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也怱怱 去也怱怱 * 蕭長壽
朱自清的《怱怱》,寫於民國11年3月,恰逢“五四”運動落潮期。
人間無數有關描寫時光的文章,一個世紀以來,朱自清這篇《怱怱》堪稱最經典的代表作。
如同大陸文字網紅盧克文所說:“文字不死”。
優質的文學作品,與人類同行。
全篇沒有提到一句“愛惜光陰”,可讓人無處不覺得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的感傷與警惕!
朱自清撰寫這篇文章時,才24歲,卻已深感荒廢21年的歲月,處處皆是知識分子對理想主義前景的迷茫與無奈~~多麼像當前台灣的狀況!
朱自清不愧是文學大師!用細膩的文字,書寫當時中國陷入何去何從的茫然,直到現在,還在飄蕩!
人間四月天的春季,怱怱之間,暮春即將向晚,來鑑賞朱自清的《怱怱》吧!
《怱怱》*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那裡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裡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裡,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汗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儘管去了,來的儘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怱怱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戶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於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盆裡過去;喫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裡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隻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怱怱了,伸出手遮挽著,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裡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裡,在千門萬戶的世界裡的我能做些什麼呢?祇有徘徊罷了。祇有怱怱罷了;在八千多日的怱怱裡,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作者蕭長壽,臺北粥友,知名作家,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