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今天王培仁蔬食成素粥網紅 昔日李石曾魚素稱粥會名賢

今天王培仁蔬食成素粥網紅 昔日李石曾魚素稱粥會名賢

更新时间:2022-08-19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粥會新聞中心8月18日臺北訊]全球粥會素食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陸嘉琪組織的,綠色餐飲蔬食料理私房觀摩上半場,今天8月18號在臺北景美、王培仁工作室成功實施,培仁蔬食媽媽親自示範;下半場綠色私廚四手聯奏森林餐會半日體驗,也已預訂9月20月於苗栗勤美學圓滿,即日開放預約中,歡迎大家來品嚐。

全球粥會總會長陸炳文博士,上下半場活動,不但不會缺席,尚且以〈今天王培仁蔬食成素粥網紅,昔日李石曾魚素稱粥會名賢〉為題,略述100多年來,國人推廣素食始末:我國最早的素食主義者、北京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清末名臣及帝師李鴻藻之子、臺北粥會第2任會長李石曾,早在上個世紀初便提倡吃素,在現代中國知識份子中,公開倡言,身體力行素食首人,終身茹素。

而粥會精神導師吳稚暉,正好相反,是一個吃大肉者。有一次,李與吳同去上海,著名的老中醫、粥會創始人之一丁福保,請吃素席。席間,吳稚暉問為什麼不上葷菜?丁大談素食對人的好處,「既衛生,又益於身心健康。」李石曾一邊津津有味地大啖豆腐,一邊跟著敲邊鼓,暢談素食的優越性。

吳稚暉在家食無魚,出門行無車。口裡閑得淡出鳥來,原想出來蹭一頓,大快朵頤,沒想到無肉無雞無魚,只有素菜和豆腐,吃不到自己想吃的美味佳餚,心裡鬱悶,坐在那裡不吭氣。丁福保見吳稚暉一人向隅,知道老友對素席不感冒,於是故意問其對素食有什麼看法。

吳不疾不徐啜粥,還夾了一塊豆腐,放進嘴裡,邊吃邊說:「我嘛,上頭是喜葷的,下頭卻是吃素的。李石曾和我正好相反,他上頭是吃素的,下頭是要吃葷的。」原來李石老雖然年逾花甲,剛娶了一房年輕貌美的如夫人,秋風得意,吳稚暉則是獨居終老。此話一出,把李臊了一個大紅臉,吳仍然面不改色。

粥會前身世界社發起人之一蔡元培,曾在《自寫年譜》提到,民國前二年(1910),「適萊比錫有素食館數處,往試食,並得到幾本提倡素食之書,其所言有三益:一、衛生,如李君(石曾)所言;二、戒殺,不肉食則屠殺漁獵等業皆取消,能因不忍心殺動物之心,而增進不忍心殺人之心,戰爭可免;三、節省,一方牧場,能以所畜牛羊等供一人一歲之食者,若改藝蔬穀,可供給十人之上。」

由此可見,蔡生前之改以素食,跟李石曾確有關連。大受李的影響,改採吃素的人,還有世界社另一發起人張靜江。李石曾說過:「我雖不是佛教徒,卻和佛教很接近,因為已吃素50多年了。從前張靜江先生,也是由我勸告而素食的,後來張先生就參加了佛教,戒殺放生。」

李不僅在中國國民黨內,倡導素食不改其志,勸說同志放棄肉食,也在抗戰期間的、民國三十年(1941)組織“世界素食同志會”,推廣素食不遺餘力。會員分已實行完全素食者之“全素”會員,與每月或每年擇日素食的“期素”會員,盼能共促世界之和平與人群之進化,要宣揚素食,吸引更多會眾參與。這一組織在政府播遷來台之後,依舊持續運作一段時間。

1948年侍智光老和尚,來台灣的南亭和尚,便在日記中提到,「素食同志會一起,到功德林聚餐,李石曾上台致詞,談及素食完全能滿足身體所需,不須擔憂放棄肉食之後的營養不均,亦談到人之體健需源於運動,他雖茹素數十年,但因經常環遊世界旅行而體力不衰,但旅行是外在的運動,蔬食中有一品為竹筍,纖維質很多,不易消化,在腸道中能推動其他食物幫助消化,是體內的體操。語畢,全場掌聲。」

李石曾素食70餘年,同時積極推動素食,雖並非學佛之人,但愛惜生命、戒殺放生,可知其溫和、良善的一面,嘗言:「我的素食觀,大要在一個『仁』字。養衛生只是一端;眾生平等又是一端;在這雙層重點中,以『仁』一以貫之。」這可說是囊括了李石老、素食思維的中心思想全貌。

今天同行者追問陸炳文,所謂魚素又是什麼意思?魚素亦粥賢李石曾發明,其身體力行吃素的结果,世壽95歲證明這話不假,可是所主持臺北粥會,當掌鍋人那10年光景,問題就跟著來了,粥友人多口味雜,不可能在每月例會,只供應全素蔬食,於是李石老心生妙計,遂發明了一種“魚素”,佐粥各種菜色中,外加一條生鮮魚,依舊不食有腳的肉類,如此大發奇想變通之道,並不抵觸素食基本觀念。因此是日有人試行吃“魚素”,再自然不過的飲食習慣,且符合和諧粥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