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政戰史的真相 * 陳東波
更新时间:2022-04-06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揭開政戰史的真相 * 陳東波
今年適逢「政工幹部學校」創校七十週年院慶,復興崗文教基金會歷經二年專案研究,於元月六日校慶日出版《政戰風雲路–歷史 傳承 變革》一書,新書問世非常暢銷,僅三個月已售出近三千本,近日特邀作者群以線上座談,針對研究國軍政戰史的心路歷程,發抒第一手、最深入的觀察、見解或心得,以饗讀者。
主編王漢國教授指出,民國四十年七月一日奉准成立的政工幹部學校,教育目標在培育政工(戰)幹部,文能執墨論據,鞏固軍心;武可籌謀獻策,參贊軍樞。七十年來,復興崗子弟於軍民各界,各擅勝場,開花結果,益見興學育才,成果斐然。
本書首章作者為柴漢熙博士,他表示:從黃埔建軍開始,即已組建政工制度,目的是符應統一全國的建軍需要;民國卅九年的政工改制,依然是為因應「反攻復國」的戡亂戰爭需要。蓋內戰的成敗繫於民心的向背。政戰工作的核心職能,就在「人心」的爭取,包括軍心與民心,時至今日,依然如故。
謝奕旭博士從國際面向論述政戰史,他認為國軍政戰崛起於1950年代的冷戰,我與盟邦築建的反共長城,位居東亞反共最前哨,支援韓戰、越戰的政戰積極作為,成果有目共睹。即使1979年中美斷交、風雨飄搖,仍全力支持國家外交工作,開辦遠朋班(現稱遠朋國建班),敦睦邦誼,澤被四海。
祁志榮博士在第三章探究台海兩岸攻防,特別指出兩岸對峙72年來,顯見政戰幹部乃成長於戰火之中,早年分赴大陳島、金門實習,參加東山島戰役,壯烈犧牲;支援韓戰反共義士接運、輔訓工作;在南日島、湄洲島、一江山等戰役中,出身政工幹校游擊隊訓練班學員,無役不與,戰果輝煌。另在對敵心戰的隱蔽戰場上,策動中共空軍飛行員駕機投誠、起義來歸等,皆載諸史冊,熠熠生輝。
第四章作者王先正博士認為,國軍政戰對復興基地的建設,貢獻殊多。從安置榮民、輔導就業,海內外青年活動、文化宣教,民防團隊編組、演練,敬軍愛民、助民行動……等,實不勝枚舉。即至1980年代的台灣,仍有大量的成年役男,循兵役管道進入軍中服役,在國軍接受愛國、愛鄉、倫理、民主……等各項教育下,人人在營為良兵,在鄉為良民,為國家整體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陳東波博士在第五章探討政戰組織轉型,發現國軍政戰歷年的重大變革,都是為因應國家情勢、國防政策的實際需要。從守勢政治工作,到攻勢政治作戰;從革命政工,到專業政戰,莫不如此。期間,雖歷經「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等組織變革,政戰專業部隊規模與戰力,深受影響,迄今依然結合國家政略、國軍實需,進行戰力鞏固與策進。
程富陽在第六章剖析中共「三戰」中,呼籲國人須正視國防安全研究院及《國防報告書》、《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所揭舉的,中共正綜合運用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之「三戰」作為,及散播不實的「假消息」,藉由全面性的文攻武嚇,企圖擴大我內部矛盾。國軍政戰應建立快速應處機制,持續運用多元媒體導正輿論,以消除社會疑慮與不安,鞏固國人與官兵心理防線,同時做好「戰略溝通」,爭取國際了解與支持,才能有效反制中共認知戰。
(本文作者陳東波博士,為本書編纂計劃協同主持人)
民國109年11月24日,美國史丹福大學郭岱君教授參加諮詢指導會議,與《政戰風雲路》編撰小組合影。
民國110年9月16日,《政戰風雲路》定稿審查會,全體與會專家學者、董事、顧問與作者群合影。
今年適逢「政工幹部學校」創校七十週年院慶,復興崗文教基金會歷經二年專案研究,於元月六日校慶日出版《政戰風雲路–歷史 傳承 變革》一書,新書問世非常暢銷,僅三個月已售出近三千本,近日特邀作者群以線上座談,針對研究國軍政戰史的心路歷程,發抒第一手、最深入的觀察、見解或心得,以饗讀者。
主編王漢國教授指出,民國四十年七月一日奉准成立的政工幹部學校,教育目標在培育政工(戰)幹部,文能執墨論據,鞏固軍心;武可籌謀獻策,參贊軍樞。七十年來,復興崗子弟於軍民各界,各擅勝場,開花結果,益見興學育才,成果斐然。
本書首章作者為柴漢熙博士,他表示:從黃埔建軍開始,即已組建政工制度,目的是符應統一全國的建軍需要;民國卅九年的政工改制,依然是為因應「反攻復國」的戡亂戰爭需要。蓋內戰的成敗繫於民心的向背。政戰工作的核心職能,就在「人心」的爭取,包括軍心與民心,時至今日,依然如故。
謝奕旭博士從國際面向論述政戰史,他認為國軍政戰崛起於1950年代的冷戰,我與盟邦築建的反共長城,位居東亞反共最前哨,支援韓戰、越戰的政戰積極作為,成果有目共睹。即使1979年中美斷交、風雨飄搖,仍全力支持國家外交工作,開辦遠朋班(現稱遠朋國建班),敦睦邦誼,澤被四海。
祁志榮博士在第三章探究台海兩岸攻防,特別指出兩岸對峙72年來,顯見政戰幹部乃成長於戰火之中,早年分赴大陳島、金門實習,參加東山島戰役,壯烈犧牲;支援韓戰反共義士接運、輔訓工作;在南日島、湄洲島、一江山等戰役中,出身政工幹校游擊隊訓練班學員,無役不與,戰果輝煌。另在對敵心戰的隱蔽戰場上,策動中共空軍飛行員駕機投誠、起義來歸等,皆載諸史冊,熠熠生輝。
第四章作者王先正博士認為,國軍政戰對復興基地的建設,貢獻殊多。從安置榮民、輔導就業,海內外青年活動、文化宣教,民防團隊編組、演練,敬軍愛民、助民行動……等,實不勝枚舉。即至1980年代的台灣,仍有大量的成年役男,循兵役管道進入軍中服役,在國軍接受愛國、愛鄉、倫理、民主……等各項教育下,人人在營為良兵,在鄉為良民,為國家整體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
陳東波博士在第五章探討政戰組織轉型,發現國軍政戰歷年的重大變革,都是為因應國家情勢、國防政策的實際需要。從守勢政治工作,到攻勢政治作戰;從革命政工,到專業政戰,莫不如此。期間,雖歷經「精實案」、「精進案」、「精粹案」等組織變革,政戰專業部隊規模與戰力,深受影響,迄今依然結合國家政略、國軍實需,進行戰力鞏固與策進。
程富陽在第六章剖析中共「三戰」中,呼籲國人須正視國防安全研究院及《國防報告書》、《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所揭舉的,中共正綜合運用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之「三戰」作為,及散播不實的「假消息」,藉由全面性的文攻武嚇,企圖擴大我內部矛盾。國軍政戰應建立快速應處機制,持續運用多元媒體導正輿論,以消除社會疑慮與不安,鞏固國人與官兵心理防線,同時做好「戰略溝通」,爭取國際了解與支持,才能有效反制中共認知戰。
(本文作者陳東波博士,為本書編纂計劃協同主持人)
民國109年11月24日,美國史丹福大學郭岱君教授參加諮詢指導會議,與《政戰風雲路》編撰小組合影。
民國110年9月16日,《政戰風雲路》定稿審查會,全體與會專家學者、董事、顧問與作者群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