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洪門成員六十八義薄雲天浩氣長存
[粥會新聞中心3月30日臺北訊]世界領䄂聯盟台灣分會會長張連興,今致電給尊敬的陸炳文總會長: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聯絡領導,頃專電祝慶洪門聖禮山活動成功!因知您早就認識大陸國級領導、曾任第九及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原致公黨中央主席羅豪才,而內地此一民主黨派前身,是華僑社團“美洲洪門致公堂”發起的,您最了解,特電彙報。
同一時間,張會長傳給陸總會長,昨晚親為黃山主,迎來炳公的照片,上傳到粥網後,被眼尖的山東粥友曹揚名發現,通電台北表示:「陸會長威武、神勇,且為自己人,端看與山主握手便知」。另有來自山東日照的甘肅籍、短期新聞工作者安然信息強調稱:「我們願意跟隨陸博士,心聲與腳蹤,再次紀念廣州起義烈士們,緬懷義薄雲天,浩氣長存精神;而且最難能可貴之處,炳公的日常生活,每一天都精彩終日,行程滿檔,每一件都意義非凡,影響深遠」。
陸炳文博士謂:「今天民國110年青年節,中國洪門五聖山系統的、洪門聖禮山堂,慶祝開山立堂30個年頭,忠贯日月,氣壯山河,可喜可賀;而當年效命黃花崗的72位烈士,屬於洪門成員就有68位,佔了壯烈成仁總人數,其中的百分之九十強,義薄雲天,浩氣長存,可歌可泣」。
全球中華粥會世界總會長、粥㑹前身世界社中華同志㑹總召集人陸炳文博士,29日應台灣洪門政黨聯合總會榮譽總會長張連興、洪門聖禮山開山山主黃藝雅的邀請,岀席在海霸王舉行之、〈紀念黃花崗起義110周年.慶祝中國洪門聖禮山30周年聯誼餐會〉上致詞說,下走因此要代表全球6大洲、191個文化人士雅集粥會,數以萬計粥友道友,祝賀本次聯誼大會,活動順利、圓滿成功!其次,必須跟在座龍兄虎弟、金姐銀妹、貴賓諸君一道,向1903年在檀香山,加入中國第一大幫洪門致公堂的前輩、粥會前身世界社扶道人、我們的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號召下,所有志士仁人,致上最大的謝意、和最高的敬意之外,尤其應該牢牢記住,沒有他們的犧牲奉獻,就沒有我們的中華民國,也就沒有光復的臺灣。
歷來不以成敗論英雄,烈士也不論出身高低,而志士仁人,其內再細分,不乏所謂袍哥,幫會,綠林,民團,道門的地方人士,也就是現在稱之為,角頭老大的義士,他們平均年齢才29歲,歲數最大僅52,最年幼者才18歲,英雄烈士均出青年。
烈士用犧牲一己寶貴身家性命,換來亞洲第一民主共和國誕生,浩然正氣更將長存至千秋萬世,有如巍峨正門高13尺的牌坊上,刻著孫中山早於民國10年(1921)親筆,題詞的“浩氣長存”4個斗大字,崗陵的記功坊上同樣刻有此4字。
國史上黃花崗一役,條件原本不錯,可惜百密一疏,固雖事機不密,倉促提前發難,各地響應不及,終告功敗垂成,然而失敗之中,仍舊不乏教訓:「地方維系,連絡方便;地緣關係,就近舉事;地義天經,自然結合;地氣聯繫,一呼百應」,提供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經驗,成就武昌首義,民國共和肇造。
事過境遷至今民國110年百餘載,愛國主義者記憶猶新又恍如昨日。當天炳公在臺北一天出席了兩場,三二九黃花崗110年的紀念活動,皆兼論忠義和愛國兩大時代命題,由於與會者沒人跑攤趕兩個場子,其實所講內容諸多涉及軼聞趣事,一改國人同胞對於革命先烈想像,自有其個別形象塑造之全部過程。
「是故尤須由清末民初革命報刊中,尋求宣傳策略著手探討始克完備,這是粥文會擁有97年歷史的專利,藉此來與在座諸君,共同分享下走心得。最後祝福,龍兄虎弟、金姐銀妹、女士先生:身體健康!闔家安康!我們國家: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粥翁講話之後,張連興向黃山主致贈畜書作墨寶“義薄雲天”,禪太極文創創辦人周龍修則贈送藝品“禪太極”。
參加上開活動者,尚有季麟連上將、周康生中將、陳盛文中將、于茂生中將、賴宗煙將軍、俞川心將軍、陳志修將軍、彭魯蘇將軍、蕭士材將軍、邱金發將軍、段國基將軍,及洪門烈士祭司、本願山住持釋信願法師,陳樹、郁慕明、楊亮亮、賀樺、王夢等200餘人。
炳公在臺北一天之內,出席兩場性質一樣的活動,關於紀念三二九黃花崗110年,同日午間,陸博士主辦之、〈三二九黃花崗110年紀念粥會〉,在天成粥文會館舉行;約集人亦主持人粥翁,首先講述中國近代史,從《中華民國史事紀要》談起。總統府國史館印行之本紀要,唯一提到的人民團體、文化人士雅集粥會,找出舊史料上說:
2001(民國90)年10月6至9日,國史館、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會、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中華民國辛亥武昌首義同志㑹,曾於臺北圓山飯店,舉辦〈辛亥革命90週年國際學術討論會〉。
會中總結指出:1911年3月,正是國家命運改變的關鍵時刻。329黃花崗之役,也是世界社扶道人孫中山,發起的第10次革命行動,雖然光榮失敗,卻很快地促使,辛亥革命成功,推翻滿清、建立民國;因此陸炳文決定,3月29日在臺北,出面召集〈三二九黃花崗110年紀念粥會〉,用以緬懷先烈先賢英勇事跡。
近年以來,炳公兩度去過黃花崗。首回2010年9月29日,獨自前往黃花崗72烈士陵園,虔誠地向締造民國的、殉難烈士之墓行禮致敬,其中廣東人40、福建人20居多,閩粵兩地合計60人,佔總數百分之八十三,犧牲之大,其情堪憫;連橫著《臺灣通史》書中言:「臺灣之人,閩粵之人」,事實如此,甚符斯義。
作為臺灣人,亦即中國人,又是福建人、更屬福州人,那一回謁陵,尤其見到烈士名單,內有方聲洞、林覺民、林文、林尹民等19位,全都是福州籍,八閩在台子弟,能有機會,到此膜拜,憑弔一段歷史,獻上一瓣心香,表達崇敬之意,心情特別激動。
第二次2015年8月19日,全球粥㑹名譽總會長丁之發上將,偕陸炳文再往黃花崗,代表世界總會、及世界社中華同志㑹,敬向72位烈士之靈(實際死難者,數字逾86人,一說100餘)獻花致祭。孫中山在《建國方略》中,如此評價廣州起義:「不半載,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隊伍役並壽」。
據瞭解到受邀參加這場活動、黃花崗110年紀念粥會者有:陳如舜,韋家慶中將,李祖怡將軍,刁建生,曾憲棨,張紹鈞,趙炳南,吳朝滄,林再生,陳春元,王輝丹,陳勇雄,莊定彬,胡進慶,蔡淑惠,黃逸耕,翟三貴,李朝全,黃炳祥,林庭年,葉武勳,吳蕙如,郭廷棟,王台星,吳曉玲等接近30人。