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近期活动 > 中華粥會第695次雅集 讀書日前夕約聚臺北粥友閱讀史事

中華粥會第695次雅集 讀書日前夕約聚臺北粥友閱讀史事

更新时间:2021-04-23 来源: 发布:sandy 浏览:
中華粥會第695次雅集 讀書日前夕約聚臺北粥友閱讀史事

[粥會新聞中心4月23日臺北訊]全球粥會世界總會副總會長、江蘇鹽城粥會會長董峰,填詞〈浣溪沙•全民閱讀到阜寧〉,有句:「文化時鐘上發條,書聲悅耳誦心潮,全民閱讀熱情高。        鹽阜老區開視野,江淮樂地競風騷。藝文湖海大旗飄」。

在今天4月23號、世界讀書日作於阜寧,發表在朋友圈中,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臺北工業職業教育顧問團團長、中華將軍教授書畫院院長陸炳文博士,拜讀後特予以引用,轉傳各個群組分享,並謂昨天臺北粥友們熱情高雅粥聚,也就是一場時鐘上緊發條的讀書會。

由臺北市中華粥會理事長王詣典中將、名譽理事長杜學斌將軍共同主持之、中華粥會第695次約集,世界讀書日前一天的4月22日,在臺北三軍軍官俱樂部明德廳舉行,特地安排一場讀書心得報告會。 

臺北工業職業教育顧問團執行長、中華將軍教授書畫院研究員,俄羅斯國立莫斯科大學歷史學院博士黃家廉粥友,受命以〈原莫斯科中山大學見聞記〉為题,報告指岀:「為紀念孫逸仙先生的莫斯科中山大學(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удящихся Китая имени Сунь Ятсена, УТК)設立於1925年秋季的、蘇聯首都莫斯科,專門培養中國具進步、和革命思想的青年。

「招收了中國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以及在中國擁有軍政實力背景的學生。例如:蔣中正之子蔣經國、邵力子之子邵志剛、于右任之女于芝秀、馮玉祥之子女馮洪國、馮弗能和馮弗伐、鄧文儀、屈武、盛岳、鄧小平、葉劍英、王明、董必武、烏蘭夫和向忠發等,其中許多人,在近代中國歷史發展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附圖一、莫斯科中山大學主建築,至今依舊保持原來的面貌,惟外層的油漆固定粉刷保養) 

「1927年4月,蔣中正開始進行清黨的行動,國共合作中止,中國國民黨與蘇聯的關係急遽惡化,大批屬國民黨的學生返回中國,但其中未包含蔣經國,莫斯科中山大學亦在1928年9月,改名中國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удящихся Китая, КУТК);1929年7月,蘇聯政府因中東鐵路事件,宣布與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斷交,象徵中蘇友好共同發展革命的、莫斯科中山大學則在1930年停辦。

「中國共產黨的學員則在學校結束後,分別留駐蘇聯與回中國進行共產革命的運動,蘇聯後續將培養中國共產革命者的教育機構,恢復到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К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трудящихся Востока имени И. В. Сталина),負責訓練出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幹部,以及中共骨幹和其游擊區幹部。

(附圖二、莫斯科中山大學大禮堂,此一大學主建築內的集會場所,做學生政治教育、和藝術表演等活動使用,台前還保有蘇維埃標誌、和蘇聯時期的美學雕飾)

「原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建築經過80年,依舊良好保存在莫斯科河畔,這是俄羅斯重視歷史文物建築的普遍表現。儘管建築內部已經成為私人企業的辦公室,外人無法隨意入內參觀,不過在得到特殊許可的情況下,筆者看到當時的大禮堂,禮堂周圍的雕花裝飾還保留蘇維埃式的風格,顯現古典、氣派和具時代進步的意義。

「遙想莫斯科中山大學的存在雖然短暫,多數就讀的學生卻身負建立新世代中國的使命。儘管他們各有不同的黨派背景,在離開學校、回到中國後,有些人成為了戰友,有些人成為敵手,有些人曾經彼此合作又反目敵對,但是曾經一起生活學習的同學,那情感是在他們往後的歲月裡,很難對外人言說。從此觀之不自覺,無法小覷莫斯科中山大學,在近代中國歷史的地位」。

今天陸炳文旋即應時,幫助眾粥友讀書需要,針對黃家廉的這個心得報告,也提出了簡短讀後感强調:我完全同意黃博士之小結:校址在莫斯科沃爾洪卡大街16號,才辦學短短5年之中山大學,卻在近代中國歷史上,佔有一席重要的地位,更有許多畢業生即校友,在現代國家發展進程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陸總長進而補充說:嗣後來台的莫斯科中山大學校友,在黃家廉所講蔣經國、和鄧文儀(1905~1998年,曾任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內務部政務次長、中華黃埔四海同心會首任會長),之外,其實還有皮以書(1904~1974年,女,立法委員,其夫為谷正鼎),王新衡(1908~1987年,退役將領),鄭介民(1897~1959年,陸軍一級上將,軍統核心創始人之一),任卓宣(1896~1990年,別名“葉青”,政治理論家,政工幹校教授), 谷正鼎(1903~1974年,制憲國民大會代表,立法委員),谷正綱(1902~1993年,救總、世盟、亞盟創辦人),蕭贊育(1905~1999年,乃蔣中正親信,人稱老蔣的“十三太保”,臺北粥會第4任會長)。

莫斯科中山大學及其校友部分,陸炳文必須再介紹兩位歷史人物,其一、屈武(1898~1992年,作為大陸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主席,早年兩岸密使的中間人,實際負責傳話多年),係粥會名賢于右任的女婿(元配于芝秀,亦莫斯科中山大學同學),哲嗣屈北大生前,粥長在劉彬彬(粥賢劉延濤之女)粥友陪同下,兩度於北京屈氏寓所見面,深度交流乃父在蘇期間,招朋交友中的種種軼趣。

其二、吳稚暉(1865~1953年,名敬恒,粥會精神導師),在蔣經國決定去蘇聯前,曾經把此事面報告,兩週之後,小蔣再去看吳稚暉,吳就說「青年人,多嘗試一次都好」;此議深合蔣的心意,為熟習俄國及蘇共政治組織,決定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就讀,便先往上海以便搭船成行。於是,蔣離開吳,動身南下,臨走之際,吳稚暉親送到火車站,祝福蔣經國一路平安! 

中華粥會第695次雅集,世界讀書日前夕22號,約聚臺北粥友集體閱讀史事、〈原莫斯科中山大學見聞記〉,參加者除陸炳文、王詣典、杜學斌、黃家廉之外,尚有李鐵倉中將,于茂生中將,李祖怡將軍,金國樑將軍,蕭士材將軍,陳如舜、馮士彭、葉武勛、孫晋卿、王慶海、韓大元、江振興、郭文夫,陳正娟、辜瑞蘭、褚端平、林富士、蔡淑惠、龍家霽、陳克謙、柏蔚鵬、張后明、馬豫屏、黃旭清、吳武行、許秀熒、黃秋子、周誼禾、張淑貞等,近50粥友參加雅集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