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爾雄:受訪者精準道出本次同名村活動主題“箋同墨”要義
更新时间:2022-05-23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江爾雄:受訪者精準道出本次同名村活動主題“箋同墨”要義
看看今天5月23日,來自福州的大陸友人留言就知道。福建省台聯會長江爾雄女士,第一時間聞訊答話講稿後,馬上回覆受訪者表示:「講的好,向您學習,向您致敬!誠如陸主任所言,“箋同墨”精義之中,旨趣就在:『既有若飛鴿傳書,著墨在同一張紙本信箋函劄上;又恰似魚雁往返,華翰寫下兩地相思竹簡獨白話。』⋯⋯這幾句話,著墨雖說不多,但是高度凝練,精準道出,本次同名村主題“箋同墨”的箇中要義。」以下便是陸博士受訪答話講稿、〈臺灣閩台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主任陸炳文接受福建省電視臺主任記者陳真採訪問與答〉回答問題全文。
1、陳真問:兩岸一家親,家書抵萬金。兩岸家書在兩岸民眾交流交往過程中充當著什麼樣的角色?
陸炳文答:福建與臺灣兩地之間,具有“閩台六緣”關係這是我在由來已久有的5緣,也就是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之外,6年前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開館10周年系列活動開幕式中,提出橋緣相通之後,才確認“閩台六緣”新型式。兩岸各地往來密切頻繁,歷史上多次出現,以閩人為主的大陸居民,大規模移居臺灣的高潮,產生並留存了珍貴的“遷台記憶”。其中,“兩岸家書”真實反映了閩台民眾的血脈親情、和台湾与大陸一體關係的、歷史沿革變遷,是彌足珍貴的搭橋通郵檔案文獻,因此兩岸家書在兩岸民眾交流交往過程中,充當的正是搭橋、溝通橋梁之角色。
兩岸家書是兩岸同胞、海外僑胞的涉台通郵信件,是兩岸同胞交流交往的直接見證。“兩岸家書”等涉台文獻彌足珍貴,是兩岸一家親的有力證明,每封“兩岸家書”後面,都訴說著一段感人的兩岸故事,彰顯著“閩台六緣”創見者陸炳文全新史觀,且早已真實反映在台閩兩地同胞遷徙定居之後,五百年前原本一家人的親族關係常民生活中。我在台寫〈橋緣相通〉題詩有云:「血濃於水五緣超,海峽茫茫路不遙。民族復興時代夢,橋緣順暢自多嬌!」日前大陸詩人弘農楊氏,肯定此一“閩台六緣說”是定海神針,並隨興唱和得句:「六緣跨海架飛橋,橋下洋流時代潮。千百年來血脈在,順昌逆廢共聞韶。」陸楊二氏重申兩岸家書,在兩岸民眾交流交往中,充當如同飛橋般的角色。
2、問: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同名村 心連心”聯誼活動的主題,是“箋同墨”,請切合主旨談談您的感想,您是否有相關的家書?裡頭有沒有什麼故事?臺灣年輕人是怎麼看待兩岸家書的?
答:長期以來閩台兩地,風俗習慣相同處多,而有“阿同”親暱稱呼,體現在海峽論壇分論壇交流活動、“同名村 心連心”聯誼中,主題明確其來有自,繼第六次“食同味”,第七次“婚同俗”,第八次“居同厝”,第九次“曲同調”,今年第十次再推出“箋同墨”,作為聯誼活動中心主題,“箋同墨”精義之中旨趣就在:既有若飛鴿傳書,著墨在同一張紙本信箋函劄上;又恰似魚雁往返,華翰寫下兩地相思竹簡獨白話。
我們陸家就珍藏這樣一份家書,堂兄在1990年11月20日,由福建寄到臺灣给家父陸永達收的,兩頁(寬19×27.5公分×2)附信封乙個(寬18×11公分),用建陽縣百貨公司專用信封,及信紙採硬筆字自左至右書寫,文長不到600字,紙短情長綿綿,思緒感慨萬千,飽含家國情懷、家人思親家書,故事情節曲折,感人肺腑至深。
然而今日臺灣年輕人,如同其他地方青少年,不一定這樣看待家書,臺灣知名女作家陳薇,感歎「從前家書抵萬金,陸會長收藏的就非常珍貴,現在已無人寫家書了,有事一個電話三、兩句就結束了。」如此觀之,人們沒看過家書,還奢談什麼看待? 當然再延申來講,如果青年世代,多瞭解些家書、及其背後故事,必然會有所觸動,則又另當別論了!很多年輕人沒看過家書,所以讓家書受到重現,對年輕人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長輩要多跟臺灣年輕世代談家書故事,讓他們知道這段歷史,的確很有必要。
3,問:記錄兩岸家書背後,一個個血濃於水的親情故事,搶救性地保護這些珍貴的兩岸記憶,對當前的兩岸關係發展有哪些助益?
答:若要談助益,搶救性一詞,用的很好,為今之計,唯有先多方挖掘“牽台記憶”、或“繫台記憶”的存世文獻家書,集中收藏檔案部門,再加以整理、分析、歸納及研究,統合報導擴大影響,才有益於情繋閩台、繫念戶戶的家書情結;亦有助於情牽兩岸、牽動人人的家國情懷,如此一來,擴大影響,可望增進閩台同胞家族親情、鄉情,喚起閩台基層民眾的遷台記憶,讓兩岸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正確認識和珍惜兩岸共同的歷史,促進兩岸民間文化交流和融合發展,先由閩台一家親,走到兩岸一家人,詩句「民族復興時代夢」,始得以漸漸圓夢而圓滿勝利!另句「順昌逆廢共聞韶」,才得以欣欣向榮而昌盛順利!
看看今天5月23日,來自福州的大陸友人留言就知道。福建省台聯會長江爾雄女士,第一時間聞訊答話講稿後,馬上回覆受訪者表示:「講的好,向您學習,向您致敬!誠如陸主任所言,“箋同墨”精義之中,旨趣就在:『既有若飛鴿傳書,著墨在同一張紙本信箋函劄上;又恰似魚雁往返,華翰寫下兩地相思竹簡獨白話。』⋯⋯這幾句話,著墨雖說不多,但是高度凝練,精準道出,本次同名村主題“箋同墨”的箇中要義。」以下便是陸博士受訪答話講稿、〈臺灣閩台同宗同名村交流中心主任陸炳文接受福建省電視臺主任記者陳真採訪問與答〉回答問題全文。
1、陳真問:兩岸一家親,家書抵萬金。兩岸家書在兩岸民眾交流交往過程中充當著什麼樣的角色?
陸炳文答:福建與臺灣兩地之間,具有“閩台六緣”關係這是我在由來已久有的5緣,也就是地緣相近、血緣相親、文緣相承、商緣相連、法緣相循之外,6年前在中國閩台緣博物館開館10周年系列活動開幕式中,提出橋緣相通之後,才確認“閩台六緣”新型式。兩岸各地往來密切頻繁,歷史上多次出現,以閩人為主的大陸居民,大規模移居臺灣的高潮,產生並留存了珍貴的“遷台記憶”。其中,“兩岸家書”真實反映了閩台民眾的血脈親情、和台湾与大陸一體關係的、歷史沿革變遷,是彌足珍貴的搭橋通郵檔案文獻,因此兩岸家書在兩岸民眾交流交往過程中,充當的正是搭橋、溝通橋梁之角色。
兩岸家書是兩岸同胞、海外僑胞的涉台通郵信件,是兩岸同胞交流交往的直接見證。“兩岸家書”等涉台文獻彌足珍貴,是兩岸一家親的有力證明,每封“兩岸家書”後面,都訴說著一段感人的兩岸故事,彰顯著“閩台六緣”創見者陸炳文全新史觀,且早已真實反映在台閩兩地同胞遷徙定居之後,五百年前原本一家人的親族關係常民生活中。我在台寫〈橋緣相通〉題詩有云:「血濃於水五緣超,海峽茫茫路不遙。民族復興時代夢,橋緣順暢自多嬌!」日前大陸詩人弘農楊氏,肯定此一“閩台六緣說”是定海神針,並隨興唱和得句:「六緣跨海架飛橋,橋下洋流時代潮。千百年來血脈在,順昌逆廢共聞韶。」陸楊二氏重申兩岸家書,在兩岸民眾交流交往中,充當如同飛橋般的角色。
2、問:第十四屆海峽論壇:“同名村 心連心”聯誼活動的主題,是“箋同墨”,請切合主旨談談您的感想,您是否有相關的家書?裡頭有沒有什麼故事?臺灣年輕人是怎麼看待兩岸家書的?
答:長期以來閩台兩地,風俗習慣相同處多,而有“阿同”親暱稱呼,體現在海峽論壇分論壇交流活動、“同名村 心連心”聯誼中,主題明確其來有自,繼第六次“食同味”,第七次“婚同俗”,第八次“居同厝”,第九次“曲同調”,今年第十次再推出“箋同墨”,作為聯誼活動中心主題,“箋同墨”精義之中旨趣就在:既有若飛鴿傳書,著墨在同一張紙本信箋函劄上;又恰似魚雁往返,華翰寫下兩地相思竹簡獨白話。
我們陸家就珍藏這樣一份家書,堂兄在1990年11月20日,由福建寄到臺灣给家父陸永達收的,兩頁(寬19×27.5公分×2)附信封乙個(寬18×11公分),用建陽縣百貨公司專用信封,及信紙採硬筆字自左至右書寫,文長不到600字,紙短情長綿綿,思緒感慨萬千,飽含家國情懷、家人思親家書,故事情節曲折,感人肺腑至深。
然而今日臺灣年輕人,如同其他地方青少年,不一定這樣看待家書,臺灣知名女作家陳薇,感歎「從前家書抵萬金,陸會長收藏的就非常珍貴,現在已無人寫家書了,有事一個電話三、兩句就結束了。」如此觀之,人們沒看過家書,還奢談什麼看待? 當然再延申來講,如果青年世代,多瞭解些家書、及其背後故事,必然會有所觸動,則又另當別論了!很多年輕人沒看過家書,所以讓家書受到重現,對年輕人有一定的教育意義,所謂念念不忘必有迴響,長輩要多跟臺灣年輕世代談家書故事,讓他們知道這段歷史,的確很有必要。
3,問:記錄兩岸家書背後,一個個血濃於水的親情故事,搶救性地保護這些珍貴的兩岸記憶,對當前的兩岸關係發展有哪些助益?
答:若要談助益,搶救性一詞,用的很好,為今之計,唯有先多方挖掘“牽台記憶”、或“繫台記憶”的存世文獻家書,集中收藏檔案部門,再加以整理、分析、歸納及研究,統合報導擴大影響,才有益於情繋閩台、繫念戶戶的家書情結;亦有助於情牽兩岸、牽動人人的家國情懷,如此一來,擴大影響,可望增進閩台同胞家族親情、鄉情,喚起閩台基層民眾的遷台記憶,讓兩岸民眾尤其是年輕一代,正確認識和珍惜兩岸共同的歷史,促進兩岸民間文化交流和融合發展,先由閩台一家親,走到兩岸一家人,詩句「民族復興時代夢」,始得以漸漸圓夢而圓滿勝利!另句「順昌逆廢共聞韶」,才得以欣欣向榮而昌盛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