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文化人士雅集粥會名賢退伍軍人由黃埔系何應欽領銜

文化人士雅集粥會名賢退伍軍人由黃埔系何應欽領銜

更新时间:2021-07-02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文化人士雅集粥會名賢退伍軍人由黃埔系何應欽領銜




[粥會新聞中心7月2日臺北訊]能夠列名國史的團體,不是寥寥無幾,而係獨一無二,也就只有文化人士雅集粥會,作為粥友是榮耀,尤其有歷史承擔,而成員文武兼具、軍文大家一鍋粥,和諧共處一家親,和樂融融一家人;我加入已近40載,承乏會務適20年,最感覺得到和為貴,和合術感情也最深!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今(3)日早起一吐憶往念舊之心聲。

翻開我粥文會和諧文化發展史,說近程就是一部中國近現代史,談遠古亦即中華文明史濃縮版,並非自我吹噓而實賴群賢百詠,97年來同人踵武前賢克紹箕裘,迄今全球5大洲197地方雅集,預朝200個進展喜迎雙百盛典,此即2024粥會百年及黃埔百年,屆時有可能在粥會發源地上海、或發祥地臺北擇一辦理雙百慶。

回首粥會近百歲歷程,上海→重慶→臺北⋯→美國洛杉磯⋯→烏拉圭孟都⋯→法國里昂⋯→澳洲雪梨⋯→南非開普敦⋯→臺中→臺南→屏東,流風餘韻不息,到處賡揚不墜,往來尚無白丁,談笑多有鴻儒。聞香啜粥雅士,例如:吳稚暉、李石曾、狄膺、鈕永建、孫科、于右任、莫德惠、賈德景、孔德成、張大千、趙恆惖、羅家倫等。

聞風下馬儒將,則如:何應欽、錢大鈞、顧祝同、楊森、丁治磐、蕭贊育、蔣緯國、何志浩、董雲奎、胡志直、徐國楓等。由此觀之,文人雅集粥會名賢中,退役將軍的領銜人物,要以黃埔系總管何應欽為代表,何敬公在黃埔軍校,初任少將總教官時,錢大鈞還是中校兵器教官,顧祝同亦僅中校戰術教官。

2019年粥翁陸炳文77歲,又當上老播音員,選訂“7.7”抗戰紀念日,重執全新麥克風,開播《民國人物在台歲月》節目,講述4集(單元)共24個精彩故事,分別是:一、風華絕代蔣宋美齡;二、孔子77世孫孔德成;三、國民黨元老于右任;四、文人雅集粥會的由來。完結篇中就提到何上將,內容不脫昨天預告消息、〈你所不知道粥賢何應欽新鮮事〉:




日前,上傳預備軍官群組中的、1支罕見之黑白紀錄片,40分鐘完整版、《何應欽在黃埔軍校閱兵》,實際上是1927年4月18日,北伐成功,國民政府定都南京,遂決定在南京另行籌建了,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但在習慣上,仍稱之為黃埔軍校,又稱作南京本校;何應欽原在廣州黃埔軍校,乃首任總教官,遷校南京中央軍校後,始改任教育長。

視頻所見之,閱兵受檢及聽訓隊伍,學生兵還分兩大類:其一、少部分仍由廣州招來受訓;其二、南京面向全國招訓者,則稱中央軍校第1期,即黃埔第6期,內有許多是北大、清大、南開大學的畢業生,或肆業生投筆從戎,這一批入伍生,程度相對高些,水準比較整齊,後來皆投入抗戰行列,表現突出而廣受倚重,何教育長之功不可沒。

粥會名賢何應欽對國家,軍功彪炳勛獎多貢獻大,就不多費唇舌畫蛇添足,在此只講在臺北粥會事。我寫過文章〈從一張粥照看何敬公〉有曰:稽考國民革命事業,國父之與敬公,為師生亦為幕友;而蔣公得敬公以為輔佐、敬公尊蔣公以為導師,彼此相輔相成,革命大業始克相得益彰。末段小結追懷何敬公,啜粥時的風趣語調:「我們貴州地瘠民貧,但不窮困而喫粥,正像今天座中,有寒士在粥會雅集」。

今日預軍群組中,戴晨志博士也有一篇大作,題為〈當何應欽將軍被高爾夫球打中〉,講到【幽默一得】時指岀:「已故的何應欽將軍,是二次大戰後,中國接受日本投降的首席代表,也是一位極負盛名的將軍。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天氣裡,何上將前往高爾夫球場打球。正當何興致高昂地,要揮桿時,突然被隔鄰球道飛來的小白球,打中左腿;雖然那顆球的力道,不是很強勁,打到時並不會使人痛得受不了,可是,畢竟還有些皮肉疼痛。

「這時,失手打到人的“烏龍球員”趕快跑過來,要行禮致歉;那人仔細一看,被他打中的人,竟然是鼎鼎大名的“何將軍”,立刻立正、行軍禮,說道:『老師,對不起,我不是故意的,對不起!』原來這人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黃埔子弟都尊稱何將軍為“老師”。未料,何應欽將軍溫和地笑笑說:『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如果你是故意的話,就一定不會打中我了!』」只此幽默一句話,才足以化解尷尬。






稍早,粥會大家長陸炳文另文分享、〈黃帝紀元5014年粥會自我介紹〉:有人問我,你是粥會?抑或週會?我正名說:《周書》上載,“黃帝始烹穀為粥”,另説“初教民作糜”;所以,世尊軒轅黃帝為中華人文初祖,併奉黃帝為“粥文化鼻祖”、簡稱粥祖,今歲公元2021年,推算起來,乃黃帝紀元(粥曆)5014年。

因此,答案揭曉,我們粥會、即粥文會,最古之淵源,與黃帝軒轅氏同肇化,始見於上古傳說時代,所謂之草萊部落,我國早就出現,和諧社會雛型。也就是如此粥緣,最近這十幾年來,直至2019年淸明時節,我率粥文化交流團前往大陸。

我們粥友組團登陸,先後在黃帝故里之河南新鄭,軒轅峰之安徽黃山,黃帝陵之陜西橋山,岀席清明公祭粥祖軒轅黃帝、暨海峽兩岸書畫名家聯展活動20餘場次,去年和今年,卻因疫情所困動彈不得,只好改以遙祭方式,行之兩回,略有遺憾。

國史館發行之《中華民國史事紀要》,是一種綱目體加紀事本末體的編年史,記載民國歷年的重要史事,內容自「清光緒20年」(1894年)起依年份出版,「民國13年」(1924年)1月13日條載:「丁福保、吳稚暉等,創粥會於上海,自此成為文化人士雅集」,而成就我粥文約集,唯一宣付國史社團。

陸炳文早已公開宣示,3年後的2024年間,要帶領全球5大洲193個地方的粥友,返回粥會發祥地、發源地歡慶百年生朝;屆時如果還有可能,將同歲迎來另兩個百年:粥會前身世界社扶道人、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廣州,開始演講三民主義一百週年,黃埔建校建軍一百週年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