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一度龍困淺灘但終非池中之物的楊允達奇人奇事

一度龍困淺灘但終非池中之物的楊允達奇人奇事

更新时间:2022-07-01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一度龍困淺灘但終非池中之物的楊允達奇人奇事


預備軍官張正中學長今天7月1日稱:85年,我到瑞士旅遊,和楊允達博士第一次見面,在日內瓦,他陪我遊日內瓦湖,他說日內瓦湖的魚,游走於瑞士和法國,不需要護照和驗關。相處了三天,備感溫馨。三年前,陸炳文兄約楊博士伉儷,在桃園一家餐廳小聚。
不久,我邀請原班人馬,加上王能章兄(王兄曾駐巴黎多年)在蘇杭小館餐敘,楊博士還送我一本中英文詩集,聊的很愉快,賓主盡歡。頃讀資深媒體人左化鹏、2016年舊作<以詩會友>,一文中言及大家共同朋友、楊允達的奇人奇事,樂於馬上轉傳各群組分享諸君。
<左>文指岀:近日閱報,不經意看到一則藝文消息,世界詩人大會主席楊允達博士表示,今年世界詩人大會將在捷克布拉格舉行,主題是紀念捷克最富盛名的詩人雅羅斯拉夫.賽伯特。今年適逢這位詩人一百十五歲冥誕,他是傑克唯一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幾年前,我就聽說楊博士接掌了世界詩人大會。這個組織,一九五一年成立於法國,歷史相當悠久,已有七十多個國家,近二千名詩人參加 ,他們每年都會選擇一個國家舉行大會,成為該國騷人墨客的年度盛會。
楊博士是我中央社的前輩,我和他天各一方久未謀面。在報上乍見他的名字, 感到十分興奮,欣聞這位已八十四歲高齡的長者,在記者生涯退休後竟化身為詩人,活躍於詩壇,帶領一群詩人,到全球各地,以詩會友,謳歌世界和平,不禁深為感佩。
新聞界的老友,大多知道,楊博士是中央社知名的老記者、著名的散文家,也是歐洲華文報刊的創辦人,曾幾何時,他竟又成了詩人,許多人都感到相當意外。
楊博士湖北武漢人,出生北京,世代書香, 自幼即喜舞文弄墨 ,尤愛新詩。民國三十六年,十三歲時隨父親來台,十五歲那年發表處女詩作「 希望 」,就讀成功高中時,追隨影響他一生的名師,詩人路易士( 紀弦 )習詩,成了「路門五傑」。
少年情懷總是詩,他發表了一篇篇清新雋永的詩作,並和當時著名的詩人 商禽、楚戈、葉泥、鄭愁予、林令、羅行等人,成立了現代詩社,成為台灣詩壇的現代派先河。
他大學就讀台大歷史系,其後,攻讀政大新聞研究所,由於受過嚴格的史學訓練,他的新聞稿,於史有據,他酷愛寫詩,字字精煉,毫無冗詞贅語,且筆鋒常帶情感 。
二十八歲那年, 他成了中央通訊社,千挑萬選唯一錄取的記者,不久,他奉派東非衣索比亞,返國後,一度擔任美聯社駐台北記者,之後,又重回中央社,長期擔任駐巴黎特派員。
楊老的記者生涯十分精彩,駐衣索比亞時,曾訪問當時過境的中共國務總理周恩來;駐巴黎期間,先後採訪了訪法的鄧小平和華國鋒。可惜,這些珍貴文稿 ,很多都成了中央社 的「參訊」,秘而不宣。 
他也採訪過艾森豪、尼克森、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首相柴契爾夫人等人。 許多記者畢其一生,能採訪其中一二, 即不枉記者生涯。他卻躬逢其盛,遍訪五大洲各國政要。這是人生何其難得的機遇。
我二十七歲那年,踵武前賢,也擠進了中央社的窄門。實習期間,經常翻閱他從巴黎發回來的新聞稿,作為我新聞寫作的範本,默讀朗誦,密圈加點,對不是新聞本科系出身的我,潛移默化,裨益菲淺。他是我景仰的前輩 ,也成了我心中的偶像。
後來,他一度返國,出任國外部主任, 他在巴黎期間,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回國後,少了與談對象, 難免落寞。見我語言還投契,竟折節下交。那時, 國內的政治環境丕變,黃鐘毀棄,瓦釜雷鳴,雞犬當道, 蛇鼠橫行。 
那時,他居停劍潭青年活動中心,下班後,常邀我到劍潭附近小館淺酌,排憂遣悶。我們不談俗事,只論風月,兩人均無酒量 ,三杯兩盞黃湯下肚, 酒酣耳熱, 各自回家休息去也。
那時我住基隆,他和夫人「 曼施」, 一天特來雨港看我,送我幾本他的大作 「巴黎夢華錄」,「 巴黎摘星集」和「 西行采風誌」,當天我們 一起暢遊海門天險,他的夫人步行陡長的台階,因天雨路滑 ,摔了一跤,所幸無事,他深情款款,又疼又惜的望著受驚的夫人,忙不迭的上前攙扶,令我印象深刻。
楊老雖 一度龍困淺灘,但終非池中之物,不久後,他又返回巴黎,我則奉派漢城。數年後,我們相繼返國, 又同在一個屋簷下共事,重拾往日情懷, 推杯換盞,月旦古今。
不久後,他前往瑞士日內瓦 ,五年後退休,日久他鄉變故鄉 ,他又回到花都。我則不願與牛驥同槽,不屑與鷄騖爭食,兩年後 ,興起了東籬之思,遞上辭呈,歸去來兮 。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但我對他仍時時掛念。二00八年,他在墨西哥舉行的第二十八屆詩人大會 ,全票當選世界詩人大會主席暨美國世界藝術文化學院院長,不久,又獲法國政府頒證金質獎章 ,肯定他旅法期間 ,報導新聞和弘揚詩教的貢獻。
近幾年來,他的行跡遍及韓國、墨西哥、印度、埃及、土耳其,日本、澳大利亞、斯洛伐克、外蒙古和匈牙利,以詩會友 ,以友輔仁。他的詩作,洛陽紙貴,已被翻譯成中英法西班牙日韓等九國語言,廣在世界各地流傳。
前幾年,他到外蒙古主持世界詩人大會,那時,我正好也在烏蘭巴托,參加「那達慕大會」,並前往貝加爾湖盤桓近月,但因未通音訊,竟失之交臂。 一個多月後回台,聽說他回程經過台北,正下榻新生南路公教人員訓練中心,我立刻趨前拜謁。那時,他可能在蒙古吃多了羊肉 ,上了火, 牙齦發炎 ,臉頰有些腫脹,但雙目炯炯, 神彩奕奕 ,精神十分矍鑠。相逢自是有緣,有緣自會相逢。(分享2016年今日臉書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