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黃埔家族97周年校慶日召集預官聯誼會喜迎建校100年

黃埔家族97周年校慶日召集預官聯誼會喜迎建校100年

更新时间:2021-06-17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黃埔家族97周年校慶日召集預官聯誼會喜迎建校100年


[粥會新聞中心6月17日臺北訊]預備軍官15期政戰兵科岀身的、國軍莒光日電視教學前教官陸炳文教授,在黃埔軍校建校97周年校慶日、文人雅集粥會創立97周年又5個月之同一天,發起成立“預備軍官23桌球聯誼會”(簡稱預官聯誼會),公開不到幾個小時,入會已達兩位數字,持續開放歡迎參加,共襄斯舉共促和諧。

關於昔日同袍眾所關心,預官聯誼會成立旨趣、基本條件、入會方式為何?召集人陸炳文博士表示:第一、旨在:1、矢志親愛精誠,團結文武合一,延續薪火相傳;2、發揚黃埔精神,秉持光榮傳統,為國為民服務;3、實行三民主義,一心一德努力,貫徹國父遺教;4、共榮中華民族,如手如足如願,奉獻心力實踐。

至於其基本條件,凡是上過成功嶺,接受過分科教育,服滿預備軍官役,就已經符合資格,桌球擅否不重要,重點在有來有往,球桌上歡樂無限,網兩邊一推一擋,其樂融融促共榮;入會方式更簡單,只在粥會群組上,表達出認同意向,再報上期別兵科,或在其他的群組,改私聊告知粥長,便屬於骨幹成員。歡迎有志一同者,踴躍作夥來打拼,先促進社會和諧,終促成世界大同。

陸召集人此一發想,始自今年5月中旬,陸軍軍官學校97周年慶,發出黃埔動員令,號召黃埔人敘舊,親愛精誠、綿延永續,光耀軍魂、捍衛中華,作為預官身兼國軍教官總不能缺席,率先向領銜召集人戎紹鑫將軍報到,願參加盛會共襄盛舉強烈支持意志,無奈卻因疫情未退無法舉辦而作罷。

組建預官群組成熟於日前,由中央軍事院校校友總會,為陸軍軍官學校97周年校慶,黃埔家族齊心籌劃喜迎建校百年,打出犧牲、團結、負責廣告;身為預官也都在各軍事院校,曾受過分科教育,自然不能自我放逐,排除在黃埔家族之外,何況允文允武的粥友,也正籌劃喜迎粥會成立百年、扶道人孫中山演講三民主義百年雙慶。





陸炳文尤其看重國父、先總理、扶道人的廣東高師開始講述三民主義,與黃埔軍校開學致訓詞,才有昨天上傳一文表明心跡、〈吳稚暉篆書暨于右任草書碑刻〉:歷史上的今天、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初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成立,並舉行了開學典禮,孫中山到場發表《在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的演說》、亦即《黃埔軍校開學詞》。

過去臺灣的本國史教科書上,也就告訴我們這麼多了,關於該演說全文,以及孫中山另有《在陸軍軍官學校閉學典禮的演說》(《黃埔軍校閉學詞》),則完全沒有內容和線索,即使陸炳文有兩回機會,到訪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之、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也是一無所獲,卻不死心於此,非找到寶不可。

一直到10幾年以前,經徐湖平院長(南京博物院)引介,首次到南京靈谷塔(全名:南京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紀念塔,位於市東郊,紫金山南麓東側,西鄰中山陵)參觀,才有幸挖掘出史跡,把塵封多年史料,公諸我國人同胞。

此即塔內第2層、到第4層的牆上,鑲嵌有12塊石碑,上面鐫刻粥會名賢于右任草書的、孫中山《北上時告別詞》,實同史稱《在陸軍軍官學校閉學典禮的演說》;同塔部位第5層、到第8層的壁間,也嵌16塊石碑,上面刻著粥賢吳稚暉篆書的孫中山《黃埔軍校開學詞》。

兩度沿著塔內正中,螺旋狀扶梯252級,一口氣直上頂層,細數共28塊碑文,極為珍貴國史留痕,同時透過關於取得,孫中山紀念館1993年版、兩部演說全文拓本:《吳稚暉篆書碑刻》和《于右任草書碑刻》,由陸炳文帶回重光,極有可能亦屬孤本!

據我循線追蹤,一再查證了解,此9層靈谷塔,建於1931~1933年間,在抗日戰爭時期、與10年大動亂中,建築物大都被破壞,塔內碑刻得以倖存,歸功於中山陵管處,先用泥巴全面壁糊,才算逃過歷史浩劫,事過後再分期分批,逐步進行整理修繕,終於恢復舊觀原貌,但是迄今知道者稀,臺灣人登塔者更少。





另文〈南京靈谷塔抑塔名靈骨之辨正〉:簡訊〈吳稚暉篆書暨于右任草書碑刻〉,引起眾多網友關注是件好事,表示這座已建成90年的寶塔,將因此一義舉,勢必名垂千秋萬世!唯一還有必要,在此澄清一點,就是對於塔名靈谷?抑或靈骨?仍有待錯別字辨正,以正視聽,並昭天下。頃查證之下,確名靈谷塔。

民國十七(1928)年,國民政府在靈谷寺原址,建設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原靈谷寺則遷至東側、同治六年所建的龍神廟。而南京靈谷寺,亦即古剎“靈谷禪寺”,明太祖朱元璋親賜寺名,並封為“天下第一禪林”,遺址在今中山陵以東,約1500公尺處叢林中;如今的靈谷塔,座落靈谷公園内,猶慣稱靈谷寺塔,寶塔第一層為明堂,九層內外均無碑刻。

再來有不少粥友關心,粥會與黃埔軍校關係。作為粥文化傳人、扶道人孫中山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陸炳文負責任定位說:國史上粥會較先進,早黃埔軍校五閲月,兩者關係非比尋常。在國史館刊行的《中華民國史事記要》裡,民國十三年一月份,記錄了3件國家大事,包括:1、中國國民黨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2、蔣中正先生受命籌備黃埔軍校,3、孫中山先生在廣東高師開始講述三民主義。

而97載之前當月,尚記錄一件史事,那就是「丁福保等創粥會於上海,自此成為文化人士之雅集」。此即陸炳文所認定,粥會1924年1月16日創於上海,早過同年6月16日的今天,黃埔軍校創校廣州五閲月。

當天在場聆聽中山先生演講,粥會名賢何應欽(1890~1987,時任黃埔總教官,曾任行政院院長)、蕭贊育(1905~1999,時為軍校第一期生,臺北粥會第4任會長),事後每月啜粥,例會言及此事,都還感動不已,對於先生講話,肢體語言豐富,整場慷慨激昂,五體投地佩服。

若是按粥會前身世界社起算,以孫中山為社之扶道人、李石曾和吳稚暉等,1897年共同發起創社,先後於北京及法國巴黎,並在巴黎經營文教事業,兼產出中國豆腐製品等,來支助國民革命軍費,依約定暗號A、B、C,分別匯軍餉1、2、3萬法郎給扶道人,至今已邁入第125年,早於革命成功創建民國15歲,資格更老過黃埔28年華;迨民國黃金十年、農曆甲子年1924,階段性任務順利完成,原班人馬才成功轉型,原本的革命團體、世界社搖身一變,成為文人雅集粥會。

陸炳文今日,全套重裝備,戴著防疫面罩及口罩,去臺北國父史蹟陳列館外,緬懷黃埔創校之初的艱辛,僅以「500名學生30支槍」起家,如此單薄裝備武器,完成東征北伐諸役,談何容易,能不追憶。

基於如此長期革命情感、以及文武一家同袍道義,最近我們全球中華粥會、攜手中華將軍教授書畫院、及大陸孫中山基金會等單位,一連兩年聯合辦理了兩回相關活動:

第一次、為紀念抗戰爆發77周年、暨黃埔軍校建校90周年,"兩岸退役將領和平書畫展",2014年7月7日,在廣東省中山市舉行開幕式,旋即由我和王詣典中將等,率同30多位將軍教授粥友,齊赴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參觀。

第二次、"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兩岸退役將領和平書畫展(上海巡展)",2015年8月15日,紀念會展圓滿結束後,全球粥會名譽總會長、將軍教授書畫院名譽院長丁之發上將,偕同我由上海南下廣州,專程前往黃埔軍校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