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八期預官四十年間走遍亞美歐非四洲訪遍世界八十地名人

八期預官四十年間走遍亞美歐非四洲訪遍世界八十地名人

更新时间:2021-07-14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八期預官四十年間走遍亞美歐非四洲訪遍世界八十地名人



[粥會新聞中心7月14日臺北訊]「我的老師楊允達博士(Dr. Yang Young-ta, also known as Maurus Young, President of the World Academy of Arts and Culture),美國世界藝術文化學院院長,八期預官四十年間,走遍亞美歐非四洲,訪遍世界八十地名人,這是一位曠世逸才,做出曠古未聞之事,總該有人採訪才對,換成弟子來服其勞」。十五期預官陸炳文博士,今天7月14日隔空專訪,專就恩師如何做到的?毫不保留地揭開謎底。

〈一名老牌記者重操舊業一甲子〉,這是日前陸炳文口述歷史時,與談人根據我提供的背景資料,事先列印出來的10頁參考檔案小標題;我一看見便想到,幸好老師楊允達老資格文學大師、真正大牌記者不在現場,否則為生的我,可就無地自容了,那怕這個小標,還是我日前一不小心自己寫的!

楊老師算是前輩國際級大文豪,不但善用中、英、法三種語文寫詩,還曾是長年活躍在,國際舞臺的老牌記者,而集詩人、作家、記者、報人、史學家於一身。我擠身到大人物的後面,才知道自己有多麼渺小,恭讀老師質量俱佳大作,才曉得拙作的微不足道!

岀身政戰預備軍官的、楊允達大學長,1933年出生於武漢,祖籍北京。抗戰勝利後他父親調職臺灣,參加接收日本殘留在臺灣,被美軍轟炸柔腸寸斷鐵路,使之恢復正常運轉。楊老師隨之遷來臺灣,那時剛滿13歲。

他在學就一直出類拔萃,就讀臺北成功中學時,已參與編輯“中學生文藝”雜誌,考上臺灣大學歷史系,學士名列前茅畢業,又入學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得碩士,更拿到法國巴黎大學文學博士。

這三所大學全是名校,楊老不但成為名校傑出校友,尚且學習認知,精通歷史、新聞學和文學三大專業領域,為日後的全方位發展,奠定了厚實的基礎。一甲子前的1961年2月,楊老師報考中央通訊社,當時僅錄取他一個人,成為該社採訪部門的、一名新進外勤記者。

若要說起這家中央社(CNA),在中華新聞史上赫赫有名。1924年創立於廣州,深受國父孫中山先生重視。1927年遷南京,至抗戰前夕,作為國家通訊社,已在國內設立分社、辦事處34地方,在國外佈點4處,為250家報紙發佈新聞。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1937年9月25日,位於南京的中央社總社,被日軍轟炸夷為平地,日本人狂妄自大認為,此後將再也聽不到“中國人的聲音”。然而就在數小時後,中央社馬上正常發稿,狠狠打了鬼子一巴掌。期間總社遷至陪都重慶,向國內外提供中國戰場、太平洋戰場、歐洲戰場的戰訊和其他新聞,鼓舞軍民抗戰,貢獻良多,1949年遷台。

1961年4月1日,楊允達跨進當年位於臺北市西寧南路上,一座日式木造三層樓的中央社大門,一直到1998年底,屆齡65退休致仕,在中央社一待就是38個年頭。在這段漫長卻多釆多姿的記者生涯中,老師採訪到五位影響世界的、近代中國代表性大人物,兩位在臺灣採訪,即已故的中華民國總統蔣介石和蔣經國。

在海外則採訪到三位大陸領導人。1965年6月8日,在非洲衣索比亞採訪過中國總理周恩來;1975年5月中旬,中國領導人鄧小平訪問法國,是中國領導人首次正式訪問西方大國,楊允達在巴黎訪視了,這位促成中國改革開放的偉人,楊允達時任中央社駐巴黎特派員。1979年10月18日,採訪過當時的中國領導人華國鋒。這時中國已經開完十一屆三中全會,華的地位正在一步步受到威脅,但是,華的笑容還是蠻自然的。

楊允達採訪了華國鋒到法國,會見總統季斯卡·德斯坦的過程。大陸上只有毛澤東主席,楊老師無緣見過一面。但毛一生只出國兩次,即1949年底、和1957年訪問蘇聯,並沒有給楊允達帶來機緣。不管怎麼說,像這樣採訪過,中國五位領袖人物的中外記者,楊老絕對是唯一的一位。楊允達對鄧小平印象最為深刻,專門撰文《我採訪鄧小平》。

鄧小平1975年飛巴黎時,已年逾古稀。重新踏上他離別半個多世紀的法國土地,步履穩健,毫無倦容。在記者會上,他應付記者也極為機靈明快,以幽默含有濃重川味的口音,化解尷尬的場面,不得不令人佩服他的急智。

法國總理希拉克與鄧小平會談時,贈給他一件特殊禮物,即當年鄧小平接受中華粥會前身、世界社(社之扶道人為孫中山)李石曾、吳稚暉等發起人支助下,有機會留法勤工儉學時,在法國工廠打工的檔案。


鄧小平1920年10月19日來法,在馬賽港上岸,當時僅16歲。被安排到諾曼第巴約中學(Bayeux)先修了5個月法語。根據該校當年學生繳費單據,上面排列著19名,中國學生的姓名,第18名即鄧希賢(小鄧的原名),開列1921年3月,鄧同學的繳費18.65法郎。5個月後,棄學打工,在比揚庫爾(Billancourt,上塞納省)的雷諾汽車廠等多家工廠,做過皮革工、搬運工、軋鋼工。

後來小鄧受蔡和森、周恩來等人影響,參加共產黨旅歐支部。當時負責《赤光報》的油印工作,專門刻蠟板,字寫得很工整,得到“油印博士”的榮銜。鄧小平對記者說:“我在法國5年零兩個月期間,前後做工約四年左右,其餘一年在黨團機關工作。”希拉克認為,在法國的這段經歷,給鄧小平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同時,這段經歷也為他從事政治鬥爭、和致力於建設一個現代化,向世界開放的中國提供了靈感。小鄧是把中國送上,21世紀征程的國家領導人。話說回來,講到記者還駐點三大洲。在近40年的國際記者生涯中,楊允達曾採訪過數不清的、各國政要和世界風雲人物。

其中有美國總統艾森豪、尼克森,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首相柴契爾夫人、荷蘭女王朱麗安娜、泰國國王普密蓬、埃及總統納塞爾、古巴強人卡斯楚、衣索比亞皇帝海爾·塞拉西一世、中非國王博薩卡一世、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元帥、法國戴高樂將軍等五位總統。

一般讀者詩友。都以為楊允達只是在法國的常駐記者。是的,他1973至1983年,以及1989至1992年,兩度擔任中央社駐法特派員。但鮮為人知的是,還是中央社進軍非洲的開路先鋒。

60年代,非洲許多殖民地紛紛獨立,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中央社以及外交機構,均開始重視非洲的工作。為了打開局面,中央社派楊允達為駐非洲特派員,地點選在衣索比亞。

這是中央社設在非洲的第一個辦事處。衣索比亞地處東非,是非洲唯一一個從未淪為殖民地的國家。非洲統一組織(現為非洲聯盟)即設在該國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當時中央社的馬星野社長,對楊允達說,不妨去試探一下,任務就是要能夠駐點在那裡。如果待不下去,就立刻回來。

1965年3月,楊允達飛到該國首都,只得到一個月的觀光簽證。但他在當地廣交朋友,迅速打開局面,前後就是四年半,直到1969年8月返台。就在這個國家,1965年6月8日,楊老採訪到訪問非洲的周恩來總理。


楊允達於1969至1972年在臺北美聯社工作過,1983至1986年曾擔任過中央社外文部主任。他記者生涯的最後幾年是在瑞士度過。1994年他來到這裡,擔任駐日內瓦特派員。他的辦事處位於市中心,駕車到聯合國歐洲分部(萬國宮)、世貿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十分鐘內即可到達。

位於萊芒湖濱的日內瓦,風景秀麗,湖光山色,四季分明。世貿組織總部設在湖濱的植物園內,古木參天。從聯合國歐洲分部大廈的咖啡廳裡,可以遠眺萊芒湖和阿爾卑斯山。楊允達每天都去採訪的這兩個地方,景色幽美,給他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

1998年底楊允達退休,不久赴巴黎常住下來。為記者生活劃上圓滿的休止符,目前定居桃園長庚園區,後生晚輩等在一年半前,一連在半年時間內,不但去看望這老師和師母,而且兩度一面用餐,一面權充記者專訪,始克得知楊允達,曾在亞、歐、非三大洲駐點。

作為台灣知名記者,走過四大洲30多國,報導過奧運比賽新聞、非洲元首高峰會議、聯合國大會,轟動全球的伊朗國王巴列維暨王后加冕大典。楊老還曾有多次特別體驗,分別搭乘直升機、戰鬥機、運輸機、航空母艦、驅逐艦、潛水艇、登陸艇,訪問戰地、報導中外軍事演習、和飛彈(導彈)發射新聞。

他天天分別以中、英文寫作,稿件不僅為中文報紙所採用,英文稿(用名Maurus Young)還為韓國、日本、美國等許多國家報紙採用。他撰發的新聞專電、特寫專欄,字數超過1000萬言,非但著作等身,亦足謂文稿堆積如山,這種記錄和國際採訪經驗在台海兩岸三地當屬罕見。

稍早我查閱了《中國大百科全書·新聞出版卷》,中國近現代史上,包括鄒韜奮、蕭乾,尚無任何面向國際採訪的記者,有過像吾師楊允達這樣風光,既充滿刺激又豐富多樣經歷,才堪稱舉世無雙老牌記者!因此早於5月間,這一波新疫情來襲前數日,學生原本想要再約老師,出來分享採訪所得,正好楊老排好醫院,做定期體檢而緩議。


適時其間因緣成熟,我組建了預官群組,冒昩敦請老師,成功入群指導;昨日晨起草擬一短文,先送請大家的老學長過目,表示欲上傳群內,與諸學長共擁這一位,傑出的資深預官光榮事蹟!午前頃奉吾師下旨手諭:「炳文兄:大作拜讀,荷蒙吾兄在炎夏,耗費时間和精力,寫了這篇長文,讀後感愧萬分,當繼續努力,為華人爭光榮,不負吾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