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喜聞樂見金門大橋海上合龍 金烈行車步道公路串聯成功

喜聞樂見金門大橋海上合龍 金烈行車步道公路串聯成功

更新时间:2022-07-25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喜聞樂見金門大橋海上合龍 金烈行車步道公路串聯成功







[粥會新聞中心7月25日臺北訊]3天前的7月22號,立法院交通委員會召集人、國民黨籍立委洪孟楷、交通部長王國材、金門縣長楊鎮浯等人,由金門大橋步行走到烈嶼鄉,通過國內第1座跨海大橋合龍成功,金烈行車步道公路串聯成功,代表大小金門從此陸路連成一氣,象徵性地跨出外島離島交通運輸史的謙卑一步,始洗刷掉每逢選舉才浮岀水面橋樑的誇張印象。
4載之前的、2018年7月9日,距離完工驗收並通車,還早上15個月,唯獨金門縣榮譽縣民、陸炳文學習街頭背包客,成功轉型為橋頭堡主人,組織臺灣退役將領參訪團,得到大陸相關部門特許後,領頭走上港珠澳大橋的中島留影,隨同講解的總工程師除外,當時橋上沒有其他人員,更別無任何車輛上橋,而創下海峽兩岸民間交流史上的紀錄,並寫下中國人參觀自己同胞、獨力負責規劃設計,自行所建成超級跨海大橋歷史的新頁。
曾任國營事業時代、經濟部中華工程公司BES、行政管理副總經理陸炳文博士,今(25)日面對手上,絕無僅有的一個畫面、獨自站立港珠澳大橋,車道中央的一張圖照,有感而發感嘆稱:「如果全長55公里,引道之外主橋長達29.6公里,途中又有4個人工島、以及一條長6.7公里海底隧道,只使用9年工期,就打造成的港珠澳大橋,堪為世界上最偉大的橋樑之一;那麼全球最卑微的1座,似乎就屬臺灣總長僅5.4公里,卻施工超過12年之金門大橋(初名金烈大橋),亦絕非座落美國舊金山灣區、同名之金門大橋(Golden Gate Bridge)!」 
作為宋季愛國詩人陸游後人,陸炳文自承文章比詩寫的好,但2019年5月4號五四運動100周年紀念日,仍於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前廣場,露天舉行小型的詩歌朗誦會上,勉力即興感賦《憶昔通車前登橋》自吟自唱云:「彩練橫空已絕埃,吾曾有幸腳量來;只因還少幾多步,何日長虹連到台。」另自註曰:2018年7月9日,我偕丁之發上將、戴伯特上將等18位將軍,在廣東工程技術人員陪同下,安排登上港珠澳大橋訪勝,這是同(2019)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前,率先登橋的台灣同胞,獨覧空無他人他車,全橋全線宏偉的全豹,以後不會再有人有此機遇。
當代愛國詩人余光中教授生前,關於以橋為主題的詩作也不少,最有名代表作《洛陽橋》40行詩,催生者陸炳文當之無愧;2011年4月22號安排,並陪著一同上橋,為此“海内第一桥”,用1060步走完全程,每100步一個停頓,或往橋下瞰低吟、或上仰望天長嘯,樣子是若有所思,又若無其事一般,有將近100位記者、和仰慕者尾隨在後。我倆再一道返回臺灣,同年5月4日文藝節,新詩《洛陽橋》完稿,余教授則請我代表重回泉州,在橋的中島隆重舉行首發會,難免心裡頭承載歷史、以及文學雙重的沉重。
余光中早歲在1958年3月13日,大作《西螺大橋》現代詩中首句:「矗然,鋼的靈魂醒著/嚴肅的靜鏗鏘著/西螺平原的海風猛撼著這座/力的圖案,美的網,猛撼著這座/意志之塔的每一根神經,猛撼著,而且絕望地嘯著。而鐵釘的齒緊緊咬著,鐵臂的手緊緊握著/嚴肅的靜。於是,我的靈魂也醒了,我知道/既渡的我將異於/未渡的我,我知道/彼岸的我不能復原為/此岸的我。」
陸炳文今天重新温讀余作此詩,對《西螺大橋》特別有親切感,因為此橋正是老東家BES承造,座落於濁水溪下游,橫跨於濁水溪之上,聯絡彰、雲兩縣,1952年興建完成,全長大約2公里,是當時遠東第一長橋,深具國際知名與歷史價值。
余光中同感榮耀,在詩之末了附註:「3月7日與夏菁同車北返,將渡西螺大橋,停車攝影多幀。守橋警員向我借望遠鏡,窺望橋的彼端良久,且說:“守橋這麼久,一直還不知,那一頭是什麼樣子呢!”」聯想起余教授《鄉愁》詩之第5章:「而未來,鄉愁,是一條長長的橋樑;你去那頭,我來這頭。」而你我有機緣,寄託思鄉情懷,如果邁步登橋,例如西螺大橋、及至金門大橋、與港珠澳大橋,也都從這一頭,走過到那端頭,一探全橋的究竟,窺見堂奧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