第。初仕後唐,繼為後晉宰相。凝生平為文章,長於短歌豔曲,有“曲子相公”之稱。有集百卷。其長短名句《紅葉稿》,又名《香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