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黃帝作釜甑,蒸穀為飯,烹穀為粥”聯想到的……* 方雲
中國人尊5000年前的炎帝、黃帝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宣稱自己為炎黃子孫。炎帝為誕生于長江流域的太陽鳥一族,黃帝則是由居於北方的遊牧民族流變而來的黿龜一族。今天著重討論何以為“黃帝”,以及“黃”姓的由來。
“黃"是軒轅黃帝的族稱,“姬"為“黃"的別體。如照(1)所示為“黃"姓族徽,為龜的正視圖。《龜經》載:龜一千二百歲,可蔔天地終結。性遲鈍,能耐饑渴,壽命很長,喻含長壽、穩重務實、吉祥之意。想必古代黃姓族裔願意效仿龜能在水、土中強大的適應及生存能力,希冀自己的族群也能如天黿神龜般長壽繁衍、生生不息。故取龜的像形為本氏族的標誌,後世有“黃”國(前649年周襄王三年被楚國所滅)。黃姓族裔隨母系(女性下傳)取氏為“姬",如照(2)為姬姓族徽,姬為龜的側視圖,以龜頭與女陰的結晶組字。隨父系取“黃"姓。黃帝之謂始于軒轅稱帝,軒轅在沒有成為中原領袖之前只能自稱軒轅氏,不能稱黃帝。黃帝為最高尊位(代代相傳),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螳臂擋車”等典故是發生在其時宮廷內部殘酷爭鬥黃帝統帥權背後的隱語。事實上人類幾乎所有的帝位承繼史都帶有血腥意味。黃帝之“黃”本為竜(rong龍音),至今日本人仍然使用這個字,並尊崇黿龜。後人以“黃"為“龜"不雅訓,改稱“黃鸝",謂之黃夷。
華夏先祖炎黃二帝,阪泉一役決出勝負之後,結為了炎黃聯盟,良渚文化的後期遺存(距今4100年),就是最好的例證。照示(3)為良渚文化後期的玉制鍋臺灶具。與今天的鄉村生活灶具別無二致。以此見證“黃帝作釜甑,蒸穀為飯,烹穀為粥,水米交融火助成”。
西元前2070年,善於治水的一代英雄大禹以“禪讓"的形式承繼了虞朝最高統帥舜帝的王位,開啟了華夏“家天下”的王朝歷史-夏代的序幕。據史載夏代經歷了十三世、十六王,國祚471年。惜乎由於百年來的中華史學家,文字學家錯讀了商代甲骨文的“夏"字,抑或未能搞清“黃”帝的真正由來,將一個真正的黃帝后嗣“夏”人遺落在了煌煌中華歷史漫漫的塵土之中。需要今天的我們依據歷史遺存,翔實論證,以物證史,正本清源,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以上且為筆者《依據商代玉制斯姓族徽,論證夏王朝的真實存在》(近日將全文刋載)一文的引文。
全球粥會本著繼承華夏文化傳統,肩負以粥會友,以文載道的歷史使命,踐行以粥弘道,矢之不渝。
適逢粥會於6月24日在台復會65周年之際,舉辦了中華和合文化研究交流中心,暨戲曲推廣委員會的成立雅集。兩岸同宗同源,物胞民與,和合相生。“和”與“合"從訓詁的角度分析,文字蘊含著古代先民慶祝稻粱豐收,豐衣足食的歡樂場景,也是對“粥"文化所創導的“平等、融合、融通"思想最完美的體現。
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在於天下“大同”,而“和合"二字的內核,忠實而準確地詮釋和踐行了數千年來中華大家庭的民族精神。
京(平)劇乃國粹,兩岸有眾多的傳承者和愛好者。生旦淨末醜,演繹世間百態炎涼;氍毹眾英傑,道盡閭閻悲歡離合。
衷心期盼,兩年後在上海舉辦的“粥會雙百慶典"盛會現場,兩岸的梨園名家同台獻技,兩岸粥友,共飲美酒,同啜米粥,共襄盛舉,共話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