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世界神明聯誼會如同嘉年華

世界神明聯誼會如同嘉年華

更新时间:2021-11-27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在台連續辦理10年的世界神明聯誼會,又將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登場2021年嘉年華會,這是宗教領袖星雲大師,2011年倡導發起後,成功促成跨宗教、跨種族的對話,包括媽祖俗信、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道教、一貫道等不同宗教信仰,都融合一堂,如同大拜拜,成了近年最盛大的、地區正信民俗文化交流活動。

此一世界神明聯誼會,自6載之前的2015年起,改由中華傳統宗教總會接手,主辦以來的年度最大盛會,已為全球宗教交流寫下歷史新頁。一年一度的神明聯誼會,早已是聞名海內外宗教活動,今(2021)年聯誼會籌備事宜,正積極展開必要準備工作。

為防疫需要考量,將採取分流、分時段,減少群聚為重點要求,從原先固定在一天內,每年12月25日集中,改變規畫成12月19日至25日共7天,各地宮廟擇其一天前來,延續年年舉辦的、神明聯誼嘉年華、和兼顧防疫,持續凝聚信仰的力量,消除災難,遠離疫情。

中華傳統宗教總會第3屆、第1次會員大會暨理監事聯席會,10月23日才於佛陀紀念館、禮敬大廳2樓五觀堂舉行,順利選出新一屆總會長為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上任表示,世界神明聯誼會至今,已進入第二個10年,每年各宮廟神明,回到佛陀紀念館相聚,人天歡喜,代表宗教界的和諧與融合,這是人類最珍貴的和睦精神,也藉此向世界發聲,傳達愛好和平理念。

心保和尚還指岀,星雲大師的理念是「集體創作」,在大家努力下,舉辦多年神明聯誼會,各地神明齊聚佛館,透過這個平台,讓宗教大融和,看到世界和平。大師曾說過,「信仰的重要,跟生命一樣」;又昭示:「每個人心中所認定、所信仰的,在他心中都是最偉大的」。心保和尚強調,這就是宗教平等的精神,希望大家一本初衷,繼續和中華傳統宗教總會,一起往前邁進世界大同。

11月26日,我打電話給臺灣師範大學54級同學、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祝賀上(10)月下旬,剛卸下世界神明聯誼會第2任總會長,馬上被聘為榮譽總會長,並獲頒感謝狀、獲贈佛光大佛,此係首位獲得者,以表彰任內,舉辦六次神明聯誼會,並創下世界紀錄。

王金平甫發表感言:台灣在疫情上,相對控制得較好,相信是有龍天護法、各路神明護佑,善心善業具足,所以有此平安福報,可以說歸功於大家護持宮廟,獲神明加持。神明聯誼會在宗教界已有好口碑,感謝大家支持中華傳統宗教總會、感恩星雲大師的高瞻遠矚。

2019年底,陸炳文到訪金門就聽說,金門人亦感恩有星雲,當地天后宮媽祖會、及媽祖傳統民俗才藝協會,聯合組團參加2018世界神明聯誼會,蓮花鑼鼓陣的陣頭演出,十分地搶眼,而大受歡迎。當年世界神明聯誼會,依例於12月25日在佛館舉行,規模卻比往年都要大,到場共聚的宮廟達768家,海內外神尊高達3478尊,雙雙刷新了世界紀錄。我作為金門榮譽縣民、臺灣中華媽祖俗信文化研究中心創辦人,與有榮焉!

而去(2020)年的世界神明聯誼會,同月同日在佛館出台,雖然略受疫情的影響,仍有來自全台各地,從北到南的688家宮廟,齊聚一館交誼,共同禮拜神佛,穿插娘傘團、鑼鼓隊、黃俊雄布袋戲團、小西園布袋戲團等表演藝術團體,也在菩提廣場表演,別有一番盛況。

何況一年多前的世界神明聯誼會,前置作業特別安排暖身活動,先後邀請宜蘭佛光大學、及嘉義南華大學,到佛館開辦「2020世界神明聯誼會共識營」,盼望藉由活動共識的凝聚,為年底神明聯誼活動的啟動,注入新血輪來產生育成創意、而成年輕化新風貌的新起點。

後來從新聞報導上看到,各宗教神尊共赴盛會,場面壯觀、創意壯大,也看到信仰的尊重與包容,若加快脚步年輕化,紮根後基礎更穩固。

我稍早去佛大参訪,很想實地瞭解一下,神明在年輕學子心目中,是怎樣的樣子呢?已經10周歲的世界神明聯誼會,又將如何繼往開來呢?讓此項活動展現新風貌,在未來10年邁向創新,並走向國際化俱見成效,切實破除周邊彼此間隔閡,有效傳達追求世界和平理念。

印證佛光大學系統總校長楊朝祥的話,神明是大家熟悉的民間信仰,而佛教在佛光山的推廣下,由山林佛教走入人間佛教,兩相結合在一起,成為社會大眾重要的信仰力量,若能以高等教育的學術為後盾,相信對於世界神明聯誼會的發展,尤其在年輕化、國際化方面,均將有重要的助益、和產生重大影響力。綜觀歷年來,參與活動的宮廟,神尊無論來自境內境外,最大宗皆以天上聖母媽祖為多。

另外,觀音佛祖、關聖帝君、土地公、三太子等,台灣最廣為人崇拜的菩薩和神明,亦齊聚到佛館,參加神明聯誼。由四面八方而來的神尊,高座塔剎,信眾隨處休息,佛菩薩與人天,同聚佛陀淨土;神尊靈山勝境交流,各宮廟也因此結緣,宮務交流密切頻繁,增加了宮廟間,聯誼交往機會。

陸炳文就覺得,值得一辦再辦,一直辦理下去。續辦理由很清楚,儒釋道皆揚善,精神也都相通,在落實星雲大師理念的精髓,面向三千界廣行三好,推動「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