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詩論詩兼答預官群組學長問何以詩運不濟國祚不振
更新时间:2021-07-15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就詩論詩兼答預官群組學長問何以詩運不濟國祚不振
「詩書畫皆難,詩書更難,詩又比書,還不好搞!尤不好玩!書畫馬馬虎虎!書畫家多矣!臺灣詩人,平日活動者,大約千人,能詩者大約百人,夠格是詩家者,二、三十人而已!個人主觀、領教過了,謹供參考。有後進中文教授語余,他用電腦作詩,已經作了二千多首,這是十年前事,惜偶而參加省競詩,皆被遣珠、或排名殿尾前幾名。只好自得其樂,騙騙學生及外行。尤有甚者,近體不工,胡亂作古詩,交流兩岸,見怪不怪。承陸先生,看得起我,誠正直言」。
陸炳文對翁正雄兄,有話直說非僅理解,尚且加以理會作答;今(15)日在聯合辦公室,併同其他學長問題,詩運不濟造因為何?國祚不振有無解方?公開說明個人看法。首先針對第一題問,詩運不濟造因為何?粥翁認為詩運不濟,實即近年時運不濟,時不我與付之三嘆:一嘆于右任走太早,二嘆翁兄生不逢時,三嘆你我相見恨晚!
言及翁正雄三年前,才加入新北市粥會,如果早個二三十年,由我來掌鍋你捏瓢,一搭一檔一唱一和,詩教啟瞶騷壇揚聲,盛況空前指日可待,詩運無不亨通之理?此嘆你我相見恨晚!再早入粥會早得助,把台北縣詩社壯大,融合春人粥會詩社,共進振興詩運之道,如探囊囊取物般輕易,還嘆什麼生不逢時?
更往前推一個甲子,翁兄倘有親炙機會,在臺北粥集月例會,與粥會名賢於右老,開筵坐花同啜粥,飛觴醉月共賦詩,那怕難如九佳韻,窄處逢生得佳句,格局愈大人愈多,就不愁創作寂寞,更不擔心無人和,我也樂得輕鬆過,不必找黃友佳兄、你的高徒沈致中,來共襄唱和斯舉,期激發竹情寫意。
至於我們國祚不振,未來有無良策解方,就事論事家國情懷,就詩論詩興國詩教。昨天陸炳文上傳各群組一文、〈詩教興國抽掉家國情懷一場空〉:粥翁一直不夠浪漫,雖有滿腔家國情懷,還不具資格做詩人,更稱不上詩老詞長,卻因掌鍋粥集文會,深感監察院長于公,力倡詩教興國重要,乃在2006年11月杪,應邀到上海復旦大學,出席一項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就以《管領騷壇:于右任在臺灣帶動粥會》為題,發表主旨演講,副題〈詩教興國抽掉家國情懷一場空〉指岀:
1943年端午晚七時,中國文協在重慶、中國留法比瑞同學會的禮堂,開晚會慶祝第一屆詩人節,---愛國詩人于右任到場,即被推為主席。行禮如儀後,主席以極簡潔的言語道出:「今年詩人節與五卅,恰好在同日的含義---詩的內容,是要反抗侵略,救國興國,闡明真理,詩人也就該是戰士呵!」如果詩教興國,抽掉家國情懷,戰士失去戰場,結局必一場空,國祚永延不保!
1958年6月21日,又屆第16個詩人節,場景也已換成臺灣,于右任從臺北趕到台東,參加了慶祝大會,講詞重申前言“詩教興國”的必要,更為詩學聲韻,力主「詩應化難為易,應接近大眾」。陸炳文講話只用半小時許,而《管領騷壇:于右任在臺灣帶動粥會》講稿,實為一篇3萬字論文。
該長文中特別強調,于右任曾針對詩韻的和諧感,一再呼籲「詩有韻,為的是讀起來諧口。但是後來韻變了,古時同韻的,讀來反而不諧;異韻的反而相諧。---我們今天作詩,還要強不諧以為諧,強同以為異,這樣合理嗎?---現在國家推行的是國語,而我們作詩用的是古韻,這樣一來,不知埋沒了多少天才,損失了多少好詩!古人用自己的口語來作詩,我們卻用古人的口語來作詩,其難易自見」。
粥翁的陸氏先祖、被尊為粥神粥聖、宋朝愛國詩人陸游,嘗在《小飲梅花下作》之中,自承「六十年間萬首詩」,是中國歷史上自作詩,留存世上最多的詩人,陸炳文讀的不到百首,但因「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作,加以編輯粥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語見《以詩歌佐粥:中華粥會八十年詩選》之〈陸序〉。
我偶有習作,純屬未是草,量不及百首,質更不及格,不過絕不撰風花雪月,尤不寫無病呻吟之作,有的必充滿家國情懷!以陸炳文收編入《詩選》為例,共輯308首(闕、副)傳統及現代詩、詞、歌、鐘、聯作品與其作者,有如:成惕軒、高越天、張鶴、倪摶九、彭鴻、廖從雲等,無一家不是志士仁人,無作不充塞浩然正氣!
黃友佳學長嗣後應許:遵囑唱和各位的大作、〈遣懷〉「畫竹揮毫希尚行,嶺南標草勁沉輕。工程建設離休後,潑墨吟詩署姓名」。黃學長附畫上題詞:「竹者足也,四季平安,因其有節,故稱君子」。粥翁敬回:謝謝真君子、高風亮節者,友佳詞長即興之作,情境大有可觀之處。
粥長沈致中老師,旋即步其後塵有作、〈步韻癡翁話彩竹畫〉「浪跡江湖快意行,柴門三徑喜身輕。孤筠不易孤高節,中酒狂吟懶記名」。陸某特别欣賞致中兄句,唯有「孤高節」出孤高之人,永遠不向命運低頭屈從,執意往巔峰勇敢地邁進,精神可佩行動尤其可嘉!
稍早〈步癡翁正雄兄韻話彩竹畫感賦〉有云:頃拜讀翁正雄學長詩作、〈即題 黃崑林寫竹〉,索請同學步韻互勉!不才陸炳文愛文却不擅詩,今仍勉為其難拋磚引玉,奉和〈步癡翁正雄韻話彩竹畫〉:「觀畫猶如竹下行,煙塵嫋嫋晚風輕。千張彩葉凌空舞,高節無關利與名」。
按說正雄學長原玉、用 杜牧遣懷韵,有句:「寫竹毫揮擅草行,搖風有韻曉烟輕。和誰水墨饒佳趣,何必桃源問姓名!」這使我當即思想起,粥會名賢葉公超,尤擅長繪畫竹画,揮毫時曽問圍觀者,你猜猜看,我作竹畫,什麼顏色?
眾說紛紜,有人分謂:墨竹、綠竹、雪竹、枯黃竹!超公獨好紅,眾人皆不解,我們人世間,那裡有紅竹?乃釋疑解惑道:「我愛著什麼色,就是什麼色竹,故有“彩葉”或“彩竹”泛稱,還有什麼疑問?」其實世間,不只作畫,寫竹如此,多色多彩。
自然界大地上,不同種類的竹子,竹葉顏色,原本就是不同的,不過主色,都為黃,綠色,有的配有紅色,粉色等,顏色多為黃綠,略帶白色而已!主觀意識下,有直覺觀察,“彩竹畫”的由來。在梁實秋的〈悼葉公超先生〉一文中,有超公返台後「他開始認真寫字繪畫,嘗謂余曰:『怒寫竹,喜寫蘭』,其寫竹蓋多於寫蘭」。
怒多樂少的葉公超,在無可奈何之下,寄情於書畫之中。據我瞭解,超公少時,嘗從湯滌、余樾園習畫,民國五十年被黜後,再從陳方學竹,與畫竹大家、另一位粥賢鍾壽仁,遂師出同門,時有酬作岀;不才爰在粥會,得識壽仁大師,才由鍾伯伯口中,知葉部長一二事。此時的陳方,掛名總統府,因中風後,行動艱難,口齒不清,兩人對於彼此,相惜宦海浮沉,落荒台島而宅家,別無選擇只羨竹。
「詩書畫皆難,詩書更難,詩又比書,還不好搞!尤不好玩!書畫馬馬虎虎!書畫家多矣!臺灣詩人,平日活動者,大約千人,能詩者大約百人,夠格是詩家者,二、三十人而已!個人主觀、領教過了,謹供參考。有後進中文教授語余,他用電腦作詩,已經作了二千多首,這是十年前事,惜偶而參加省競詩,皆被遣珠、或排名殿尾前幾名。只好自得其樂,騙騙學生及外行。尤有甚者,近體不工,胡亂作古詩,交流兩岸,見怪不怪。承陸先生,看得起我,誠正直言」。
陸炳文對翁正雄兄,有話直說非僅理解,尚且加以理會作答;今(15)日在聯合辦公室,併同其他學長問題,詩運不濟造因為何?國祚不振有無解方?公開說明個人看法。首先針對第一題問,詩運不濟造因為何?粥翁認為詩運不濟,實即近年時運不濟,時不我與付之三嘆:一嘆于右任走太早,二嘆翁兄生不逢時,三嘆你我相見恨晚!
言及翁正雄三年前,才加入新北市粥會,如果早個二三十年,由我來掌鍋你捏瓢,一搭一檔一唱一和,詩教啟瞶騷壇揚聲,盛況空前指日可待,詩運無不亨通之理?此嘆你我相見恨晚!再早入粥會早得助,把台北縣詩社壯大,融合春人粥會詩社,共進振興詩運之道,如探囊囊取物般輕易,還嘆什麼生不逢時?
更往前推一個甲子,翁兄倘有親炙機會,在臺北粥集月例會,與粥會名賢於右老,開筵坐花同啜粥,飛觴醉月共賦詩,那怕難如九佳韻,窄處逢生得佳句,格局愈大人愈多,就不愁創作寂寞,更不擔心無人和,我也樂得輕鬆過,不必找黃友佳兄、你的高徒沈致中,來共襄唱和斯舉,期激發竹情寫意。
至於我們國祚不振,未來有無良策解方,就事論事家國情懷,就詩論詩興國詩教。昨天陸炳文上傳各群組一文、〈詩教興國抽掉家國情懷一場空〉:粥翁一直不夠浪漫,雖有滿腔家國情懷,還不具資格做詩人,更稱不上詩老詞長,卻因掌鍋粥集文會,深感監察院長于公,力倡詩教興國重要,乃在2006年11月杪,應邀到上海復旦大學,出席一項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就以《管領騷壇:于右任在臺灣帶動粥會》為題,發表主旨演講,副題〈詩教興國抽掉家國情懷一場空〉指岀:
1943年端午晚七時,中國文協在重慶、中國留法比瑞同學會的禮堂,開晚會慶祝第一屆詩人節,---愛國詩人于右任到場,即被推為主席。行禮如儀後,主席以極簡潔的言語道出:「今年詩人節與五卅,恰好在同日的含義---詩的內容,是要反抗侵略,救國興國,闡明真理,詩人也就該是戰士呵!」如果詩教興國,抽掉家國情懷,戰士失去戰場,結局必一場空,國祚永延不保!
1958年6月21日,又屆第16個詩人節,場景也已換成臺灣,于右任從臺北趕到台東,參加了慶祝大會,講詞重申前言“詩教興國”的必要,更為詩學聲韻,力主「詩應化難為易,應接近大眾」。陸炳文講話只用半小時許,而《管領騷壇:于右任在臺灣帶動粥會》講稿,實為一篇3萬字論文。
該長文中特別強調,于右任曾針對詩韻的和諧感,一再呼籲「詩有韻,為的是讀起來諧口。但是後來韻變了,古時同韻的,讀來反而不諧;異韻的反而相諧。---我們今天作詩,還要強不諧以為諧,強同以為異,這樣合理嗎?---現在國家推行的是國語,而我們作詩用的是古韻,這樣一來,不知埋沒了多少天才,損失了多少好詩!古人用自己的口語來作詩,我們卻用古人的口語來作詩,其難易自見」。
粥翁的陸氏先祖、被尊為粥神粥聖、宋朝愛國詩人陸游,嘗在《小飲梅花下作》之中,自承「六十年間萬首詩」,是中國歷史上自作詩,留存世上最多的詩人,陸炳文讀的不到百首,但因「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作,加以編輯粥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語見《以詩歌佐粥:中華粥會八十年詩選》之〈陸序〉。
我偶有習作,純屬未是草,量不及百首,質更不及格,不過絕不撰風花雪月,尤不寫無病呻吟之作,有的必充滿家國情懷!以陸炳文收編入《詩選》為例,共輯308首(闕、副)傳統及現代詩、詞、歌、鐘、聯作品與其作者,有如:成惕軒、高越天、張鶴、倪摶九、彭鴻、廖從雲等,無一家不是志士仁人,無作不充塞浩然正氣!
黃友佳學長嗣後應許:遵囑唱和各位的大作、〈遣懷〉「畫竹揮毫希尚行,嶺南標草勁沉輕。工程建設離休後,潑墨吟詩署姓名」。黃學長附畫上題詞:「竹者足也,四季平安,因其有節,故稱君子」。粥翁敬回:謝謝真君子、高風亮節者,友佳詞長即興之作,情境大有可觀之處。
粥長沈致中老師,旋即步其後塵有作、〈步韻癡翁話彩竹畫〉「浪跡江湖快意行,柴門三徑喜身輕。孤筠不易孤高節,中酒狂吟懶記名」。陸某特别欣賞致中兄句,唯有「孤高節」出孤高之人,永遠不向命運低頭屈從,執意往巔峰勇敢地邁進,精神可佩行動尤其可嘉!
稍早〈步癡翁正雄兄韻話彩竹畫感賦〉有云:頃拜讀翁正雄學長詩作、〈即題 黃崑林寫竹〉,索請同學步韻互勉!不才陸炳文愛文却不擅詩,今仍勉為其難拋磚引玉,奉和〈步癡翁正雄韻話彩竹畫〉:「觀畫猶如竹下行,煙塵嫋嫋晚風輕。千張彩葉凌空舞,高節無關利與名」。
按說正雄學長原玉、用 杜牧遣懷韵,有句:「寫竹毫揮擅草行,搖風有韻曉烟輕。和誰水墨饒佳趣,何必桃源問姓名!」這使我當即思想起,粥會名賢葉公超,尤擅長繪畫竹画,揮毫時曽問圍觀者,你猜猜看,我作竹畫,什麼顏色?
眾說紛紜,有人分謂:墨竹、綠竹、雪竹、枯黃竹!超公獨好紅,眾人皆不解,我們人世間,那裡有紅竹?乃釋疑解惑道:「我愛著什麼色,就是什麼色竹,故有“彩葉”或“彩竹”泛稱,還有什麼疑問?」其實世間,不只作畫,寫竹如此,多色多彩。
自然界大地上,不同種類的竹子,竹葉顏色,原本就是不同的,不過主色,都為黃,綠色,有的配有紅色,粉色等,顏色多為黃綠,略帶白色而已!主觀意識下,有直覺觀察,“彩竹畫”的由來。在梁實秋的〈悼葉公超先生〉一文中,有超公返台後「他開始認真寫字繪畫,嘗謂余曰:『怒寫竹,喜寫蘭』,其寫竹蓋多於寫蘭」。
怒多樂少的葉公超,在無可奈何之下,寄情於書畫之中。據我瞭解,超公少時,嘗從湯滌、余樾園習畫,民國五十年被黜後,再從陳方學竹,與畫竹大家、另一位粥賢鍾壽仁,遂師出同門,時有酬作岀;不才爰在粥會,得識壽仁大師,才由鍾伯伯口中,知葉部長一二事。此時的陳方,掛名總統府,因中風後,行動艱難,口齒不清,兩人對於彼此,相惜宦海浮沉,落荒台島而宅家,別無選擇只羨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