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72福地之24:鄭成功(中)*曾淑貞
西元1644年,(明17世紀中葉)大明王朝,關外清軍虎視眈眈,關內起義軍來勢洶洶。李自成攻入北京,歷16帝276年的大明王朝黯然落幕。西元1644年農曆3月18日夜晚9點多,崇禎皇帝把16歲朱慈烺太子,13歲的朱慈照永王,9歲的朱慈炯定王,3子叫到跟前,幫他們換好衣服繫好腰帶,悽楚的說:
都甚麼時候了,還穿著袍子,今天你們還是皇帝的兒子,明天就是老百姓了,在這種亂世裡,你們要隱姓埋名,看見老人家要叫老翁,看見年輕一點的長輩要叫伯伯或叔叔……。接著囑咐說:
社稷傾覆,使天地、祖宗震怒,這些都是你們父親的罪責,但是朕已經是竭盡心力,怎奈文武各個大臣各有私心……。
周皇后走繞皇宮2圈,勸宮人和太監……盡速離去,回宮在皇帝旁悲痛欲絕。說:
你從來不聽別人的一句話,才會有今天。又飲淚唱:
大明帝國牆傾樑斷,昏慘慘燈將盡,不如懸梁自盡……。34歲的皇后即持節!崇禎皇帝大開殺戒,提著劍來到袁貴妃的住處,兩人同飲幾杯絕命酒,命袁貴妃上吊,她說:
恩愛自此,白綾因君。不料繩、樑斷,她爬起逃跑,崇禎皇帝追來,一劍刺在袁妃肩上。接著,皇帝去揮劍刺傷了幾位嬪妃。皇帝來到寧壽宮,見到15歲的大女兒長平公主,公主拉著他的衣襟痛哭,皇帝不忍,用左手捂臉右手揮劍,砍下了長平公主的左手臂。皇帝去召仁殿,將自己年6歲的女兒刺死。皇帝對王承恩說:
來,陪著喝酒,王承恩:
時間已不多,換上便服,領著幾十個官員往朝陽門去,假稱是黃太監奉命要出城。皇帝說:
就這麼辦。
公公王承恩換上便服帶著幾十人馬,欲出朝陽門。北京城亂成一團,守城人卻要求:
必須等到天亮才能出城。
崇禎手下的太監們開始群起奪門。內部以為發生了內亂,於是開砲還擊,由於人少,皇帝等只能退回來。皇帝突然說:
朝陽門是成國公朱純臣負責的守防區。一幫太監:
就繞到朱家。朱家看門的人卻說:
成國公赴宴去了!皇帝說:
回安定門奪門而出。一群人趕到,卻是門太結實無法開啟!皇帝說:
返回紫金城前殿。他命令內官們:
敲鐘召集百官。鐘聲響了一遍遍,前殿空蕩蕩。
崇禎皇帝,突然看見明熹宗走過的背影,一遍遍看到、清楚的聽到他臨死前的囑咐:
吾弟,當為堯舜!崇禎皇帝留下遺書給世人和李自成:
勿傷黎民。……陪伴他的臣皆亡國之臣,文臣個個可殺,然而北京城內的黎民百姓是無辜的,李自成不要屠城報復……。
崇禎皇帝,逃往曾經操練大內士兵處,選了一棵大樹,一身輕輕的離去了人間。王承恩也選了附近一棵大樹同去了。 此之際,李自成的農民軍已攻破紫金城。已進宮廷來,正發愁的李自成:
崇禎已死整整兩天,還找不到屍首!命人翻遍了宮廷找不著。有探兵回報:
屍首已找到,李自成命令:
將崇禎皇帝屍體從紫金城後面的(媒山)壽皇亭抬出,屍體放在北京東華門旁邊,和皇后都放進柳木棺材。賢臣趙一桂:
崇禎皇帝和周皇后停靈期間,翰林院庶士周鐘在經過靈柩時,直接撤馬兒過,連去祭拜一下,都不願意了!昌憑州官吏趙一桂:
他提拔的大臣,也紛紛跪在紫金城門外,等待新主子––大順皇帝李自成的接見,幾乎沒有人去弔信。
除了……,工部尚書范景文,戶部尚書倪元璐等40多人,其他人紛紛跟皇帝ㄧ起自殺。死前紛紛罵:
不識時務的老賊,你們竟然投靠李自成大順政權……。過路的老百姓:
皇帝多麼孤獨可憐。趙一桂在《 狀中州》中,講述他參與埋葬崇禎皇帝和皇后的經過,說:
李自成雖然下令埋葬崇禎帝,但卻完全不給經費,由於崇禎帝生前沒有陵墓,趙一桂和士子、村民們勉強湊了340千錢,最後督工晝夜,到1644年農曆4月初4,在崇禎帝自殺半個月後,終於將兩人的屍骨草草入葬,當時已經先逝世的崇禎愛妃、田貴妃墓中,就是明13陵的思陵。好官們:
皇帝兒女們飽經了顛沛和苦難,兵荒馬亂中要保護崇禎皇帝的血脈。急忙將太子送到周皇后父親,嘉定侯周奎府外。
快快!到門前周奎卻拒親外孫於門外,說:
我們擔心攬禍。百姓皆知:
走頭無路的3個兒子,終會被宦官們獻出,落入李自成之手。終於可悲的醜日子到了,李親自審訊太子:
見朕何不下跪?16歲亡國太子倔強的說:
我是絕對不會向你屈服的!李自成問:
你可知道你家為什麼會失去天下嗎?太子回:
我不知道,百官們自然很清楚,你為什麼不殺我?李自成回:
你本無罪之人,太子和李自成提,我有三建議,李自成回:
你說。
不可驚擾我祖宗靈墓。
禮葬我的父母。
不可殺我百姓。
我答應。李自成:
來人,將崇禎三個兒子都收押監管。
是。
李自成進入皇宮殺死、逼死了無數想當官的官……。 謀士劉宗敏看不慣李自成立即稱帝,又夜夜春宵,強佔未被崇禎皇帝處死的妃嬪,遂勸諫:
要高築牆廣積糧,
經戰多年才成王,
草根皇帝緩稱王。李自成得意言:
哈哈:
七千多兩黃金逼死前朝臣,
尋得崇禎皇子我安宿龍床。
1644年農曆4月底,山海關大戰失敗後,崇禎的三個兒子在亂軍中都失蹤,太子和慈炯從此消失在歷史的迷雲之中。
李自成的皇帝夢只42天。
算命的、路人、老漢,滿街巷……人皆熟悉:
無國無父母天地,長平公主唱:
國恩家慶吳李血滴,
此情景昊天難弔,
豪霸領地斬了貴戚,
何難料生死庶嫡,
那時起春草難覓,
來世說俠女畫壁。
兩年後。
世人皆惋惜,幽鬱成疾,芳華永世的獨臂末代公主,才17歲走了,留下人世、滿宮殿的血腥給後世。
李自成何必呢,桂影娘娘(前篇小說角色)……愛得太夠了嗎?何必呢?
西元1645年,唐王朱聿健在福建所建的隆武政權成立。
明滅亡後,各宗室又在長江以南,相繼建立多個南明政權。
鄭芝龍曾有一支強大的水師,官至總兵。鄭芝龍將兒鄭成功介紹給隆武帝,隆武帝見他才華洋溢,於是賜給鄭成功朱姓––國姓爺。
西元1646年,隆武二年,鄭成功成為南明的武將,但隆武政權僅持續一年多就亡於清。
在此改朝換代的關鍵時刻,鄭成功與父親分道揚鑣,和叔叔鄭鴻逵繼續扛起反清的大旗。第二年桂王朱由榔成立了永歷政權,明永歷即位年,鄭成功以金門為根據地,在中國沿海招兵買馬,聚集了一支幾千人的軍隊。10幾年中,鄭成功率領著這支軍隊,與清軍糾纏於廣東、福建、浙江沿海地區,曾到了南京城下,但是後來鄭成功還是敗退回廈門。廈門和金門,是鄭成功軍隊重要的根據地,它是小小島嶼,鄭成功考慮擴大根據地到台灣,此時鄭成功已產生寶島台灣,應能回到祖國的懷抱。
但是與荷蘭人作戰,鄭成功的心裡頗猶豫,此時同鄉人––何斌出現,堅定了鄭成功收復台灣的決心。
何斌是泉州府南安縣人,早年在日本經商,又跟隨鄭芝龍來過台灣,會荷蘭語,荷蘭人聘請他擔任甲螺(頭目),還兼任通事(翻譯),長期和荷蘭人合作,他發現荷蘭人對台灣人民以殘暴的手段統治,所以何斌決定逃離台灣。
在逃離台灣之前,他派親信,伐著小船假裝釣魚,進入「鹿耳門」去;從鹿耳門、赤崁城之間來回偵查,要找到一條航道。何斌知道台灣島的西南海岸有一航道,能夠容納大型船隊,其他2處較遠不考慮。
因台灣城和赤坎城的荷蘭人,利用這險要的口門,沉了很多的船以阻塞航道。鄭成功要從西南海岸這天險的、不寬的「鹿耳門」進入「台江」;台江水波下暗礁林立。他瞭解航道險要,並有了處理的對策,讓大船能順利進「鹿耳門」來。而何斌的親信經過偵查,何斌把可行的航道標記在台灣地圖上。
1661年順治18年正月某夜晚。
我愛雨過,你愛雲移,何斌駕著小船,直奔廈門求見鄭成功,鄭成功稱:立刻收復祖先留下的土地台灣,這裡產糧食、製造火藥的硝磺、還可以和海外做生意換鋼鐵……。何斌掏出張台灣地圖解釋後,鄭成功當下決定收復台灣的決心。鄭成功:
荷夷頑強砲台固
鹿耳門裡殘暴深
收復台灣在此時……。何斌:
當今深思謀略美麗江山歸。
何斌續:
民族英雄肩擔收復大業。
天地正氣驅逐殘暴荷夷。
鄭成功面對著船堅砲利的殖民軍隊,武裝、作戰形式上,都不佔優勢,要在戰略、戰術部署計劃並制定實施。荷蘭的船高大又堅固,明朝水師廣東、福建水師長期的海禁政策,戰船絕大多數只有200-300噸的排水量。
(未完待續)
(小說作者/曾淑貞——全球粥會小說推廣委員會主任委員、苗栗籍文學作家/劇本改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