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炳文最早施放心戰氣球 李吉安最權威報導光華園
更新时间:2021-08-07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陸炳文最早施放心戰氣球 李吉安最權威報導光華園
氣球空飄攜帶國旗、傳單、宣傳品,曾是對中共心戰,爭取大陸人民懷念民國政府,嚮往在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自由民主制度的法寶,金門光華園,就是國軍心戰重要基地,確實發揮「攻心為上」很大作用,但隨著網路資訊科技進步、與兩岸人民可以自由往來,「空飄」已成歷史記憶。
民國77年8月1日,奉調擔任軍聞社駐金門特派員,兼華視與青年日報的戰地新聞報導工作。位於太湖畔的國防部心戰總隊、金門光華基地,除了三節與特定專案,不定時藉有利風向,施行空飄作業外,也是金防部必安排友邦外賓、國內勞軍團體與知名人士參訪的景點,並親身體會放氣球的空飄作業感覺。
民國78年6月4日,大陸爆發「天安門事變」,翌日金防部即在光華園實施心戰空飄傳單作業,6月18日行政院長李煥親赴光華基地,視導心戰整備,慰勉官兵辛勞,也親自體驗空飄汽球作業的奧秘,讓我有機會在瞬間中,能捕捉到此一難得的珍貴鏡頭,留下歷史見證紀錄。
民國39年起,國軍在金馬外島對大陸執行空飄作業,期能達到發揮「以點制面」的心戰優勢;43年,國防部從「反共義士戰鬥團」(心戰總隊前身),抽派人手組成特遣隊,配屬金、馬防衛司令部,遂行廣播與空飄心戰作業。
早期金防部心戰空飄作業的主要場地是在「武揚」軍事管制區,並在古寧頭、青嶼、湖井頭、中墩、沙西、貴山、大膽等地設置小型空飄站。
隨著裝備日益精進更新,空飄作業從低空、中空,邁入高空作業,具有載重200磅的巨型氣球,也就是「馬克1型」的空飄汽球,高度可達7萬呎,在空中能飄行達24小時以上,為便利作業與氣球需用的氫氣製造,民國57年金防部在山外附近的「黃龍塘」(太湖前身)旁,闢建「光華基地」以利作業,並定名為「光華園」。
在中國大陸尚未實施改革開放之前,許多人民是「一窮二白」,我方的空飄實物除傳單外,尚有梅花錶、內衣褲、餅乾食品日常醫藥用品、歌手錄音帶等,又以大陸民眾「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最愛的鄧麗君歌曲錄音帶,心戰效果最佳。
但自兩岸交流日益密切,以及配合政府的大陸政策,民國86年心戰空飄作業畫下休止符,金門光華園也就成為時代階段的重要印記。
56載之前的民國54(1965)年、春節大專青年金門前線勞軍團,首由臺灣省立農學院院長王志鵠教授擔任團長,23歲年輕陸炳文,則以一名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4年級學生身分,被賦予重任榮膺領隊,一行30餘人師生,前往金門前線勞軍。
期間,再由我手持小隊旗,帶領部分同學,內含丘國楨、張景蘭、崔愛思等8名(6男2女)代表,去「武揚」軍事管制區內,初體驗施放小型心戰氣球之手感,而成為迄今有圖為證,最早的一批貴賓空飄手,圖與文曾刊上《革新雜誌》。
事後,金防部司令官王多年中將,政戰部主任、兼政委會秘書長王和璞將軍,都問起放手刹那,有什麼特殊感覺?陸炳文回答的挺乾脆,有一点捨不得鬆開手的衝動,甚至想隨之飛上青天,也好往下看,到底一衣帶水、戰地是什麼樣子?我作為領隊,又被指派到馬山播音站,實施對敵心戰喊話。
後來,小鄧也被軍方安排,坐在同一處播音檯,向大陸沿海地區喊話,並且播放對岸同胞、最愛的鄧麗君歌曲;再後來,陸炳文多次舊地重遊,還特地在小鄧人形立牌陪伴下,裝模作樣對著假麥克風,想像陸叟和小鄧,老少配一唱一和,景象固雖已模糊,印象中卻很清楚。
氣球空飄攜帶國旗、傳單、宣傳品,曾是對中共心戰,爭取大陸人民懷念民國政府,嚮往在台澎金馬的中華民國,自由民主制度的法寶,金門光華園,就是國軍心戰重要基地,確實發揮「攻心為上」很大作用,但隨著網路資訊科技進步、與兩岸人民可以自由往來,「空飄」已成歷史記憶。
民國77年8月1日,奉調擔任軍聞社駐金門特派員,兼華視與青年日報的戰地新聞報導工作。位於太湖畔的國防部心戰總隊、金門光華基地,除了三節與特定專案,不定時藉有利風向,施行空飄作業外,也是金防部必安排友邦外賓、國內勞軍團體與知名人士參訪的景點,並親身體會放氣球的空飄作業感覺。
民國78年6月4日,大陸爆發「天安門事變」,翌日金防部即在光華園實施心戰空飄傳單作業,6月18日行政院長李煥親赴光華基地,視導心戰整備,慰勉官兵辛勞,也親自體驗空飄汽球作業的奧秘,讓我有機會在瞬間中,能捕捉到此一難得的珍貴鏡頭,留下歷史見證紀錄。
民國39年起,國軍在金馬外島對大陸執行空飄作業,期能達到發揮「以點制面」的心戰優勢;43年,國防部從「反共義士戰鬥團」(心戰總隊前身),抽派人手組成特遣隊,配屬金、馬防衛司令部,遂行廣播與空飄心戰作業。
早期金防部心戰空飄作業的主要場地是在「武揚」軍事管制區,並在古寧頭、青嶼、湖井頭、中墩、沙西、貴山、大膽等地設置小型空飄站。
隨著裝備日益精進更新,空飄作業從低空、中空,邁入高空作業,具有載重200磅的巨型氣球,也就是「馬克1型」的空飄汽球,高度可達7萬呎,在空中能飄行達24小時以上,為便利作業與氣球需用的氫氣製造,民國57年金防部在山外附近的「黃龍塘」(太湖前身)旁,闢建「光華基地」以利作業,並定名為「光華園」。
在中國大陸尚未實施改革開放之前,許多人民是「一窮二白」,我方的空飄實物除傳單外,尚有梅花錶、內衣褲、餅乾食品日常醫藥用品、歌手錄音帶等,又以大陸民眾「白天聽老鄧,晚上聽小鄧」最愛的鄧麗君歌曲錄音帶,心戰效果最佳。
但自兩岸交流日益密切,以及配合政府的大陸政策,民國86年心戰空飄作業畫下休止符,金門光華園也就成為時代階段的重要印記。
56載之前的民國54(1965)年、春節大專青年金門前線勞軍團,首由臺灣省立農學院院長王志鵠教授擔任團長,23歲年輕陸炳文,則以一名臺灣省立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4年級學生身分,被賦予重任榮膺領隊,一行30餘人師生,前往金門前線勞軍。
期間,再由我手持小隊旗,帶領部分同學,內含丘國楨、張景蘭、崔愛思等8名(6男2女)代表,去「武揚」軍事管制區內,初體驗施放小型心戰氣球之手感,而成為迄今有圖為證,最早的一批貴賓空飄手,圖與文曾刊上《革新雜誌》。
事後,金防部司令官王多年中將,政戰部主任、兼政委會秘書長王和璞將軍,都問起放手刹那,有什麼特殊感覺?陸炳文回答的挺乾脆,有一点捨不得鬆開手的衝動,甚至想隨之飛上青天,也好往下看,到底一衣帶水、戰地是什麼樣子?我作為領隊,又被指派到馬山播音站,實施對敵心戰喊話。
後來,小鄧也被軍方安排,坐在同一處播音檯,向大陸沿海地區喊話,並且播放對岸同胞、最愛的鄧麗君歌曲;再後來,陸炳文多次舊地重遊,還特地在小鄧人形立牌陪伴下,裝模作樣對著假麥克風,想像陸叟和小鄧,老少配一唱一和,景象固雖已模糊,印象中卻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