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緣來是你.一切是緣:于右任法書緣結于粉于迷于毒于學

緣來是你.一切是緣:于右任法書緣結于粉于迷于毒于學

更新时间:2021-05-16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緣來是你.一切是緣:于右任法書緣結于粉于迷于毒于學

[粥會新聞中心5月16日臺北訊]全球粥會大家長,上傳朋友圈短文、〈陸炳文清楚王士儀好幾個第一〉,陸王二人喜結于右任法書緣,早在20年前啟動,尚未受到廣泛關注,但經文化人士雅集、粥會群組平臺推廣,召朋引侶自成于粉、于迷、而于毒(王士儀語,喻中毒深)、終造就出一門“于學”。

世上所謂“于學”,涵蓋習書之道、為官之道、做人之道、處世之道,由此4道所建構4根頂柱,支撐起于右任學的半邊天,才蔚為今日于門若市盛況。上述文章一出現,不到一天的時間,便引起迴響大而遠,北京粥會的會長趙志偉,人公出內蒙古都有回應,找出一舊文請炳公斧正,其實該鴻文寫的很生動。

2013年2月28日,作者趙會長以〈一切是緣〉為題披露,旋經于右任藝術研究院之《銀帝企業文化》、及國台辦之《海峽兩岸》先後轉載,頗受欣賞和好評,主要內容就在描繪,與文同題的“一切是緣”,陸炳文把它延伸,歸之於“緣來是你”,這裡的第二人稱“你”,正是粥會名賢于右任。

最初趙志偉人遠在寧夏銀川,經由華人地區首個“于書院”、也就是于右任書法收藏研究院,兼院長陸炳文2010年5月間,受邀首訪銀川銀帝集團總公司,始促成于右任藝術研究院落地,趙氏自然成了第二個“于書院”之法人代表,這卻是趙文中開篇所稱第一個“緣”的實現。

「每次來臺灣,總是匆匆忙忙,我一直想去當代“草聖”于右任先生的安寢地看看,也許是與右老的“緣分”尚淺,幾次來臺灣都擦肩而過。此次與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協會會長陸炳文再聚臺北,言談間,忍不住吐露出,我深埋心底的這份遺憾和情結,希望此次來台能夠了卻心願」。趙志偉文中坦言,宿願得償的原委。

陸會長聽聞,不免吃驚謂:「于右任先生去世,都半個世紀了,臺灣想到右老的人,都不多了,知道墓園在哪裡的人,就更少了,想不到大陸來的文人,還有念及,看來你的老闆和你,對右老真是有情、有“緣”啊」。陸炳文到是乾脆,達成了趙氏心願,「冥冥中,似有什麼牽動著我,我隱隱覺得,這一次,“緣分”會垂青於我」。

至於趙志偉與王士儀教授的結識,又是另一次“緣生”於江蘇南京,“緣續”臺北陽明山于右任墓園,離奇古怪的邂逅有如鬼怪故事般。「去年王教授隨陸會長率團來南京,我們有“緣”結識,也要陪我一同前往右老墓園。他是右老的積極追隨者,一直仰慕右老的書法境界,並立志超越。

「“緣分”真是奇妙,王教授電話,打的真及時,今日能同往,仰拜右老,不得不說是,上天巧妙安排。⋯⋯此次臺灣之行,不但圓了我,慕拜右老的心願,還在這神聖的墓園體驗了,這天地間如此美妙神奇的景觀,果真有“緣”不虛此行啊!⋯⋯而今,我竟有此機“緣”,我想這就是“緣分”吧,可遇而不可求。⋯⋯两岸情,兄弟“緣”,一切皆因有“緣”啊」。

陸總長那麼清楚,趙會長好幾個“緣分”,陸炳文更加清楚,王士儀好幾個“第一”。在當今臺灣文壇,任誰看到王士儀、文大退休老教授,都要矮人一大截,箇中原因很簡單,他不但學富五車,而且是才高八斗,久而久之自成為,孤傲不群者不說,高傲孤僻在一方,難與普通人相處。

下走有幸喜結緣,廿餘年知心知己,即使失聯五載後,今早通台中電話,依舊熱絡又親切,實因陸炳文清楚,王氏好幾個第一。王教授回話開口便謙稱:「我有數個“第一和唯一”,都跟你炳公有關係啊!」是什麼因緣際會,建立起如此關係!

陸炳文今回想起,最近這十幾年來,跟王士儀兩人間,情同兄長般交往,特別對兩位粥會名賢:精神導師吳稚暉、當代草聖于右任,彼此交換心得時,認同書法在篆草上造詣,有相當一致性的看法與評價,尤其感到英雄所見略同,而生惺惺惜惺惺之歎。

我針對王氏所謂,“第一和唯一”說明,至少有兩個難忘:其一、王士儀在2012年完成,《書法創作學:兼論于右任》,出版時自承,這本書是被炳公逼急了,他大作的推薦序言,也只請下走一個人寫,正因為有此一獨步當時、有關書法理論研究著作問世,才被美國國會圖書館看見,進一步相中王氏大作,取得永久收藏之緣。

其二、王教授之於書法,深藏不露不公開,一直到2008年間,始經我大力引介,進入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生平首次個展、〈唳月淩煙:王士儀書法展〉,陳展王書作品集的唯一《陸序》中,我坦言從此騷壇,得以真正見識到,他書風融合大氣,整體佈局安排,順乎自然法則,專長中鋒圓運,臺灣前所少有,開書學新境界。

王士儀學經歷相當豐富,初學習西洋文學於政治大學;後入中國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主修戲劇,旁及書法,行草為主,稍涉漢隸、金文、北碑;時勢造就下保送留學法國,行前還被救國團蔣經國主任召見;再轉希臘雅典大學,攻古希臘戲劇。1973年為牛津大學博士候選人,研究比較戲劇與人類學門有成。

王氏後入美國紐約聖若望大學,學習東亞藝術史。這段漫長的求學經過,將他訓練成一位綜合性學者,於文學、戲劇、史學、哲學、宗教、美學無不涉及。然而推薦王教授,到大陸各地講學,並參加多場國際學術研討會,擔任主旨演講人,因此打開全中國知名度,陸炳文雖不敢居首功,卻不否認為識人第一。

這些因緣際會於陸炳文、王士儀、趙志偉三人之間,歸根究底,仍然歸結在“一切是緣”,而一切“緣來是你”.又歸功於粥賢于右老;借中國古語“得書都在字功外”之意,力圖突出表現當代草聖“骨法用筆”之度,展示出于右任法書,再緣結于粉、于迷、于毒,乃至于學,以下走個人獨創所得者,盡一份大家長心力而已。陸炳文今(16)日總結。


稍早,在北投梅亭(于右任別館)與陸炳文結緣、資深于迷的陳子張,讀過本文之後感言:「窺探于學精微,當今陸老師,應屬第一矣!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