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上巳華光粥會如約舉行曲水流觴載歌載舞佐以晚粥
辛丑上巳華光粥會如約舉行曲水流觴載歌載舞佐以晚粥
[粥會新聞中心4月15日臺北訊]「農曆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是一個紀念軒轅黃帝的節日。相傳三月三,黃帝的誕辰日、“粥祖”聖誕千秋;中國自古以來,就已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慶,才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古人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佳節。根據《周書》記載,黃帝“始烹穀為粥”,古書上又稱其“初教民做糜”」。
全球粥會世界總會長陸炳文博士,今天(15號)上巳次日自謂:「所以在我承乏粥會,並為粥文化承者之後,唯我獨尊奉黃帝,為和諧粥文化鼻祖、簡稱“粥祖”,併採黃帝紀元,用作“粥曆”;今歲辛丑、即公元2021年,亦粥曆5014年,天經地義,習以為常。上巳節日,當天啜粥,通行两岸,普及粥會」。
今日一早,全粥總副會長、福建泉州華光粥會會長、華光藝術職業學院董事長吳其萃,致電陸總長彙報:「辛丑上巳,華光粥會,如約舉行,曲水流觴,載歌載舞!我還即席,詩誌其盛:『春風又綠萃美園,上巳流觴人翩翩。但使四海無波浪,一曲戀歌飄遠山』。上已節的晚餐,也是一場粥會!眾多文人騷士,和學生們共桌,盡情展示才藝!佐以晚粥,興高采烈」。
而陸炳文稍早,適為傳統節日、上巳活動推文、〈曲水流觴在台先行者粥賢莊嚴〉有言:1668載之前的今日、初春三月初三,有曲水讌即曲水宴,是指在蜿蜒溪流邊,舉行的聚會活動,時在永和癸丑年(353)的蘭亭雅集。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西側山谷邊的小溪,有一塊刻著“曲水流觴”的岩石,副院長莊嚴(1899~1980),1973年領頭在這裡,舉行過修禊活動,亦是蘭亭雅集魅力,歷久不衰一次見證。“曲水流觴”引進臺灣,正是粥賢莊嚴,始於臺北故宮,後繼花蓮粥會,帶人後山推廣。
再經由華光吳其萃,複製回到大陸泉州,在全球粥會總會所、承運閣後山闢水道,最早邀同全粥總部,名譽會長丁之發上將、偕我等臺灣粥友50餘人,展開流水茶席體驗,茶餘並行吟詩作對,雅人深致興趣盎然,留下極為美好回味。
回想當年王羲之,與友人於蘭亭旁清溪,舉辦了“曲水流觴”的盛會,將酒杯放置於曲水上,順溪流而下的水杯,停頓在誰的前面,誰就必須飲盡杯中酒,隨後即興賦詩一首,而眾人在微醺雅興中,完成的詩詞作品,最後才由王羲之,匯集成了《蘭亭序集》,我們今天已不復有,此一雅興與大雅之作,但附庸風雅還是可以。
這種古代文人雅士,聚會喝酒的小遊戲,工具觴也就是酒杯,這場仿飲酒詠詩氛圍,最近剛傳到台南之南亭,在善化糖廠文化園區內,改變成了愜意品茗饗宴;粥翁之意不在茶和酒,只看重“曲水流觴”場面之重現,感受茶點隨著流水方向,慢慢傳送到面前的愜意!可惜陰差陽錯,誤入粥會名賢朱玖瑩、故居旁之“安平樹屋”,而跟南亭失之交臂。
陸博士日前曾目睹,台南安平樹屋現狀,自然是樹木與建屋,經百餘年歲月滄桑,融合發展形成奇觀;此一台劇《我的婆婆怎麼那麼可愛》拍攝場景,樹屋位於朱玖瑩故居左後側,原是外商德記洋行的倉庫。老舊倉庫整個牆面,滿佈榕樹盤據的氣根,高聳的榕樹茂密的樹冠,彷彿成為屋頂,也讓安平樹屋擁有難得一見的、獨特外觀及神秘氣息,形成罕見的屋樹共生奇景,實屬寄生共存的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